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盜世奸雄-希特勒 | 上頁 下頁
一五


  追溯過去,我們可以發現,普魯士原是位於易北河以東沙荒地上的一個邊疆小國,名叫勃蘭登堡。好幾個世紀以來,這個日耳曼人的國家一直置身於德國歷史發展和文化的主流之外。它的國土大都是11世紀以後逐步從斯拉夫人手裡奪取過來的。統治勃蘭登堡的是霍亨佐倫家族,他們是些軍事冒險家。在他們的統治下,斯拉夫人(其中主要是波蘭人)沿著波羅的海逐步往回退,敢於起來反抗的,不是被消滅了,就是成了無地的農奴。德意志帝國法律,原來禁止諸侯稱王,但是在1701年,皇帝默許了選侯腓特烈三世在柯尼斯堡加冕為普魯士境內的國王。

  這時,普魯士已經靠自己的武力成了歐洲主要的軍事強國之一。它沒有其他國家那樣的富源。它的土地貧瘠,缺乏礦藏。它的人口稀少,沒有大城市,也沒有工業,文化很落後,人民生活十分貧困。然而靠著堅毅的意志和組織的天才,霍亨佐倫王室終於建立了一個斯巴達式的軍事國家古希臘的奴隸制城邦。公元前二千年代末葉,多利安人的一支由北方遷入,佔領伯羅奔尼撒半島東南部的拉哥尼亞。公元前8世紀征服西鄰美塞尼亞,建立斯巴達國家。繼而在南意大利等地從事殖民。斯巴達人以剝削希洛人(國有奴隸)和庇裡阿西人(半自由民)為生。實行貴族寡頭統治,成年男子,即全權公民,皆為戰士。斯巴達人的野蠻征服和統治,多次激起被奴役人民的反抗。它的軍隊,訓練有素,每戰必勝。它總是同當時最強的國家結成暫時的同盟,運用權術外交不斷擴大自己的領土。

  1862年,奧托·馮·俾斯麥親王當了普魯士首相,這個宣傳"鐵和血"的人,運用武力,在1866年與1871年之間,結束了為時幾達1000年之久的德國分裂狀態,建立了普魯士大帝國。近百年來,在這個天賦優異、精力充沛的國家裡,先是俾斯麥,以後是德皇威廉二世,最後是希特勒,在軍官階層和許多古怪的知識分子的幫助下,培養出了一種對權力和統治的野心,對橫行無忌的軍國主義的狂熱,對民主自由和種族平等極端仇視的大日耳曼主義情緒。在這種情緒的蠱惑之下,這個民族突然興起,達到登峰造極的高度,然後又跌落下來,如此起起伏伏,幾經盛衰,對歐洲和世界曾帶來嚴重的動亂和不安。

  希特勒所要決心恢復的德國,就是俾斯麥式的大帝國,他的野心和手段之毒,比當年的俾斯麥還有過之而無不及。在《我的奮鬥》中,他詳盡地討論了他心目中的德國覆亡的原因:容忍猶太人和馬克思主義者,中產階級貪圖物質享受和自私自利的思想,霍亨佐倫王室周圍阿諛奉承之徒的惡劣影響,外交政策上的失誤,以及缺少根本的"社會"的政策和種族的政策。他保證,這些錯誤納粹黨一定要糾正的。

  希特勒不僅繼承了歷史上俾斯麥的衣缽,而且還兼收並蓄地汲取了19世紀德國思想家各種各樣不負責任和狂妄自大的思想。這些亂七八糟的思想,希特勒都是從阿爾弗雷德·羅森堡這樣糊塗的冒牌哲學家或者他那醉醺醺的詩人朋友狄特裡希·埃卡特那裡拾來的牙慧,卻以一個初入門者的滿腔熱情來奉為至寶。更糟糕的是,只要一有機會,他就要把這些思想付諸實施。

  在19世紀的德國思想家中,對希特勒影響最大的首先是菲希特和黑格爾,後來是特萊希克和尼采。1807年,普魯士在耶拿屈辱地被拿破崙擊敗以後,約翰·戈特利勃·菲希特開始在他擔任哲學教授職位的柏林大學的講壇上,發表了他著名的《告日耳曼民族書》。這些演講深深地激動了和鼓舞了一個陷於四分五裂的戰敗國家的人民,它們的響亮回聲即使到了第三帝國時代仍舊隱約可聞。對於一個戰敗國士氣沮喪的人民來說,菲希特的學說是一種醉人的烈酒。在他看來,拉丁民族和猶太人都是腐朽種族。只有日耳曼人才有中興的可能,只有在他們的影響下,歷史才能展開一個新的紀元。這個新紀元將反映宇宙法則。它將由一批為數不多的社會精華來領導,他們沒有任何個人性質的道德觀念的約束。這些思想強烈地啟發了希特勒。

