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山本五十六 | 上頁 下頁 |
三三 |
|
3月8日,野村與赫爾開始第一次會談。此後雙方便經常在卡爾頓飯店、威特曼公園飯店等處進行了多達60次的馬拉松式的談判。 4月15日,日本方面首先拿出了由雙方民間代表擬定的《日美諒解方案》。這個被美國史學家費思稱之為「出生在私人小醫院的雙親不明的嬰兒」的方案,得到了野村的贊同和支持。原來在達成這個《日美諒解方案》的幕後,還有兩位神父的活動。1940年11月底,兩名美國神父秘密來到日本。這兩名神父一個叫沃爾什,一個叫德勞特,都屬天主教馬裡諾修道院的。他們拿著紐約孔萊普商會經理斯特勞斯的介紹信,訪問了日本中央金庫理事井川忠雄,傳遞了美國願意和日本改善關係的信息。井川與近衛首相的關係很密切,遂接受兩位神父的中介,派井川和岩畔豪雄大佐赴美協商。在野村的指導下,雙方起草了《日美諒解方案》。該方案的主要內容是:三國同盟是防禦性的,只有在德國受到攻擊時,日本才履行三國同盟的義務;由美國出面勸告蔣介石政權與汪精衛政權合併,承認「滿洲國」,如果蔣介石拒絕,美國即停止援蔣;美國協助日本獲得必需的物資,維持與日本的通商和金融合作。 由於這一方案「大部分條款都是狂熱的日本帝國主義者所希望的」,赫爾又針鋒相對地提出了四項原則:(1)相互尊重對方國家領土、主權完整;(2)支持不干涉其他國家內政的原則;(3)支持平等,包括商業機會均等的原則;(4)不變更太平洋地區的現狀,除非用和平手段。 剛從蘇聯喜氣洋洋、忘乎所以返回國內的外相松岡,激烈反對同美國進行談判。為此他把諒解草案一事通知了希特勒,並用近一個月的時間等待希特勒的意見。5月8日,松岡拜謁天皇說,如果美國加入歐戰,日本應該支持軸心國,進攻新加坡。他預言,在華盛頓的談判將一事無成,如果談判獲得成功,那也只意味著要犧牲德國和意大利才能安撫美國。「如果發生這種情況,我恐怕不能在內閣留任。」松岡為此又制定了三條原則:(1)有助於結束中日戰爭,即美國不再插手中國;(2)不與三國同盟條約相抵觸;(3)遵守對德國的國際信義,以此作為向美國討價還價的條件。 5月12日,野村把《松岡修正案》交給赫爾。修正案在一系列問題上堅持了強硬的態度,加之,這期間日本政府發給野村的大部分電報都被美方破譯,使赫爾對日本的真正意圖十分清楚。因而,這位來自田納西州的農民的兒子對日本人永遠掛在臉上的「冷冰冰的」微笑感到討厭,使他有理由相信:日本人是不可靠的,如果與日本人達成任何妥協,都將是背叛美國的原則。 5月20日,赫爾與野村舉行會談。會上,日本人拒絕考慮真正從中國撤軍,意欲繼續控制河北、山西、察哈爾和綏遠等共103.6萬平方公里,8000萬人口的廣大地區。這一「撤軍」方案遭到赫爾拒絕,雙方未能達成協議。此後,日本趁地中海戰火突起,美國於5月27日宣佈進入緊急狀態之際貪欲猛增,企圖把英美勢力全部排除出中國,排除出遠東,美國當然不幹。 在東京,反復無常的松岡外相,則趁機不斷公開或私下發表挑釁性言論。5月14日,他對美國大使格魯說,希特勒不向美國宣戰一舉,表現了他的「巨大耐心和慷慨」,美國攻擊德國的潛艇遲早會導致日美開戰。美國應該做出「有丈夫氣概、正派和合情合理的事,光明正大地向德國宣戰,而不是在中立幌子下進行戰爭活動」。3天以後,他又寫信給格魯,解釋他「與眾不同」的態度。他說,他是從一千年、兩千年,甚至三千年的角度考慮問題的,假如人家認為他神經不正常,他也毫無辦法,因為他生來就如此。 6月21日,美國國務卿終於對日本提案作出回答:日本必須放棄三國同盟條約,完全從中國撤軍。