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盜世奸雄-希特勒 | 上頁 下頁 |
一二 |
|
希特勒打算做的事是一場政變,不是一場內戰。儘管他情緒極為激動,但他還是完全控制住了自己,認識到他沒有力量對付警察和陸軍。他原來的打算是同陸軍一起進行"革命",而不是對陸軍進行革命。儘管他在最近的演說中和用槍口對著巴伐利亞三巨頭的時候顯得殺氣騰騰,但是他並不想讓共同憎恨共和國的人自相殘殺。魯登道夫也是如此。正如他對他的妻子所說的,他很希望把共和國總統埃伯特和他那一幫人捆起來,高興地看到他們吊死在絞刑架上。但是,他並不想殺害警察和士兵;他們,至少在慕尼黑的警察和士兵,是同他一樣都主張全國反革命行動的。 魯登道夫現在向彷徨的年輕納粹党領袖提出了他自己想出來的一個計劃,這個計劃也許還能夠為他們帶來勝利而不致流血。他相信,德國士兵,甚至德國警察是不敢對他這個曾經在東線和西線領導他們取得了偉大勝利的傳奇人物一樣的司令官開火的。因此,他建議由他和希特勒帶領他們的支持者遊行到市中心去,隨後加以佔領。他完全有把握的是:警察和軍隊不但不敢阻撓他,甚至還會跟著他走,聽他的命令作戰。希特勒開始時將信將疑,但是最後還是同意了。 11月9日上午快到11點鐘的時候,希特勒和魯登道夫率領大約3000人的衝鋒隊員,從貝格勃勞凱勒酒館的花園裡出發,向慕尼黑市中心前進。同他們並肩走在行列前面的,有衝鋒隊長戈林、施勃納—裡希特、羅森堡、希特勒的衛士烏裡希·格拉夫以及六七個納粹党的其他頭目和戰鬥聯盟的領袖。一幅字旗和高地聯盟的旗幟在隊伍前面迎風招展。在頭幾排行列後面跟著一輛卡車,架著機關槍,載著機關槍手。衝鋒隊員們肩上掛著馬槍,有的還上了刺刀。希特勒手中握著手槍。這並不是一支什麼了不起的軍隊,但是曾經統率過德國百萬雄師的魯登道夫顯然認為,要實現他的目的,這已經夠用了。 離開啤酒館往北,剛走了幾百碼,這些反叛分子就遇到第一道障礙。在橫跨伊薩河通往市中心的路德維希橋上,有一隊武裝警察把守著,不讓他們通過。戈林一躍向前,對警察隊長說,如果警察向他們開槍,他就要把押在隊伍後面的人質槍斃。在前一天夜裡,赫斯等人已經搜捕了一些人質,其中包括兩名內閣部長,目的就是為了要應付這種萬一情況。不管戈林是不是虛聲恫嚇,反正那個警察隊長顯然相信了他的話,不再阻撓就讓隊伍過了橋。 中午過後不久,遊行隊伍走近了他們的目的地:羅姆和他的衝鋒隊員們被國防軍包圍的陸軍部。到這個時候為止,被圍者和包圍者都還沒有發過一槍。羅姆和他手下人員都是行伍出身,在鐵絲網的另一邊,有不少戰時夥伴。雙方都無心殺人。 為了要到陸軍部去救羅姆出險,希特勒和魯登道夫現在領導他們的隊伍穿過狹窄的府邸街,這條街在英烈祠旁邊,通向開闊的奧第昂廣場。就在這條狹窄的街道盡頭,有大約100名荷槍實彈的警察把守著,不准隊伍通過。但是,納粹黨人又想用計騙過去。他們中間那個忠實的衛士烏裡希·格拉夫一步跳上前,大聲向帶隊和警官叫道:"別開槍!帶隊的是魯登道夫閣下!"希特勒也叫了起來:"投降吧!投降吧!"但是那個不知名的警官並不投降。顯然,魯登道夫的名字對他並不能起魔術般的作用。他們是警察,不是軍隊。 就這樣,雙方爭執不下,發生了武裝衝突,頓時使希特勒的希望化為泡影。施勃納—裡希特倒了下來,受了致命的重傷。戈林大腿上中了一槍,傷勢甚重,也倒了下來。