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盜世奸雄-希特勒 | 上頁 下頁
五〇


  這是柏林時間8月25日午後6點鐘的事。這一天,首都的緊張氣氛有增無減。從中午剛過一會兒的時候起,同國外的一切無線電以及電話聯繫,都按照威廉街的命令被切斷了。德國外交部已用電報通知駐在波蘭、英國和法國的大使館和領事館,叫他們要求德國公民選擇最快的路線離境。在這個大城市裡,到處支起了高射炮,轟炸機群不斷地從頭頂上掠過,朝著波蘭的方向飛去。希特勒已經命令德國武裝部隊,在第二天拂曉,即8月26日星期六拂曉4點30分,發起向波蘭的進攻。而直到25日那天下午6點,所發生的事情都不能使希特勒按照預定的時間表發動侵略的決心有絲毫動搖,漢德遜和考倫德雷兩位大使關於英法兩國一定將履行對波蘭的義務的個人保證,肯定也沒有發生這種影響。但是到了下午大約6點鐘,或者6點稍過一點的時候,來自倫敦和羅馬的消息使這位看起來不可動搖的"元首"猶豫起來了。

  來自倫敦的消息說,英波互助條約在英國首都簽字了。這個條約把英國對波蘭的單方面保證,變成了一項互助協定。倫敦的消息使希特勒動搖了。這很可能是英國對他那個"建議"的答覆,這就是說,他企圖使英國人置身於德波戰爭之外的打算落空了。希特勒看完這一報告之後,就坐在桌旁沉思起來。

  他的沉思很快就被羅馬傳來的另一不利的消息打斷了。這位德國獨裁者整個下午都懷著"毫不掩飾的焦躁情緒"等待著意大利"領袖"的覆信。下午3點鐘,漢德遜前腳剛走,意大利大使阿托利科後腳就應召來到總理府,但是這位大使只能告訴"元首",他還沒有收到羅馬方面的回信。這時候希特勒神經緊張到了極點,他叫裡賓特洛甫去用長途電話找齊亞諾談話,可是外交部長沒法找到他通話。於是,阿托利科就被"不大客氣地"打發走了。

  原因是這樣的,希特勒在8月24日聽取了裡賓特洛甫莫斯科之行的報告後,於25日上午給墨索里尼發了一封電報。這封信就他未能把他和蘇聯談判的情況及時通知這位軸心夥伴作了解釋。他說,他"沒有想到"談判會進展得這樣快,會得到這樣的結果。他說,蘇德條約"必須看成是軸心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收穫"。其實,希特勒發這一電報的真正目的是在於先向這位意大利領袖打一個招呼,告訴他德國隨時可能對波蘭發動進攻。不過希特勒並沒有把他所定的確切日期告訴他的盟友。他說,"波蘭方面如果發生令人不可容忍的事件,我將立即採取行動。"希特勒沒有明確要求意大利給予援助。因為根據德意同盟條約,意大利自動給予援助是理所當然的。因此,他在電報中僅表示要獲得意大利的諒解。雖然如此,他仍然盼望立即得到一個答覆。這封信由裡賓特洛甫親自從電話中口述給德國駐羅馬大使,于當天午後3點20分送到那位"領袖"手裡。

  希特勒所以對意大利遲遲不覆信感到焦急是有理由的。

  若干天以來,他不斷收到羅馬方面傳來的報警消息,說他的軸心夥伴可能在他進攻波蘭的緊要關頭拋下他不顧。這個情報不是沒有根據的。早在8月11日,墨索里尼就派他的外長齊亞諾前往柏林,勸希特勒在波蘭問題上不要輕舉妄動。在兩國外長首次會談時,儘管齊亞諾娓娓動聽地說了半天,說什麼意大利力量不夠啦,但對裡賓特洛甫都毫不起作用。他好比一條掙脫鎖鏈的獵犬,朝著英法和波蘭狂吠,並且大大地吹了一通德國的實力。

