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盜世奸雄-希特勒 | 上頁 下頁
六一


  德國的海軍將領們與陸軍將領們不同,儘管英國艦隊佔有壓倒優勢,但是他們在採取攻勢方面卻無須希特勒的任何催促。事實上,從9月末到10月初的那些日子裡,雷德爾一直不斷地在要求"元首"解除對海軍活動的限制。這一點是慢慢實現的。9月17日,一艘德國潛艇在愛爾蘭西南擊沉了英國的航空母艦"勇敢號"。9月27日,雷德爾命令袖珍戰艦"德意志"號和"斯比伯爵"號離開待命地區,對英國船運開始進攻。到10月中旬,它們就已經擊沉了七艘英國商船,擄獲了一艘美國船"弗林特市"號。10月14日,德國潛艇U47號在古恩特·庇裡少校指揮下,突破了英國重要的海軍基地斯卡帕弗羅港看來無法突破的防禦,用魚雷擊沉了停泊在港內的皇家"橡樹"號,這艘戰艦上有官兵786人殉難。這一了不起的成就,提高了海軍在希特勒心目中的地位,戈培爾博士利用這件事大吹大擂了一番。

  但是陸軍方面的情況仍然是一個問題。儘管希特勒給他們寫了一長篇考慮周密的備忘錄,儘管發了第六號作戰指令要他們做好準備,以便立即在西線發動攻勢,他們仍然想方設法地規避。這倒不是因為他們對於侵犯比利時和荷蘭有什麼道德上的顧慮,而只是因為他們對在這個時候進攻是否能取得勝利深為懷疑。但是也有一個例外。

  在萊茵河上和沿著馬奇諾防線與法軍對峙的C集團軍司令威廉·裡特·馮·李勃將軍,不僅對於西線的勝利深為懷疑,而且就戰後盟軍獲得的材料看,當時唯有他至少部分地從道義立場出發,反對進攻中立的比利時和荷蘭。在希特勒召見陸軍將領們的第二天,即10月11日,李勃自己寫了一份長長的備忘錄,把它分送給勃勞希契和其他將領。他寫道,全世界都反對德國,因為"它在25年之內第二次進犯中立的比利時!德國政府僅僅在幾星期以前還信誓旦旦地保證維護並尊重這種中立!"當他從軍事上詳細申述了不能在西線發動攻擊的理由之後,最後他發出了和平呼籲。他說,"全國都渴望和平。"

  這時候,希特勒正迫不及待地發動進攻,他認為將領們的那種怯懦是不可原諒的,使他感到膩煩。10月14日,勃勞希契同哈爾德聚首長談了一次。那位陸軍司令覺得目前有"三種可能:進攻、觀望、根本性的變化"。哈爾德在戰後解釋說,所謂"根本性的變化"指的是"除掉希特勒"。但是生性怯懦的勃勞希契認為,這種激烈的辦法"本質上是消極的,並且會使我們處於挨打的地位"。他們最後認為,這三種選擇都不能提供"決定性勝利的前景"。唯一可做的是繼續在說服希特勒身上下功夫。

  勃勞希契於10月17日再次謁見了"元首",但是他的爭辯毫不起作用。希特勒直截了當地告訴他:"英國人只有在挨了打以後才會坐下來談判。我們應當儘快地給他們幾下子。進攻日期最遲不得超過11月15日到20日。"

  在希特勒發瘋似的準備西線進攻的面前,密謀分子們認為,再一次立即開始行動的時刻到來了。戰爭爆發以來,他們已經遭到過一次挫折。在進攻波蘭前夕,早已退休的馮·哈麥施坦因將軍又暫時被起用,在西線擔任一個司令官的職務。戰爭開始的第一個星期,他曾經竭力邀請希特勒到他的司令部去視察一下,以表示在進攻波蘭的時候,他並沒有忽視那條戰線。實際上,哈麥施坦因將軍,這個希特勒的死對頭,是想要把他抓起來。但是那位"元首"已經嗅出氣味不對,謝絕了那位前陸軍總司令的邀請,並且過了不久就把他撤職了。