在60秒鐘之內,槍聲就停止了,但是已有不少人躺在街上,總共有16名納粹黨人和3名警察,有的已經斃命,有的奄奄一息,另外還有不少人受傷,其餘的人,包括希特勒在內,都臥倒在地躲避子彈。但是只有一個人例外,這就是魯登道夫。他傲然挺立,在副官施特萊克少校的跟隨下,面對著警察的槍口,泰然自若的繼續前進,一直到達奧第昂廣場。當時看來,他一定是個孤單的、奇怪的人,沒有一個納粹黨人跟著他。甚至連他們的最高領袖阿道夫·希特勒也沒有跟著他。 未來的第三帝國的總理,是第一個飛奔逃命的人。當遊行隊伍走近警察的封鎖線的時候,他原來用左臂挽著施勃納—裡希特的右臂,裡希特負傷倒下去的時候也把希特勒拉倒在地,這時希特勒以為自己受了傷,感到一陣劇痛,後來才發現是肩膀脫了臼。希特勒從地上爬起來,拋下死傷的同伴而不顧,登上一輛候在附近的汽車,馬上開向漢夫施丹格爾在烏芬的鄉別墅。在那裡,他得到普茨的妻子和妹妹的護理;也就是在那裡,兩天以後他被捕了。 魯登道夫是當場被捕的。對於沒有勇氣同他並肩前進的反叛者,他只有蔑視的份兒;對於陸軍沒有投向他的一邊,他感到非常怨恨,因此他宣佈,他從今以後不再同任何德國軍官打招呼,他自己也不再穿軍官制服。受傷的戈林被抬到附近的一家銀行裡,由那家銀行的猶太老闆給他進行了急救,然後由他的妻子陪著,偷偷越過邊境到了奧地利,進了因斯勃魯克的一家醫院。赫斯也逃到了奧地利。羅姆在英烈祠前面的隊伍潰敗以後兩小時,在陸軍部投降了。過了幾天,除了戈林,所有反叛的頭目都被捕入獄。納粹黨被勒令解散。從表面上看,國家社會主義運動似乎已經完蛋了。 第六章 鐵窗生涯(上) 雖說希特勒發動的政變以失敗告終,所有反叛的領袖都被捕入獄。黨被勒令解散,從表面上看,希特勒和他的納粹黨似乎已經完蛋了。但是從日後的實際情況看來,他的政治生涯只不過暫時中斷了一個時候,而且時間也不太長。 希特勒是個腦子機靈而且慣於投機的人。他看到,他受審不僅不會斷送他的前程,反而能為他提供一個新的講壇;他不僅能夠在這個講壇上敗壞把他逮捕起來的巴伐利亞軍政當局的名譽,而且更重要的是,他能夠第一次使自己名震巴伐利亞一邦之外,而傳到整個德國,乃至全世界。他完全知道,除了德國各大報以外,世界各國的報紙都派了記者前來慕尼黑採訪這次審判。審判於1924年2月26日開始,由一個特別法庭借勃盧登大街步兵學校舊址舉行。經過24天的公審,希特勒反而轉敗為勝,毀了卡爾、洛索夫和賽塞爾的前程,使他們在公眾的心目中同他一樣有罪,以他的滔滔詭辯和民族主義熱情打動了德國人民,使世界各國報紙都在第一版上登載了他的大名。 雖然魯登道夫是被告席上十個囚徒中最有名望的人,但是希特勒馬上使得公眾的注意力轉移到他自己身上。他自始至終成了法庭內注意的中心。希特勒的第一次發言花了四個小時,他並不打算重蹈卡普政變1920年3月13—17日,德意志祖國黨人卡普發動軍國主義者和國防軍軍人的政變。企圖推翻共和國政府,恢復君主制度。暴動分子佔領了柏林政府大廈,驅走了國民議會和社會民主黨政府成員,宣佈成立以卡普為首的容克地主——資產階級的反動政府。由於工人發動總罷工和對暴動分子的武裝鬥爭,暴動失敗。參加者的覆轍。這些人曾經聲辯,他們並不知情,沒有打算,也沒有野心。而希特勒卻面對著法官和世界報界的代表,傲然聲稱:對於政變"我一個人負全部責任。但是我並不因此而成了罪犯。如果我今天以一個革命者的身份站在這裡,我是一個反對革命的革命者,反對1918年的賣國賊,是根本談不上叛國罪的"。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