  在第二天的會議上,希特勒已決心發動戰爭。裡賓特洛甫再次充當他主子的應聲蟲,連講話口氣也和希特勒一模一樣。希特勒的主旋律是"一切應歸罪於英國",副歌是"應狠狠教訓波蘭人",並宣揚第三帝國在軍事上和技術上是如何如何強大。

  這一天,齊亞諾第一次有力地頂了希特勒。正如他在日記中所披露,他這次奉了"領袖"的詳細指示,向希特勒指出,發動戰爭等於"發瘋"。他以雄辯的口才,滔滔不絕地反復說,對波蘭發動戰爭一定會使戰爭擴大,戰爭決不可能只在波蘭進行。西方國家這次肯定會宣戰。齊亞諾再次回到意大利的力量不夠和沒有準備好這個主題上來,直截了當告訴希特勒,意大利最多只能打幾個月,光是進行戰爭所需要的物資這一項,意大利就不可能維持多久。他這樣說顯然是奉墨索里尼之命。態度是再明白不過了。

  會談就這樣不歡而散了。雖然公開發表的會談公報說,"兩國會談,給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密切聯合。"實際上是各懷鬼胎,貌合神離。齊亞諾在日記中寫道:"德國,它的元首以及他們的行為,使我作嘔三日。"

  這位意大利外長,一回到羅馬,就攛掇墨索里尼拋棄德國人。但是,他的這種活動沒有逃過羅馬德國大使館嚴密監視的耳目。這位法西斯外交大臣的日記,詳細地記載了他力圖說服意大利獨裁者認清大局,及時避免被希特勒拖入戰爭的種種經過。8月13日,齊亞諾從伯希特斯加登回來,當天晚上馬上就去晉見"領袖",向他報告同希特勒和裡賓特洛甫會談的經過之後,就試圖說服他的上司,"德國人已經背棄了我們,欺騙了我們",並且"正在拖著我們跟著他們一起去冒險"。

  第二天,齊亞諾為這個事情同墨索里尼徹底談了六個小時。墨索里尼已經相信,意大利不應該盲目地跟著德國人走。但是,他要有一段時間作好準備,才能和德國人決裂。他越來越相信,希特勒進攻波蘭,英法一定會參戰,這一回就意味著一場大戰。而意大利卻不能捲入戰爭,因為它的困難處境不容許它這樣做。8月21日,齊亞諾又向墨索里尼進言,"背棄盟約的是德國人而不是我們,撕了那個條約吧!把它扔給希特勒!"這次談話的結果是,墨索里尼讓齊亞諾去和裡賓特洛甫安排第二天在勃倫山口舉行會談,並且通知他,意大利將置身于德國進攻波蘭所挑起的衝突之外。中午時分,齊亞諾給裡賓特洛甫打電話,等了好幾個鐘頭都沒有來接,但是到下午5點30分,他終於來接電話了。納粹外交部長表示,勃倫納會談通知得這樣倉促,他不能立刻作答,因為他"正在等候莫斯科方面一份極為重要的電報",要過一會兒再給齊亞諾回電話。

  晚上10點30分,裡賓特洛甫告訴意大利外長,他希望在因斯布魯克而不在國境上同齊亞諾會見,因為會後他就要動身到莫斯科"同蘇聯政府簽訂一項政治協定"。對於齊亞諾和墨索里尼來說,這是一個驚人的新聞。他們認定兩國外長的會晤"已不再適宜了"。他們的德國盟友不讓他們知道德國和莫斯科進行的"秘密交易",又一次表現了對他們的輕視。

  墨索里尼的猶豫動搖,齊亞諾的反德情緒,以及意大利可能背棄《鋼鐵盟約》第三條所規定的義務(即締約一方一旦"捲入同另一國家的敵對行動時",另一方就自動參戰),這一切在8月22日裡賓特洛甫動身去莫斯科以前,柏林方面就已經知道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