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盜世奸雄-希特勒 | 上頁 下頁
四九


  不少納粹將士,雖然相信希特勒入侵波蘭的時機是有利的,但是一個國家無端地入侵另一個國家,無論如何從道義上是講不通的。為此,希特勒大肆宣揚他的強盜邏輯,他說,"我將提出發動戰爭的宣傳上的理由——不必管它講得通,講不通。勝利者在事後是沒有人問他當初說的是不是實話的。在發動戰爭和進行戰爭時,是非問題是無關緊要的,緊要的是勝利。"希特勒越講越激動,唾沫星子滿天飛,他咆哮著,"心要狠!手要毒!8000萬人民一定要得到他們應得的權利,誰強誰就對。心要硬,不要發慈悲,要心如鐵石,不要憐憫!誰若是仔細想過這個世界的道理的話,誰就懂得它的意義就在於優勝劣敗,弱肉強食!"

  "元首"這時的情緒已到了條頓式條頓騎士團,是德意志天主教騎士的軍事組織。12世紀末十字軍東侵期間建於巴勒斯坦。13世紀初轉入歐洲活動,征服普魯士。1237年與聖劍騎士團合併,勢力進一步擴大。至15世紀初,佔領波羅的海東岸和南岸的廣大地區。條頓騎士團是一狂暴的富於侵略的軍事組織。盛怒的程度,在大發了一通尼采式的訓誡以後,對馬上要進行的戰役發出了幾點命令。最根本的是速度。他對德國軍人有"不可動搖的信任",如果發生任何危機的話,只可能是因為司令官喪了膽。第一個目標要從東南方楔入維斯杜拉河地區,同時從北方楔入那累夫河和維斯杜拉河之間的地區。他說,軍事行動決不能受他在打敗波蘭之後可能對波蘭所作的處置的影響。最後他再次強調,"要速戰速決","心要狠,手要毒!"

  與此同時,納粹的宣傳機器,在戈培爾的巧妙操縱下,為侵略戰爭大造反革命輿論,肆意欺騙德國人民。德國報紙、電臺、通訊社連篇累牘地宣傳:"當心波蘭!""華沙揚言要轟炸但澤","極端瘋狂的波蘭人發動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挑釁!"到希特勒原定進攻波蘭的日子,8月26日,戈培爾在報紙上發動的宣傳攻勢達到了頂峰。這天《柏林日報》的標題是,"波蘭完全陷於騷亂之中,日耳曼人家庭在逃亡,波蘭軍隊推進到德國國境的邊緣!"《十二點鐘報》的標題是,"這樣的玩火行動太過份了,三架德國客機受到波蘭人的射擊,走廊地帶許多日耳曼人農舍成了一片火海!"《人民觀察家報》8月27日的通欄標題是,"波蘭全境均處於戰爭狂熱中!150萬人已經動員!軍隊源源運往邊境!上西里西亞陷入混亂!"當然,關於德國的動員情況隻字未提。

  第十八章 製造藉口(中)

  然而,正當希特勒欲要動手的時候,又發生了變故。

  希特勒眼看要向波蘭進擊了,不料由於英、波軍事條約的簽訂和他的"鋼鐵盟友"墨索里尼的臨陣膽怯,迫使希特勒不得不推遲戰期。因此,在世界大戰前夕,又出現了幾天短暫的"和平"。

  8月21日深夜,柏林宣佈外長裡賓特洛甫乘飛機前往莫斯科締結德蘇條約的消息,在英國引起了很大的震動。22日下午3時,英國內閣舉行緊急會議,會後發表了一個公報,聲明"英國對波蘭所承擔的義務曾經一再公開宣佈,並且決心履行,絕不受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影響。"與此同時,議會也決定在8月24日開會,要通過《緊急權力(國防)法案》。此外,還採取了某些預防性的動員措施。

