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伏爾泰 | 上頁 下頁


  第一章 誕生與成長

  當他是嬰兒時,每天早晨他的保姆下樓告訴他母親的話常是:「這孩子活不過一個小時了。」然而,在他3歲時,就已能背誦《摩西亞特》全詩。讀中學時,他就「喜歡把歐洲重大的問題放在他的小秤上稱稱。」他從小就敢說敢做,桀驁不馴。中學的神甫教師詛咒他:「壞傢伙!總有一天你會成為法國自然神論的宣傳者。」這個詛咒竟成為靈驗的預言。

  1.難以活過一個小時的嬰兒

  法國首都巴黎,素有「花都」之稱。早在17世紀路易十四執政的時代,它就成了西方世界的一個櫥窗,雍容華貴,多彩多姿。清澈明媚的塞納河蜿蜒穿過繁華的市區,巍峨壯美的哥特式建築——巴黎聖母院矗立在城區的中央。舉世聞名的法蘭西學院、博物館、圖書館、喜劇院鱗次櫛比。許許多多才華橫溢的作家、藝術家都是先在這裡嶄露頭角,而後享譽全球。數不勝數的外省政治家、哲學家也紛紛慕名前來,假如時來運轉的話,說不定那天就能得到貴胄名流的賞識,一舉成名也許就在一夜之間。

  伏爾泰得天獨厚,他便誕生在這繁華的「花都」——處處都有成功機遇的巴黎。

  1694年11月21日,在巴黎新橋附近的一個富裕的資產階級家庭裡,又添了一個小男嬰。洗禮時,父母給他取名為弗朗索瓦·瑪麗·阿魯埃(FrancoisMarieArouet)。他是這個家庭的第五個孩子。上了年紀的父母,並沒有為這個男嬰的出世而感到高興。他們已深感暮年來臨,精力不濟。尤為令人焦慮的是這個孩子先天不足,出生時非常虛弱,甚至不能送到教堂接受洗禮,因而洗禮儀式只能在家裡舉行。每天早晨他的保姆下樓時告訴他母親的話常常是:「這個孩子活不過一個小時了。」孩子的教父夏托納夫神甫每天都來商量維持這個孩子生命的辦法。有道是「大難不死,必有後福」。經過多方的努力,這個孩子不僅堅強地活下來了,而且還經歷了84年的漫長人生旅程。這就是後來以筆名伏爾泰蜚聲世界的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泰斗——弗朗索瓦·瑪麗·阿魯埃。

  伏爾泰的父親弗朗索瓦·阿魯埃當過皇家顧問,做過巴黎夏德萊區的法律公證人,後來擔任審議院的司務。在貴族、僧侶主宰一切的封建社會裡,他們不屬￿名門望族,而屬￿第三等級的市民階層。伏爾泰的母親叫瑪麗·馬格麗特·德·阿魯埃,娘家姓是德·奧馬爾。雖然出嫁前她是個窮姑娘,但她姓前的「德」字表明她有貴族的血統,因而給這個家庭帶來了不少榮耀。伏爾泰有三兄一姐一妹,其中只有比他大10歲的哥哥阿爾芒和比他小5歲的妹妹瑪利亞長大成人。

  伏爾泰儘管生來體質纖弱,但卻精力旺盛,聰明過人。3歲時,他就能在教父夏托納夫神甫的教育下背誦拉封丹的寓言詩。童年的文學薰陶對他後來的文學創作起了一定的作用。夏托納夫神甫還教他背誦關於摩西的聖詩《摩西亞特》。這是不可知論者盧德寫的,在法國公開攻擊宗教的第一首詩。該詩中的摩西根本就沒有看到過神,也不知道神到底是什麼樣子,但是他卻煞有其事地說自己某次曾看到了神靈的顯示,他把自己的東西和政治觀點以欺騙的手段販賣給輕信的群眾。該詩揭露了摩西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騙子。詩中有這麼一段:

  基督徒,暹羅人,大家都研究推敲,
  有人說白,有人說黑,總是不一致。
  無聊與盲信之徒,
  會輕易接受最荒誕的神話。

  夏托納夫神甫曾經很得意地對他的老友尼儂夫人誇耀伏爾泰的才能,他說:「他只有3歲,已能背誦《摩西亞特》全詩。」這首哲理詩在伏爾泰幼小的心靈裡播下了懷疑論的種子,對他後來的思想形成有深刻影響。當時,伏爾泰的哥哥阿爾芒是冉森教派的虔誠信徒,狹隘宗教的崇拜者。夏托納夫神甫之所以選擇這樣一首反宗教的詩,其目的就是想刺激一下阿爾芒。他萬萬沒有想到,這首詩卻啟發了伏爾泰長大後厭惡盲目的宗教狂熱,勇敢地蔑視一切精神權威。

  伏爾泰7歲時,母親去世。他的父親對兩個兒子的教育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他經常告誡他們要學會瞭解並維護自己的社會地位。他從自己的親身經歷中體會到:要在這個等級森嚴的社會裡立足,就要有過人的聰明才智和膽識;在心靈和知識上要超越那些比自己地位高的人,但決不能溢於言表;要調節自己的行為,克制自己的情緒,儘量適應環境,不能讓那些人覺得我們有什麼優勢,更不能讓他們感到我們的存在是他們潛在的威脅。伏爾泰卻把父親的忠告當作耳邊風,他渴望與出身高貴的人平起平坐,同享榮華,並且絲毫不掩飾自己在智力上的優越性。

  伏爾泰與哥哥阿爾芒的性格、氣質完全不同。他快活、機敏、詼諧、不虔誠,而阿爾芒嚴肅、穩重、迷戀於宗教狂熱。夏托納夫神甫常常讓兄弟倆編諷刺短詩相互逗樂取笑,而年齡小得多的伏爾泰常常出口成章,使他的哥哥望塵莫及,尷尬不已。他的父親對兩個兒子的前途憂心忡忡:大兒子正在一種有可能馬上會被取締的宗教上糟蹋自己的命運和前途;小兒子卻盡情玩樂,隨心所欲。鑒於阿爾芒過分虔誠的教訓,老阿魯埃再也不敢把小兒子送到阿爾芒曾經呆過的奧拉多利安修道院。因此,只好一直把他留在自己的身邊,他要親自管教這個性格獨特的孩子。

  老阿魯埃是18世紀典型的中產階級,他像其祖輩一樣,循規蹈矩,勤勤懇懇地工作,講求實際,頭腦精明,但是缺乏想像力,不敢抛頭露面,更缺少文學藝術的細胞。他雖然也尊重文學和藝術,但卻把時間和全部精力傾注到了自己的帳簿中,一心一意地考慮著經濟收入和家庭生活的舒適。他性情暴躁,不過處事公道,也還講道理。伏爾泰後來在自己的一封信中曾談起過父親的一段軼事:一天老阿魯埃對家裡的園丁大發脾氣,當時劇院正在上演一齣名為《愛發牢騷的人》的戲,伏爾泰硬要父親帶他去看戲。事先,他悄悄串通演員在獨白中加上他父親斥責園丁的話。看完戲後,老阿魯埃受到啟發,承認自己的過失,表示以後再也不會這樣對待他人了。老阿魯埃除了帶給伏爾泰一個精明的商業頭腦外,幾乎沒有在其他方面對伏爾泰產生影響。對伏爾泰影響最大的倒是在聖路易中學的一些老師們。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