此外,赫爾在同時發表的口頭聲明中還指出,某些日本官員發表的公開言論,似乎成了調整日美邦交無法克服的障礙。松岡認為這是對他進行的人身攻擊,並把它作為完全停止華盛頓談判的理由。雙方的要求差距是如此之大,日美談判面臨僵局。 第二天,6月22日,星期日,希特勒又一次令它的盟國大吃一驚,德國越過蘇聯邊界,大舉入侵蘇聯,蘇德戰爭爆發。日本借機暫時中止了日美談判。何去何從,在日本統治集團內部再次引發起一場大爭論。這正是:一波未平又起浪,倭賊不甘更猖狂。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章評說。 ◎第十二章 開戰決定 開戰決策在千種,南進激煞山姆怒; 慎密計算暗下賭,珍珠港戰賴航空。 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在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時間裡,在6000門大炮雷霆般的轟擊下,德國坦克和步兵師像浪潮一般湧進蘇聯邊界。蘇聯在德國300萬大軍的猛擊下喪師失地,在短短十幾天的時間裡,德軍便突破蘇聯邊界600多公里。消息傳來,日本軍閥摩拳擦掌,蠢蠢欲動。是南進,還是北進?日本統治集團內部再度掀起爭吵。 以外相松岡洋右和關東軍為主的一派,認為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主張立即實施北進,配合德國出兵蘇聯,在隆冬到來之前奪取西伯利亞。當天下午,松岡接到消息後,立即給宮內大臣木戶侯爵打了個電話,請求謁見天皇。不到1小時之後,松岡即前去拜謁天皇。剛愎自用的松岡背棄了他剛向斯大林許下的諾言,他堅信德國能迅速擊敗蘇聯,建議日本立刻進攻西伯利亞,推遲南進。天皇感到驚異,因為這個方針意味著朝兩個方向擴張。他要求松岡同首相商量。以近衛首相和包括陸海軍大臣在內的軍部實力派,則主張利用德蘇戰爭解除了日本受北方牽制之機,實施南進。從23日開始,陸海軍首腦連續召開會議協商對策。25日,政府和大本營聯席會議,海相及川表示海軍目前不想惹蘇聯,陸軍參謀長衫山元針對松岡的質問也回答說:「目前,日本將重兵用於中國,北進實際上不可能。」 到30日,德國正式要求日本參戰,德國駐日大使奧特把希特勒的請求轉給松岡。在當天下午舉行的聯席會議上,松岡把希特勒的這個請求作為他的主要觀點,極力主張北進。他說:「英雄善於回頭,我輩以前曾講過南進論,但今天必須立即轉向北方。」經過激烈論爭之後,7月2日,天皇主持召開御前會議,作最後裁定。 裕仁以此刻應有的莊重姿態,身著大禮服,毫無表情地聽著近衛首相以單調沉悶的聲音宣讀已經準備好的決定——《適應形勢演變的帝國國策綱要》。在這一文件中,內閣拒絕了松岡關於立即進攻俄國的建議,贊成日本南進,為獲得南方豐富的戰略資源提供可靠的保障。只有「德蘇戰爭的發展對帝國有利時」,才能對西伯利亞採取行動,以武力解決北進問題。文件規定,「帝國將堅持建設大東亞共榮圈」的計劃,以使日本獲得英國、荷蘭和法國在遠東領地的市場、石油和礦產。但首要的是「處理中國事件」。必須切斷重新打通的滇緬公路,因為美國供應品正通過這條公路運到抗戰的中國人手中。在印度支那,將同法國維希政權建立聯合保護領地,以便為陸軍提供一個基地,從這個基地可以攻擊國民黨的西南根據地,西擊泰國和緬甸,向南威脅馬來亞。總之,為了達到向南方擴張的目的,「必須排除任何障礙」,並「不辭同英美一戰」。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