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勝利象徵-朱可夫 | 上頁 下頁 |
一七 |
|
◎第五章 飛赴遠東 隨著形勢發展,歐洲戰爭風雲彌漫,大有一觸即發之勢。與德、意法西斯相呼應,日本軍國主義在遠東地區日益猖狂,多次在中蒙、中蘇邊界挑起事端,製造糾紛。斯大林對蘇聯邊境地區憂心忡忡,為此,他下令蘇聯武裝軍隊高度戒備,採取各種必要措施防止日軍的入侵。 蘇聯對日本軍國主義急劇膨脹的擴張野心早就有所察覺,做了一些防範工作,先是組建遠東方面軍,建立太平洋艦隊,1936年3月,又和蒙古人民共和國簽訂了互助協定。後來,又派朱可夫等人參加軍事使團到中國觀察日軍作戰。這次,根據斯大林的指示,又加強了邊防地區的工事,構築了海岸炮兵陣地及自動武器的發射陣地,在邊界地區修建倉庫、飛機場和道路等,做了一定的準備。 日本方面不僅野心大,而且工於心計。自從入侵中國東北地區之後,日本就一直試圖摸清蘇聯紅軍特別是遠東地區紅軍的實力和戰略戰術。日本常常利用蘇聯國內或世界其他地方發生危機的時候採取行動。1936年,日軍在中蒙邊境挑起了33次邊界事端。蘇聯大清洗時期,日軍更是頻繁地挑起邊界事端。在哈勒欣河戰役爆發前夕,日本看到,慕尼黑危機之後德國法西斯加緊擴軍備戰,蘇聯似乎專心去應付歐洲事態的發展,於是決定在中蒙邊界上,對蘇聯紅軍的實力進行一次全面的試探行動。 這次行動的規模之大,已遠遠超過試探的範圍,成為一次由多兵種參戰的戰役性行動。日本軍方借此行動想"一箭雙雕",一是想通過與中國軍隊、蘇聯軍隊"兩線作戰"提高日本軍隊在別國眼中的"威望";二是希望借此次行動切斷蘇聯與中國的聯繫,阻止各種援助的流入。 日本軍方在行動開始前,對這次"試探"將會取得的結果持謹慎樂觀的態度。因為他們認為,在1938年夏天的哈散湖戰鬥中,日軍雖然失利,但那是在兵力、兵器劣于蘇軍的情況下造成的,蘇軍並不如想像中那麼強大。那麼,哈散湖戰鬥是什麼情況呢? 哈散湖臨近中蘇邊境,與圖們江成平行狀。哈散湖東面有兩座小山,一座叫昭澤納亞山,另一座叫白茲米揚納亞山,兩者相距約2公里。別看這兩座山海拔僅150米左右,但地處戰略要點,距圖們江口20多公里,離太平洋海岸約10公里,離海參崴海港140多公里,戰略意義十分重大。為此,蘇、日對兩座山的爭奪都志在必得。 1938年7月16日,日本大本營陸軍部東條英機等人,下令調駐朝鮮的第十九師團尾高龜藏的部隊集中到中朝邊境一帶待命。7月20日,日本駐蘇聯大使重光葵宣佈,如果蘇聯軍隊不退出這兩座山,日本將用武力使之實現。蘇聯理所當然地拒絕了。 7月29日,日軍發起進攻,他們繞過山峰,直接插入到哈散湖地區。他們襲擊蘇軍交通運輸線,把蘇軍守衛的兩座山與哈散湖畔蘇聯控制地區的聯繫攔腰斬斷。日軍一行動,蘇聯遠東軍司令、蘇聯元帥布留赫爾立即命令駐紮在波謝特地區的步兵第40師進入戰鬥準備,同時從該師調了兩個加強營上山增援。 8月5日,雙方展開了激烈戰鬥。蘇軍直接指揮戰鬥的是遠東軍區參謀長施特恩將軍,日方指揮官是尾高龜藏。日軍曾一度攻佔了這兩座山頭,但蘇軍毫不退讓,施特恩親自制定了反攻計劃。8月6日,蘇軍先對山頭進行了空襲和炮火準備後,投入相當規模的步兵進行攻擊。經過5天激戰,雙方都有大量的傷亡,日軍無力再打下去,宣佈放棄對這兩座山頭的歸屬要求。8月10日,重光葵到蘇聯外交部簽訂了停戰協定。在這次軍事衝突中,蘇軍出動約2萬人,大炮近100門,坦克200餘輛;日軍出動了7000人,大炮37門。 