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盜世奸雄-希特勒 | 上頁 下頁 |
五 |
|
第三章 赴德當兵 希特勒在慕尼黑從軍,充當了一名下士通信兵,吃盡了苦頭。1918年秋季,在同英國的一次戰役中,希特勒因中毒雙目暫時失明,來到柏林附近一家陸軍醫院療養。 正當希特勒悶悶不樂、一籌莫展的時候,11月10日,一個陰暗的星期日,一個牧師來到醫院向傷兵們宣佈了一個令人"沮喪的可怕的消息"。那位牧師說,就在那個星期日上午,德皇已經退位,逃到荷蘭去了。在這前一天,柏林已經宣佈成立共和國。次日,11月11日,將在法國的貢比涅簽訂停戰協定。戰爭打敗了。德國要聽任勝利的協約國擺佈。那個牧師說著就哽咽起來。 希特勒聽到這個消息,猶如晴天霹靂,"我忍不下去了,"他追述當時的情景說,"我的眼前突然又是一片昏黑,我跌跌撞撞地摸索著回到病房,投身到床上,把發燒的腦袋埋在毯子裡……這樣,一切都白費了。一切犧牲和困苦都白費了……我們儘管心中懷著死亡的恐懼,還是盡了我們的天職,但是這樣的時刻都白費了;兩百萬陣亡烈士的犧牲也白費了……但是他們是為了這樣的結局才犧牲的嗎?我們經受這種遭遇,難道只是為了讓一幫卑鄙的罪犯能夠欺淩我們的祖國嗎?" 據希特勒自己說,自從他站在母親墓旁以來,他第一次失聲地痛哭了。像當時大部分德國人一樣:德國在戰場上已經打敗,打輸了這場戰爭。 據美國記者威廉·夏伊勒在《第三帝國的興亡》一書中介紹說,希特勒也像其他德國士兵一樣,是個"無畏的戰士",他經過3個月的訓練後於1914年10月底到達前線,擔任巴伐利亞後備步兵第十六團第一營的傳令兵。第一次伊普來斯戰役,英軍阻住了德軍向英吉利海峽方面的挺進。就在這次戰役的四天激戰中,希特勒所屬的部隊傷亡慘重。根據希特勒寫給他在慕尼黑的房東一個名叫波普的裁縫的信,他的團一共3500人,在四天激戰後只剩下600人,軍官只剩下30名,四個連的番號不得不撤銷。 希特勒在戰爭中一共受過兩次傷,一次是1916年10月7日在松姆戰役中腿部受傷。在德國醫療復原後,他於1917年3月回到以該團原來團長的名字命名的李斯特團,這時他已被提升為下士,同年夏天參加了阿斯戰役和第三次伊普來斯戰役。在1918年春、夏德軍最後一次全面攻勢中,他那一團處在戰鬥最激烈的地方。在第三次伊普來斯戰役中,在10月13日的晚上,英軍向瓦爾維克以南的一個小山頭大放毒氣,他當時中了毒。"我跌跌撞撞地回來,眼睛感到火辣辣的一陣痛,"希特勒追述道,"身邊帶著我所傳遞的最後一份戰況報告。幾小時後,我的眼睛燒得像通紅的煤塊一樣;周圍一片漆黑。" 在戰爭中,他曾兩次受獎。1914年12月他得了一枚二級鐵十字獎章,1918年8月又獲得一枚一級鐵十字獎章;在前帝國軍隊中,後一種獎章是很少授予普通士兵的。同他在一個團裡的一個戰士說,他得到這個令人羡慕的獎章是因為他隻身俘獲了十五名英軍;還有個戰士說是法軍。他一直自豪地佩帶著這枚獎章,直到臨死。 然而,作為士兵來說,他是個奇怪的傢伙,不止一個戰友這麼說。不像別的士兵,他從來沒有後方寄來的信件和禮物。他從來不要求休假。對於前線的肮髒、蝨子、泥濘、惡臭,他從來不抱怨訴苦,而最勇敢的軍人對這些也難免有怨言的。 "我們都咒駡他,覺得不能容忍他,"他所屬的那個連隊中的一個士兵追憶說,"當我們都詛咒戰爭的時候,我們中間就有個白烏鴉不同意我們咒駡。"另一個人說,他"坐在我們食堂的角落裡,雙手抱頭,默默沉思。他會突然跳起來,懊喪地走來走去,說我們儘管有大炮,還是得不到勝利,因為德國人民的無形敵人比敵人威力最大的大炮還要危險"。接著他就對這些"無形敵人"猶太人和馬克思主義者進行一場惡毒攻擊。 的確,當他在戰爭中途養腿傷的時候,他在柏林附近的皮立茨傷癒出院後,曾到首都去觀光,然後又去慕尼黑。他到處都看到群眾詛咒戰爭,希望戰爭早日結束。罷工、怠工的人遍地皆是。為此,希特勒大罵猶太人,大罵共產黨人,大罵多災多難、飽受戰禍的德國勞苦大眾。希特勒說,他看到的情況,使他不能忍受;據他說,他對又回到前線去感到很高興。 1918年11月,希特勒聽到德國戰敗投降的消息更加不能忍受。他固執地認為,德國並沒有在戰場上被打敗,它是背後中了國內"賣國賊"的暗箭。這種荒唐的看法在希特勒的頭腦中牢牢紮了根,逐漸形成他的病態心理。 關於"背後中了箭"的這一說法,日後在破壞魏瑪共和國和為希特勒的最後奪權鋪平道路方面,比任何其他事情都起了更大的作用。其實,這一說法純屬子虛烏有。總司令部實際首腦魯登道夫將軍,在1918年9月28日,即因戰爭無力支持下去堅決主張"立即"停火,他的名義上的上級興登堡陸軍元帥支持他的主張。10月2日在柏林由德皇威廉二世主持的御前會議上,興登堡重申總司令部關於立即停火的要求。他說:"軍隊不能再等待48小時。"興登堡在同日寫的一封信中斷然聲稱,軍事形勢要求"立即停止戰鬥"。根本沒有提到"背後中了暗箭"的問題。但是,德國右派勢力不願正視這些事實。他們從來沒有停止叫喊,有罪過的是"11月罪人"這是希特勒深深打入人民心坎中的一個口號。他們要為戰敗、為他們的恥辱和悲慘處境尋找替罪羊。他們認為替罪羊就是簽訂了投降協定和建立民主政府並廢除原來專制政體的"11月罪人"。"德國人容易受騙"是希特勒在《我的奮鬥》中常常講到的一個題目。他不久就要充分利用這一點。 1918年11月10日那天晚上,那位牧師離開帕澤瓦耳克以後,希特勒"接著過著可怕的日子,甚至更加可怕的夜晚"。"我知道",他說,"一切都完了。只有傻子、騙子、罪人才希望敵人能發慈悲。在這些夜晚,我的心中滋長了仇恨,對那些幹出這件事來的人的仇恨……卑鄙的墮落的罪人!我越是想在這個時刻弄清楚這件荒謬的事情,我越是感到憤慨和羞辱。同這種悲慘境遇比起來,我的眼病算得了什麼呢?!" 於是,"我終於看清了我自己的前途。我決定投身政治。"從此,希特勒就投身於反共、反社會主義、反對新共和國的罪惡活動。結果證明,這不僅對希特勒,而且對整個世界,這都是一個命運攸關的決定。 這個年方30歲的奧地利人,無親無故,無產無業,既無一技之長,也從無正常職業;在政治方面既無強硬的後臺,更無任何經驗,他要在德國謀政治方面的發展,許多人認為,前途是一點也不光明的。在開始的時候,希特勒也明白這一點。"好多天以來",他說,"我一直考慮應該怎麼辦,每次考慮結果總是清醒地認識到,像我這樣一個無名之輩,要採取任何有益的行動,連最起碼的基礎也不具備。"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