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盜世奸雄-希特勒 | 上頁 下頁 |
三九 |
|
張伯倫在這封信中,極力討好希特勒,他說,由於捷克人已經情願把希特勒所要的蘇台德區交給德國,捷克和德國應立即各派代表舉行會議,達成協議來解決移交這塊領土的辦法。希特勒的答覆是,只有捷克人先接受了戈德斯堡備忘錄,並且同意德國在10月1日佔領蘇台德區,他才肯向他們談判細節。希特勒說,他一定要在44小時內——在9月28日下午2時以前得到肯定的答覆。 那天晚上,希特勒似乎已經破釜沉舟了,他在擠得滿滿的柏林體育館內對貝奈斯總統進行惡毒人身攻擊,宣稱戰爭與和平問題現在要看捷克總統怎麼來決定,不管怎麼說,他都要在10月1日拿下蘇台德區。他滔滔不絕,怒不可遏的語言和會場中不斷迸發的歡呼喝彩,使他忘乎所以,如醉如狂。雖然如此,他還是很狡猾,沒有忘記給英國首相一點甜頭。他感謝他爭取和平的努力,並且重申這是他在歐洲的最後一次領土要求。他鄙夷不屑地說:"我們不想要捷克人!" 在9月27日下午,威爾遜剛走不久,希特勒就發出了一個"絕密"的命令。命令大約21個加強團,也就是七個師組成的突襲進攻部隊,從訓練地區進駐捷克邊境的出擊點。為了在群眾中激起戰爭狂熱,希特勒下令在黃昏時分,乘十萬柏林人下班上街的時候,在首都檢閱一個摩托師。結果,至少對最高統帥說來是一場大失敗。柏林的老百姓對此表現了驚人的冷淡,根本不想聽到戰爭。 在總理府內還有更壞的消息。從布達佩斯來的消息說,南斯拉夫和羅馬尼亞通知匈牙利政府,如果它進攻捷克的話,它們就將對匈牙利採取軍事行動。這樣戰爭就要擴大到巴爾幹,而這卻是希特勒所不願見到的。巴黎來的消息更嚴重,那裡的德國武官來的電報說,法國的部分動員幾乎不亞於總動員。因此估計,到下令動員以後的第六天,第一批65個師就可以在德國邊境部署完畢。而且,美國總統和瑞典國王也反對戰爭,呼籲和平。 這時,希特勒確實知道:布拉格毫無畏懼,巴黎在急速動員,倫敦態度轉硬,他自己的人民漠然無動於衷,他的將領堅決反對他,而他關於戈德斯堡建議的最後通牒到第二天下午2點鐘就要到期了。這時希特勒又想起了張伯倫,寫信要他繼續努力,使布拉格政府在這個最後時刻恢復"理智"。 9月27日,這位英國首相給貝奈斯發了一份電報,警告他,如果明天(9月28日)下午2點,捷克政府還不接受德國的條件的話,德國軍隊馬上就會得到越過捷克斯洛伐克邊界的命令,波希米亞將受到德國軍隊的蹂躪。這樣,張伯倫就不是把戰爭的責任放在希特勒頭上,而是把它放到了貝奈斯的頭上。然而,貝奈斯還沒有來得及回答這份電報,第二份電報馬上又來了。接著,張伯倫又提出了進一步的警告。威脅說,"這個計劃如果不能實現,貴國除遭到武力侵略與武力肢解以外,將別無其他出路。而且,雖然這可能引起無數生命的衝突,但是不論這一衝突的結果如何,捷克斯洛伐克都將再也不能按原有疆界重建故國。" 張伯倫辦完了這件事情以後,就在晚上8點30分向全國發表廣播演說。他說,"為了在一個遙遠的國家裡我們對之毫無所知的人們之間的爭吵,我們居然在這裡挖壕溝,這有多麼奇怪,多麼荒誕,多麼不可思議!"為了爭取"和平",他決心到德國進行第三次訪問。