雖然日軍被擊退了,但哈散湖的戰鬥暴露了蘇軍遠東部隊機動性和司令部工作中的嚴重缺點,引起了蘇軍高級領導層的關注。蘇軍總參謀部集中了一批專家,對這次戰鬥進行總結,得到許多有益的經驗教訓。11月,國防人民委員伏羅希洛夫在總結這次戰鬥時,指出了蘇軍自身建設上的種種不足。隨後,國防人民委員部的總軍事委員會採取一系列重大步驟,以改善遠東軍隊的戰鬥狀況,加強邊境防護力量。亡羊補牢,猶未晚矣。蘇軍所做的這一切所起的作用,在隨後發生的哈勒欣河戰鬥中充分地體現了出來。 日軍失敗後並沒有甘心,決定在哈勒欣河地區發起新的更大的戰鬥。為了一舉成功,日軍在戰前做了許多準備。為便於集中兵力,他們增加了哈爾濱-海拉爾鐵路的運輸量,同時還修建了一條從索倫到甘齊珠爾的新鐵路。1939年4月,日軍派了一支特別先遣隊到哈勒欣地區繪製地形圖。5月初,日本又派偵察機開始在作戰地區上空進行偵察飛行。可以說,日本在戰前對哈勒欣河地區蘇軍兵力的配置和當地自然條件,心中是有數的。 哈勒欣河地區是一大片開闊地。河的東岸是荒無人煙的草原,遍地叢生著雜草和灌木,地形有一定幅度的起伏,坦克等機械化武器不宜展開。在設立渡口的地方,哈勒欣河寬約30至40米,水深約2米,流速為每秒1米,只要有渡河工具,渡河並不困難。按照日軍得到的情報,這一帶蘇蒙軍隊防禦很薄弱,附近只有少數邊防哨所,沒有蒙古正規軍。根據蘇蒙互助條約駐在蒙古的蘇軍獨立第57軍,距此還有近500公里。實際上,哈勒欣河西岸的臺地比東岸高,從東岸看不到西岸臺地上的情況。蘇軍利用這一有利地形,在西岸臺地上部署了炮兵部隊,以便對東岸的部隊進行援助。由於蘇軍巧妙的偽裝,日軍的地面偵察沒有發現這一情況,日軍的空中偵察也被瞞過了。 於是,日本人的膽子開始大起來了。1939年4月,日關東軍司令植田謙吉命令所屬部隊開始執行《滿蘇邊境糾紛處理綱要》。綱要要求,一旦發生糾紛,前線部隊要斷然採取堅決果敢的行動,所引發的事態和收拾局面由上級司令部負責。這就把發動戰鬥的權力給了下面各部隊的指揮官。 5月11日,日軍地面小股部隊襲擊了蒙軍邊境哨所,空軍轟炸了邊境山頭上的蒙軍哨兵。5月14日,數百名日軍騎兵已經開到哈勒欣河,在空軍的配合下,與蒙古邊防軍發生戰鬥。雙方都抓緊調兵遣將,戰爭形勢一觸即發。蘇聯政府命令駐守該地的蘇軍保衛兩國邊界,履行蘇蒙簽訂的互助協定。截止5月底,蘇軍從坦克第11旅調來一個機槍營,並以一個裝甲連、一個工兵連和一個炮兵連來加強。蒙軍調來了騎兵第6師,加強與蘇軍的配合。日軍在哈勒欣河東岸集中了1600多名步兵,900名騎兵和40架飛機,與此同時,雙方仍有部隊不斷向作戰地區進發。 5月28日、29日,雙方發生了一次較大規模的試探性戰鬥。主要情況是這樣的:28日,日軍挑起事端,主動進攻蘇、蒙軍隊,企圖從兩側包抄蘇蒙軍隊,切斷他們與哈勒欣河上渡口間的通路。戰鬥打響後,數量上佔優勢的日軍攻勢很凶,蘇蒙軍隊不得不向後撤退。但很快蘇軍就調整了部署,用炮兵和一個步兵連阻擊日軍,穩住了陣腳。正當雙方對峙的時候,蘇軍步兵第149團乘車火速趕到,立即投入戰鬥。經過一夜的戰鬥,戰局得到了扭轉。29日晨,蘇蒙軍隊發起反攻,一口氣把日本人趕回邊境線。在這次戰鬥中,日軍傷亡了400多人。這次戰鬥後,雙方都迅速大規模地調整部署。蘇軍以後貝加爾軍區為基礎,組成遠東方面軍,並在前線組建第一集團軍,下轄三個步兵師,兩個坦克旅,一個空降旅和一個炮兵團。日軍也開始升級,由關東軍司令部直接指揮,緊鑼密鼓地調整部署,增加兵力的投入。一次大規模的戰役即將爆發。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