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如鋼似鐵-鐵托 | 上頁 下頁 |
九 |
|
當時,帕希奇首相不在首都,他正在地方上搞競選,因為選舉要在8月6日進行。部隊參謀長拉多米爾·普特尼克將軍也不在,他正在奧地利一個礦泉療養地治他的老病。 尼古拉·帕希奇的副手拉所爾·帕楚博士接受了照會。 吉茲爾公使遞交照會之後宣佈,如果塞爾維亞政府對照會的答覆不能令人滿意的話,他將率領公使館的全體人員離開貝爾格萊德。而如果他們非要離開不成的話,7月25日下午6時就是最後的時刻。 帕楚博士聽了吉茲爾這番話,已經預感到大事不好,而當他瞭解了照會的內容的時候,他更大吃了一驚。塞爾維亞方面沒有誰能料到,奧匈方面會採取如此激烈的措施來對付塞爾維亞。這照會共有10條要求,那便是: 1.查禁煽動對(奧匈)帝國的仇視和蔑視以及,總的傾向是反對帝國領土完整的任何出版物; 2.立即解散「國防」組織,並對塞爾維亞境內進行反奧匈帝國宣傳的其他固體採取同樣的態度。採取措施,使這些被解散的團體不致在別的名義下,來用其他形式,繼續活動; 3.立即從塞爾維亞的教育體系中開除可能進行反奧匈宣傳的教員,屏棄可能用於這一目的的教學手段; 4.令犯有進行反(奧匈)帝國宣傳錯誤的全體文武官員退役退職,皇家帝國政府隨後將把這些文武官員的姓名和行為通報給(塞爾維亞)王國政府; 5.接受皇家帝國政府的合作,共同撲滅旨在反對帝國領土完整的顛覆運動; 6.對塞爾維亞領土上的6月28日陰謀的參與者進行法院調查,皇家帝國政府委派的機構將參與這一調查; 7.立即逮捕沃伊斯拉夫·但科西奇少校和塞爾維亞官員米蘭·齊加諾維奇,在薩拉熱窩進行的調查說明,這兩人已聲名狼藉; 8.塞爾維亞當局採取有力措施,制止幫助越境進行非法活動的武器和彈藥交易;解雇沙巴茨和洛茲尼察兩地對薩拉熱窩的刺客提供幫助和為他們的越境提供方便的邊界機構的官員,並予以嚴懲; 9.對塞爾維亞高級官員在塞爾維亞國內外發表的一些毫無道理的講話向皇家帝國政府作出說明,因為他們在發生了6月28日事件之後,竟然在一些談話中對奧匈君主國表示敵意; 10.立即向皇家帝國政府通報以上各,久中答應採取的措施的執行情況。 這是最後通牒! 帕楚博士決定趕快召集內閣會議。 首相尼古拉·帕希奇與參謀長拉多米爾·普特尼克缺席。 「只有拼死,別無他途!」教育大臣留巴·約萬諾維奇首先開腔。其他政府成員沒有不同的意見。事情就這樣定了下來。 帕楚博士以政府的名義,通報全體駐外機構,說如果戰爭不可避免,那麼,塞爾維亞將投身於戰鬥。 接下來是向友好國家通報情況,尋求支持。 說來也巧,這時,各友好大國的使節沒有一個呆在貝爾格萊德,尤其俄國、法國和英國,使館只有低級別的外交官在主持館務,但帕楚博士還是把塞爾維亞政府的基本立場告訴了這些國家的外交代表。 其中,俄國人的態度如何尤為要緊。 第二天,也就是7月24日,帕希奇被召回貝爾格菜德。他也主張不接受奧匈的最後通牒。他當天清晨去了俄國公使館,隨後會晤了英國代辦。他還召見了黑山和希臘公使。 攝政王亞歷山大向俄國沙皇及意大利國王發出了個人呼籲。 當天,俄國政府開會研究局勢,決定在面對奧匈的四個軍區實施動員。 塞爾維亞政府發出疏散令。同時,帕希奇在和閣員們一起絞盡腦汁,起草對臭匈照會的複照。 複照擬就並且通過了。但拉丁文打字機中途出了毛病。這是政府唯一一台拉丁文打字機。無奈,複照的未幾頁只好改為手抄。最後,法文複照全部弄出來了。時間是17時45分。也就是說,離最後通碟規定的時間還差15分鐘。 