他講道,"不論我們如何同情一個強鄰壓境下的小國,我們決不能不顧一切地使整個大英帝國僅僅為了它而陷入一場大戰。" 當晚10點30分,希特勒要張伯倫"繼續努力"的信到了,這正是首相急切要抓住的一根救命的稻草。他馬上答覆"元首"說: 拜讀來信,使我深信你可以不經戰爭立即得到你所有的基本要求。我願立即親自來柏林,同你以及捷克政府代表討論移交的問題,如果你願意的話,法意兩國的代表也可以參加。我深信,我們能在一個星期之內達成協議。我不能相信,你會為了在解決這個長期未決的問題方面有幾天的拖延,就不惜承擔發動使人類文明化為烏有的世界大戰的責任。 此外,張伯倫還給墨索里尼發了一份電報,請他參加擬議中的國際會議,並讓他敦促希特勒接受這一建議。 法國準備在慕尼黑會議上不惜任何代價來獲得蘇台德問題的解決。美國政府這時也積極協助張伯倫策劃慕尼黑陰謀。9月24日,美國駐柏林大使向國內報告說,英國駐德大使對英國國內反張伯倫勢力的發展十分不安,並提醒美國政府注意,張伯倫的倒臺就意味著戰爭。他呼籲美國政府公開支持張伯倫,以鞏固他的地位。美國駐英和駐法大使也向本國政府發出了同樣的呼籲。美國總統為了搭救張伯倫、達拉第,於9月26日發給希特勒和捷克斯洛伐克總統貝奈斯兩封內容相同的信;國務卿赫爾則給張伯倫和達拉第發出兩封同樣的信,呼籲他們繼續談判,以便"和平地、公正地和建設性地解決爭論的問題"。9月27日,美國總統又給墨索里尼一封秘密信件,請他"幫助繼續努力,以求用談判或其他和平手段就爭論問題達成協議,而不要訴諸武力。"當晚,羅斯福又單獨給希特勒去信,建議在歐洲某一中立地區立即舉行會議,由對於捷克斯洛伐克爭端直接有關的各國參加。這個建議說:"繼續談判仍然是唯一的途徑,通過這種途徑,眼前的問題可以在持久的基礎上得到解決。" 經過陰謀家們的精心策劃,一個臭名昭著的犧牲捷克斯洛伐克的陰謀會議就這樣開場了。美國雖然沒有正式參加慕尼黑會議,但被認為是"未出席會議的參加國"。 9月29日午後12點30分,阿道夫·希特勒在巴伐利亞的這個城市裡,在這個他曾在破破爛爛的小咖啡館的陰暗後室開始其卑微的政治生涯的城市裡,在這個他曾在大街上遭到啤酒館政變失敗慘劇的城市裡,儼然像一個征服者一樣,歡迎英國、法國和意大利的政府首腦。 那天一清早,他就前往德奧邊境去迎接墨索里尼,並且為在會議上採取共同行動而打下了基礎。在到慕尼黑的火車上,希特勒懷著好鬥的情緒,指著地圖向那位意大利的領袖解釋,他打算怎樣"清算"捷克斯洛伐克。他說,要是那天開始的談判不能立刻取得結果,他就要訴諸武力。據當時在場的意大利外交部長、墨索里尼的女婿齊亞諾引用希特勒的,"終有一日我們要並肩對英國和法國作戰。"墨索里尼對此表示同意。 張伯倫並沒有像希特勒那樣事先去看達拉第,為英國和法國制定一個共同戰略,來同兩個法西斯獨裁者對壘。事實上,張伯倫到慕尼黑來的時候,已經打定主意不讓任何一個人,當然不讓捷克人,甚至也不讓法國人,阻礙他同希特勒迅速達成協議。至於達拉第,他整整一天都像是暈頭轉向地那樣跟著跑,根本不需要提防他,然而業已下定決心的首相還是不放心。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