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如鋼似鐵-鐵托 | 上頁 下頁


  克納烏斯十分贊成約瑟夫的想法,對他說:

  「你看,我年輕時也周遊了世界。我學會了德國話,也學到了這門手藝。」約瑟夫離開了薩格勒布。他的目標是維也納。

  但中途約瑟夫改變了主意,決定在盧布爾雅那下車碰碰運氣。

  約瑟夫在盧布爾雅那附近的小鎮卡姆尼克的一個五金工廠裡找到了工作。這個工廠約有工人150名。

  此間,約瑟夫參加了帶有政治色彩的體育組織。體育一直是他喜愛的活動。但沒多久,約瑟夫所在的工廠破產了,大批工人面臨失業的威脅。

  工廠經理把大家召集起來,對大家說,他瞭解到,波希米亞的伊內曾科維的一家做保險櫃的工廠在招收工人,如果大家願意去,他可負責介紹,並且答應每人發給路費100克朗。

  這可不是個小數:100克朗!

  50名工人當場答應願意前往。約瑟夫也是其中的一個。

  他們上路後取道維也納前往波希尼亞。

  到達波希尼亞車站後,大家發現車站上聚集著大批的工人。他們正在罷工。大家明白了,他們受了騙,100克朗幾乎使他們變成了罷工的破壞分子。

  50人立即加入了罷工工人的行列。罷工取得了勝利,工人們增加了工資。從斯洛文尼亞來的50名工人不但得以受雇於保險櫃五金廠,而且也增加了工資。

  但是,約瑟夫並不打算在此久呆。他下定決心,這次在歐洲大陸各地走走。他先到了比爾森,接著到慕尼黑,後又到曼海姆和魯爾,最後他到達維也納。

  在維也納,他得以與哥哥馬丁重逢,並在哥哥幫助下找到了工作。

  新的工作收入不多,他無法支付進入咖啡店的費用。想聽維也納音樂時,他也只好靠在露天飯店的欄杆上欣賞。但收入可支付人體育協會接受訓練的花銷。他練習了擊劍,這使他在日後的軍旅生活得益匪淺,他也學會了跳交際舞。

  1913年,約瑟夫年滿21歲。按規定,他要到帝國軍隊服兵役。為此,他離開維也納,回到薩格勒布。

  服兵役對約瑟夫來說是不得不接受的差事。他早有耳聞,帝國軍隊是一支老式的、古板的隊伍。軍隊為操練而操練,而不是為打仗而訓練。另外,軍隊裡的等級制度也是令人窒息的。

  入伍的第一天,班長就給了約瑟夫一個下馬威。

  班長見到約瑟夫留的那一頭漂亮的頭髮後說:

  「社會黨人先生,到這裡來,我替你好好地理理髮。」說著,他笨拙地按動推子。不一會兒,約瑟夫的頭上出現了一個明顯的「十」字。

  班長故意停下來欣賞了一會兒,便命人把約瑟夫的頭髮推了個精光。

  接著,班長告訴約瑟夫,必須記牢王室成員的名字。

  很快,約瑟夫發現,他們的班長簡直是一個惡棍,這位班長對誰都可施加他的淫威,而任何人只得默默忍受。因這裡是軍隊,所有的士兵對班長必須絕對服從。

  全班30人睡在一個房子裡。班長喜歡抽煙。每當他拿出煙時,30人必須爭先恐後來為他點煙。他喜歡這種場面,誰的動作慢了,誰就要挨罰。而罰罪的方式花樣翻新,奇特無比。約瑟夫看到,有一個士兵因動作慢是這樣受罰的:被命從外邊捉一隻青蛙來,班長拿粉筆在地板上畫一個圓圈,讓那位士兵把青蛙放在圓圈之內,那士兵必須死死地盯住那只青蛙,不許青蛙跳出圈外。

  來自約瑟夫家鄉庫姆羅維茨村的一個朋友,沒有念過書,因此,在規定的時限之內未能記牢王室人員的一長串名字而受到處罰。天才的班長又想出了新的方式:命令這位士兵爬上屋裡用瓦片砌成的爐子,老老實實蹲在那裡,用手指著自己的前額,嘴裡要不停地罵自己:「我是個笨蛋!我是個笨蛋!」就這樣,這位士兵足足被折磨了一個鐘頭。爬下來後,約瑟夫陪他到院子的一個角落裡——他要在那裡大哭一場,卻又不敢放聲。

  在軍隊裡,對約瑟夫來說唯一的樂趣是參加部隊的體育活動。他的劍術頗有長進,他獲得全團擊劍冠軍。爾後參加布達佩斯舉行的全軍擊劍比賽,又獲得亞軍。很快他被提拔為軍士。這與他在體育上表現出來的才能不無關係。

  就這樣,約瑟夫在軍隊生活了一年多的時間。這時,重大的事變正在悄悄走來。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正是:

  縱立萬里淩雲志,身到難處戀故園。
  成龍必無久倦困,終可騰去越峻岩。

  第三章 戰爭的洗禮

  王朝兵士反王朝,有愧利劍戮同胞。
  不計勝負成敵虜,另有天地待君瞧。

  且說1914年6月28日傍晚,戰士們聽到了全連緊急集合的號聲。

  大家在營房前的操練場上集合完畢,等候上司的訓令。

  團長出現了。他憂鬱的神情絲毫不加掩飾。

  原來,他向全連宣佈的是一條在他看來極為不幸的消息:奧匈帝國的王位繼承人弗朗西斯·斐迪南大公在波斯尼亞的薩拉熱窩遇刺身亡。

  對於斐迪南大公,戰士們是知道的。因為每個戰士一入伍,受的教育之一,就是熟記一長串王室成員那長長的名字,弗朗西斯·斐迫南就在這長串名單之中。

  隊伍解散後,戰士們便開始用胳臂相互輕輕撞擊。這是戰士們的一種表達方式,只有他們自己才能相互明白這一動作所表達的思想和感情。

  第十五莫多蘭團是由克羅地亞人組成的部隊。克羅地亞各地反對奧匈統治的浪潮,早已波及到這裡。

  大家明白,行刺事件是南斯拉夫人幹的。奧匈方面絕對不會善罷甘休。

  大家倒希望事情會引發點什麼,或者會引發戰爭。那倒是個好機會,打起仗來,說不定自己的國家會從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下解放出來。

  戰士們胳臂的相互輕撞,或許表達的正是這個意思。

  戰爭果然來臨了。行刺事件發生之後的一個月,約瑟夫所在的連隊又一次緊急集合。這一次聽取的是向塞爾維亞宣戰的命令。

  原來,在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下的南斯拉夫的青年,革命情緒一日高過一日。這些青年已經覺醒。他們不但憎惡哈布斯堡王朝,而且憎惡這個王朝所代表的整個社會制度。

  這些革命青年已經組織起反抗王朝的秘密團體。「青年波斯尼亞」在這些團體之中最為活躍。

  這些團體認為他們的鬥爭目標是共同的,因此,彼此互相支持,互相鼓勵。

  斯洛文尼亞的「復興社」,就在自己的刊物《復興》上登出了一首寄自波斯尼亞的詩歌。詩中說:

  同志們,不要害怕;什麼都不用害怕;兄弟們,跟你們在一起的,是來自波斯尼亞山區、奈雷特瓦河河谷的我們,是手持雷神百發百中的神箭的我們。

  為了我們的共同事業,勇敢地前進!

  為了南斯拉夫,投身於偉大的鬥爭!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