  雖然內閣聲明已經說得清楚,但是張伯倫還要讓希特勒對英國的態度不發生任何懷疑,於是在內閣會議結束之後,又立刻以個人名義給這位"元首"寫了一封信。他說,無論德蘇協定的性質可能如何,都絕不能改變大不列顛對波蘭所承擔的義務。一旦發生入侵波蘭的情況,英王陛下政府決心並且準備毫不遲疑地使用所擁有的一切力量。而敵對行動一旦發生之後,其結果是難以預料的。這位首相進一步闡明了英國的立場之後,再一次呼籲希特勒通過和平途徑來解決他和波蘭之間的分歧,並再次表示英國政府願意提供合作來實現這一點。

  這封信由英國漢德遜大使從柏林乘飛機送到伯希特斯加登,於8月30日下午1點過後不久交給了希特勒。這位納粹獨裁者看了之後勃然大怒。他咆哮道,波蘭的頑固全是英國造成的,就像一年以前它應該對捷克斯洛伐克不講道理的態度負有責任一樣。波蘭有數以萬計的日耳曼族人正在受到迫害。他聲稱,甚至還發生了六起閹割事件。他說他已經忍無可忍。要是波蘭人再繼續迫害日耳曼人,就會馬上引起實際行動。

  最後,希特勒答應兩小時以後,就英國首相的來函提出一個書面答覆。他在復函中說,他已經50歲了,要打現在就打,他不想等到55歲或者60歲再打。希特勒還說,英國最好別忘了,作為一個上過前線的軍人,他懂得戰爭是怎麼一回事,並且會使用一切可以使用的手段。不用說誰都明白,如果世界大戰(指1914至1918年的戰爭)期間,由他當德國首相,德國是不會戰敗的。

  自從波蘭人膽敢和希特勒對抗以來,希特勒一直在對國外人士和德國人民吹牛說謊,虛聲恫嚇。他給張伯倫的覆信就是集這種謊言與恫嚇之大成的混合物。他說,德國並不想和大不列顛發生衝突。德國一直準備"以一個真正空前慷慨大度的建議為基礎",同波蘭人討論但澤和走廊問題。但是英國對波蘭的無條件的保證,只是鼓勵波蘭人"對居住在波蘭境內的150萬日耳曼居民掀起駭人聽聞的恐怖迫害的浪潮。"他宣佈,這樣的暴行對於受害者來說是可怕的,而對於德意志帝國這樣一個大國來說,則是不能容忍的。

  這次函件來往的結果,使雙方都摸了底。現在,希特勒從張伯倫那一方得到了一個莊嚴的保證說,一旦德國進攻波蘭,英國就要投入戰爭。而首相從"元首"方面得到的回答是:這不會有什麼不同的結果。但是,此後緊張的8天中的一系列事件表明,在8月23日那一天,他們兩個人誰也不相信自己所聽到的對方的話已經無轉圜餘地了。

  希特勒尤其是這樣。他縱然摧毀波蘭的決心毫無動搖,但他更加急於作最後一次努力,使英國置身於戰爭之外。8月25日午後1點35分,希特勒再次接見漢德遜大使。他對那位英國大使說,他"承認"英帝國的存在,他個人準備"親自保證英帝國的繼續存在,並且願意用德意志帝國的威力來達到這一目的。"他希望對英國採取一個其性質同對蘇聯所採取的行動一樣具有決定意義的行動,準備同英國締結協定,不僅要在一切情況下保證英帝國的存在,而且如有必要的話,還願意"保證不論英帝國在哪方面需要援助,德國都將給予援助"。他"還準備接受一項合理的軍備限制",並且把德國的西部國境看成是最後的疆界。希特勒還矯揉造作地告訴英國大使,他的天性是一個藝術家而不是政治家,一旦波蘭問題解決以後,他就要作為一個藝術家而不是作為戰爭販子了此餘生。

  同一天下午5點30分,希特勒接見了法國大使,但並沒有對他說什麼重要的話,只是再一次重複"波蘭對於德國的挑釁"已經到了令人不能容忍的地步,說他不會進攻法國,但是,如果法國竟然參與衝突,他就要和法國拼到底。談到這裡,希特勒就從椅子上站起來,對法國大使表示送客了。但是考倫德雷大使告訴這位獨裁者,他憑軍人的榮譽向希特勒擔保,他毫不懷疑,"一旦波蘭遭到攻擊,法國將以全力支持波蘭。"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