  當時陸軍總司令部和參謀總部所在的佐森,成了醞釀陰謀活動的溫床。這次的中心仍然是陸軍參謀總長哈爾德將軍,但是他忽冷忽熱,猶豫不定。他的上司勃勞希契甚至比他還要膽小怕事。

  11月5日是關鍵性的一天。部隊將在這一天開往與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三國交界處的出擊點,同時勃勞希契也約定在這一天向希特勒攤牌。他同哈爾德曾經在11月2日和3日視察了西線的各高級指揮部,戰地指揮官們反對進攻的意見增強了他們的決心。哈爾德在自己的日記裡暗自寫道,"沒有一個指揮部認為進攻有任何可能取得勝利"。於是,陸軍總司令帶著把從前線將領們那裡得到的大量論據,再加上他自己和哈爾德等人的意見彙集成一份備忘錄;另外還帶了一份"反備忘錄",那是對希特勒10月9日那份備忘錄的答覆。在10月5日這一天,他驅車前往柏林總理府,決心說服希特勒放棄在西線立即發動進攻的計劃。如果勸說無效,勃勞希契就將參加推翻希特勒的密謀——至少密謀分子們是這樣認為的。他們興高采烈,非常樂觀。但是結果跟以前一樣,他們的估計全錯了。

  勃勞希契一無所獲,他的備忘錄也好,前線指揮官的報告也好,他自己的論據也好,都沒有發生作用,這本來也是意料中的事。當勃勞希契提出當時是西方一年之中天氣最惡劣的季節時,希特勒反駁道,對德國人來說是惡劣的氣候,對敵人也同樣惡劣,何況來年春天天氣也未必就好。最後這位沒有脊樑骨的陸軍統帥無計可施,便告訴"元首"說,西線部隊的士氣同1917至1918年的情況類似,當時軍隊裡充滿了失敗主義情緒,發生不服從命令的情況,甚至有兵變。

  希特勒一聽這話,勃然大怒。他要勃勞希契說出來,"哪個部隊出現了這種沒有紀律的情況?發生了什麼事情?在什麼地方?"他要在第二天親自坐飛機到那裡去調查。可憐的勃勞希契本想故意誇大一下事實,以便"嚇唬希特勒"的,現在卻惹得"元首"大發雷霆地訓了一頓。"陸軍司令部採取什麼行動?""槍斃了多少人?"希特勒咆哮道,事實上"是你們陸軍不想打"。

  "已經沒有辦法再談下去了",勃勞希契在紐倫堡追憶那次不愉快的會見時在法庭上說,"於是我只好退了出來"。據別人回憶說,他踉踉蹌蹌地回到18英里外佐森司令部時還驚魂未定,甚至在敘述會見經過時都有點語無倫次。

  "佐森密謀"就這樣完事大吉了。希特勒沖著勃勞希契發了那一通雷霆,把他嚇得要死之後,第二天就著手草擬一個宣言,對入侵荷蘭和比利時的行為提出辯解。哈爾德日記中提到的藉口是"法國軍隊必將開進比利時"。

  希特勒雖然急著要對西線發動進攻,但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一再推遲了。整個秋天和冬天希特勒發佈了十四道推遲進攻的命令。他第一次推遲進攻,是因為11月7日做出這個決定的那一天,比利時國王同荷蘭女王發表了一個聯合聲明,表示願意在西歐戰爭開始激烈進行以前斡旋和平,這一來使德國人大大地陷入了窘境。希特勒在他所草擬的宣言中,本來打算說,德軍開入這兩個低地國家是因為獲悉法國軍隊即將開進比利時,但是在比利時和荷蘭發表了這個聯合聲明之後,這個藉口很難取信於人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