由誰去送這份複照呢? 首相帕希奇自己承擔了這一任務。只見他先把複照裝進一個信封,然後把它夾在腋下,邁起穩重的步子,不慌不忙,下了樓梯,猶如他已經意識到他此行的意義不同尋常。 吉茲爾翻看著複照。複照說,塞爾維亞政府接受最後通牒的幾乎全部要求,但第6點除外,因為那樣做「違反憲法以及刑事訴訟法」。 吉茲爾看罷立即表示,他對答覆表示不滿,他將立即離開貝爾格萊德。 當天夜裡,塞爾維亞政府從貝爾格萊德撤至尼什。 7月28日,即刺殺事件過後1個月,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 宣戰是通過電報的形式宣佈的。 當天中午,尼古拉·帕希奇正在尼什一家咖啡店裡吃午飯。他獨自占著一張桌子。一名憲兵給他送來一份電報。帕希奇還沒有吃完飯,看完電報,他站起身來,向在場的人宣佈: 「奧地利向我們宣戰了。它就要滅亡了。上帝將賜我們以勝利!」8月,德、俄、英、法等國參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實際上,奧匈帝國遠沒有完成戰鬥動員,對於入侵塞爾維亞的作戰計劃,也是草率擬就的。它沒有必要的應變計劃。一旦原計劃與現實有了出入,他們對軍事行動便無法控制,處於被動應付的境地。 1914年當年,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發動了三次攻勢,都未能成功。 塞爾維亞一方,組成了以王太子亞歷山大·卡拉喬爾傑維奇和參謀長拉多米爾·普特尼克等人為首的最高指揮部。指揮部認為,臭匈帝國對塞爾維亞的主要打擊方向是在北方。即敵軍將沿莫拉瓦河河谷、多瑞河以及薩瓦河流域挺進。於是按照這一設想對軍隊進行了部署。塞爾維亞方面的判斷無疑是合乎軍事常規的。 但奧匈方面入侵塞爾維亞的前線司令波喬雷克將軍卻另有打算。波喬雷克是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總督,他對自己所統治的地盤的政治狀況原已憂心忡忡。而6月28日的行刺事件以及隨後對「青年波斯尼亞」整個組織系統的破獲,更使他產生疑慮:如果塞爾維亞軍隊越過德裡納河,就會在波黑引起起義。堵住德裡納河一線成為他優先考慮的問題。於是他將自己的主力置於塞爾維亞的西部,從德裡納河實施了攻擊。 這裡是山區,作戰地形卻有利於塞爾維亞人。 臭軍先是在采爾山地區吃了敗仗,波喬雷克損失了25000人。從開仗到8月12日,12天的工夫,他的最後一名士兵被趕出了塞爾維亞國境。 隨後,波喬雷克發動了第二次進攻。 這次波喬雷克將軍集中了兵力,採取穩紮穩打的戰術,十分奏效。這使塞爾維亞的軍隊出現了危機,撤出了貝爾格萊德。 由於國家的分割,在巴爾幹半島上所進行的戰爭,實際上是南斯拉夫人自己殘殺自己的戰爭。 波喬雷克進攻塞爾維亞的主力,是巴爾幹軍團。軍團中的主力又是第十五軍、第十六軍、第十三軍和第八軍。這些部隊中,南斯拉夫人——人數最多的是克羅地亞人和波斯尼亞人——占到1/4。 在波喬雷克發動的第二次進攻貝爾格菜德戰役中,被稱為「魔鬼師」的克羅地亞第四十二師參加了戰鬥。而在攻克貝爾格萊德時,波喬雷克特意對部隊進行了專門調遣,以便讓由克羅地亞人及塞爾維亞人組成的步兵第二十六團最先進入貝爾格萊德。波喬雷亞的良苦用心立即受到主人的讚賞,奧皇為此專門發了一個感謝克羅地亞人的文告。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