  海因裡希·馮·特萊希克是柏林大學的歷史學教授。他在19世紀末期對德國思想界影響很大。他雖然是薩克森人,卻是個竭力主張普魯士化的人,他比普魯士人更加普魯士化。像黑格爾一樣,他也頌揚國家,視之為至高無上,但是他的態度更加粗暴:人民,臣民,在一個國家裡不過是奴隸而已。"只要你服從",他宣稱,"不用管你怎麼想"。在宣稱戰爭是人類的最高自我表現方面,比起黑格爾來,特萊希克有過之而無不及。在他看來,"軍事榮譽是一切政治價值的基礎;而在德國的豐富的榮譽寶庫中,普魯士的軍事榮譽是一顆明珠,其價值之高,不亞于我們的詩人和思想家的傑作。"他認為,"盲目追求和平……已經成了我們時代的思想和道德的恥辱。"

  尼采對德國人民評價不高,而在其他方面,這個狂妄自大的天才的一些言論卻對希特勒和納粹黨人產生了異常的魔力。希特勒常常到魏瑪去參觀尼采博物館,大肆宣傳他對這個哲學家的尊敬,讓記者拍他出神地瞻仰這個偉人像的照片。把尼采當作納粹世界觀的創始者之一,不是無理由的。這個哲學家曾用其精闢的警句格言,來大力反對民主和議會制度,宣傳權力的意志,大肆讚美戰爭,宣傳主宰種族和超人的來臨。他號召人民不要去工作,而要去作戰;不要和平,而要勝利。只有戰爭才使一切事業變成神聖,戰爭與勇氣所作出的豐功偉績大大超過慈悲。尼采還預言未來的社會精華人物將統治世界,超人將由此產生。這種人和他周圍的精華人物應該成為地球的主人。

  第七章 鐵窗生涯(中)

  貫穿在希特勒許多言論裡的一個中心思想是,英雄創造世界;最高領袖是超乎普通人的道德標準的。這都是從黑格爾和尼采的哲學堆中揀來的。黑格爾認為,"個人美德"和"不相干的道德要求"絕不許妨礙偉大的統治者,如果英雄人物在完成他們的使命時踐踏了或壓碎了許多無辜的花朵,人們也不必大驚小怪。尼採用他古怪的誇張筆法更進一步說:"強者,主人,恢復了純粹食物動物的意識,他們是興高采烈的鬼怪,他們在經歷了殺人、放火、強姦、苦刑這一連串可怕的暴行以後,心中能夠照樣感到高興,精神能夠照樣感到滿足……如果一個人能指揮別人,如果他的本性就是一個「主人」,如果他舉止和動作暴烈,條約對他來說又有什麼重要性呢?"

  正是這些烏七八糟的思想,驅使著野心家希特勒去冒險,驅使他去創造一個想像的第三帝國,同時也鼓舞著他度過艱苦的鐵窗生活。

  希特勒於1924年聖誕節前五天從蘭德斯堡監獄中出來後,鬥爭形勢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納粹黨和它的報紙已被取締,原來的一些頭目不是發生了內訌,就是倒戈了。他本人則被禁止在公開場合演講。更糟糕的是,他面臨著被驅逐出境、押解回故鄉奧地利的威脅。甚至他的不少老同志也認為希特勒已經完蛋了,他以後將銷聲匿跡,默默無聞,正像許多其他地方的政客,在共和國似乎搖搖欲墜的充滿明爭暗鬥的年代中,曾經名噪一時而後又很快就歸於無聲無息一樣。但是,共和國卻是熬過了風浪。它開始繁榮起來。在希特勒被關在監獄期間,貨幣開始穩定,資本從美國流進來,經濟開始恢復。被希特勒和社會民主黨所稱的"11月罪人",在一次普選中,為維護共和而進行的鬥爭,結果所得選票較過去增加了近1/3,而納粹黨和北方一些種族主義團體聯合,所得選票卻下降了一半以上。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