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史迪威 | 上頁 下頁
八四


  史迪威和麥克阿瑟是僅差一屆的西點軍校同學,彼此非常熟悉。麥克阿瑟很熱情地接待了他,向他介紹了前線情況,並為他安排了視察活動。美軍在太平洋上正迅速推進,菲律賓的戰鬥已基本結束,琉黃島也已佔領,沖繩島和塞班島上的戰鬥正激烈地進行。6月18日,史迪威準備回國,麥克阿瑟又與他親切交談。他問史迪威是否願意擔任他的參謀長,史迪威搖了搖頭,對他說:「我認為我適合當一名前線司令官。」麥克阿瑟又問他,作為一名四星上將是否可以擔任集團軍司令。史迪威答道:「只要讓我帶兵打仗,哪怕指揮一個師也行。」可是,當時確實沒有位置可以安排。第二天,史迪威只好離開前線回國。當他抵達夏威夷的火奴魯魯時,突然接到麥克阿瑟的電報:「立即返回關島,指揮第10集團軍。」原來,該集團軍司令巴克納將軍在沖繩指揮作戰時,不幸被彈片擊中身亡,史迪威僥倖得到一個指揮位置。

  6月23日,史迪威正式就任第10集團軍司令。但在同一天,美軍已基本佔領了沖繩島。以後的戰爭進程更是急轉直下,史迪威終於還是沒能指揮美軍部隊進行一次大規模的戰役。

  8月6日和9日,美國先後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了原子彈。

  8月8日,蘇聯遠東方面軍向日本關東軍發動大規模進攻。

  8月14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

  「戰爭就這樣結束了。」史迪威帶著喜悅和無奈的複雜心情在日記裡寫下了這句話。

  9月2日,史迪威出席了在東京灣「密蘇裡」號戰列艦上舉行的日軍投降簽字儀式。7日,他又親自主持了琉球群島日軍的受降儀式。

  剩下的事情就是對日本及其殖民地的佔領了。按照原定的計劃,史迪威的第10集團軍將進駐朝鮮。但是,蔣介石卻極為敏感地又一次向他伸出干涉之手。他致電杜魯門,要求美國就「史迪威將軍將率領美軍在中國沿海登陸」的傳聞作出說明。杜魯門回電說,不會發生這種情況。麥克阿瑟認為,朝鮮也得算「中國沿海」。為了避免引起麻煩,決定取消第10集團軍的佔領行動,準備於10月15日撤回國內。

  史迪威隔海望著抗戰勝利後的中國,他太想回那裡去看看了,尤其是想念北京。9月26日,他給馬歇爾發去一封電報,希望准許他在第10集團軍回國以前,就近到北京去看看老朋友。馬歇爾詢問了蔣介石。幾天後,蔣介石斷然表示拒絕,聲稱史迪威的訪問會被共產黨所利用。

  聽到這一消息,史迪威非常氣憤:「他們不希望我現在去亞洲大陸……也許蔣介石以為我會掀起一場革命……我也真想那樣幹一番。」

  北京,這座城市寄託了史迪威太多的感情,給他留下了太多的回憶。他多想再回那裡看一看啊!再在昆明湖裡泛舟,再摸摸盧溝橋上的石獅子,再逛逛琉璃廠的書店,再嘗嘗全聚德的烤鴨……可他再也沒能看上一眼北京!

  1945年10月18日,史迪威回到美國,他帶回去的第10集團軍被解散,給他安排的新職務是軍需裝備委員會主席。他對這個工作一點兒也沒興趣。戰爭結束了,部隊沒有了,他也62歲了,還能做些什麼呢?

  在他長期關注的中國,出現了一些和平的希望,但也潛藏著內戰的危機。赫爾利和魏德邁已經與蔣介石緊緊地抱在了一起,其親密的程度連穿一條褲子都嫌肥。美國人的軍艦在幫助蔣介石把大批的軍隊運往華東、華北和東北,局部的衝突不斷。

  11月,史迪威的老上司馬歇爾剛剛辭去陸軍參謀長職務宣佈退休,杜魯門總統找到他,讓他赴華「調處」國共關係。馬歇爾沒有直接找史迪威,而是派一位助手去徵求史迪威的意見。當史迪威聽到杜魯門對馬歇爾赴華使命的指示後,他明確地斷言,馬歇爾的使命不可能成功,一旦蔣介石知道美國的基本政策絕不會拋棄他時,他就絕不會對共產黨人作任何讓步,而只會變得更加強硬。他認為:「我們應該脫身離開那裡——立刻。」但是,馬歇爾還是去了。

  1946年1月,史迪威被任命為第6集團軍司令,兼管西部防禦司令部的工作。他離開華盛頓,回到西海岸,到舊金山的普勒西迪奧就職。那裡離他在卡梅爾的家,只有幾小時的路程。他想,再有一年就到64歲的退休年齡了,那時就可以擺脫一切,過些輕鬆的日子了。

  馬歇爾的中國之行,沒有解決任何問題,最初的停戰協定,沒有多久就成了一張廢紙。局勢首先激烈起來的是東北。國民黨的軍隊乘坐美國軍艦,大批地開到那裡,先期進入東北的共產黨軍隊進行了堅決的抵抗。4月6日,史迪威寫了一封信,這封信沒有收信人的名字,也不知是否曾經發出。信中寫道:「滿洲難道不是一個奇觀嗎?這真使我渴望丟下手中的鏟子,到那裡去和朱德一起扛槍打仗。」

  夏天,他的身體漸漸出現不適,頭暈目眩,體力不支。

  1946年9月28日,一貫堅強地與各種困難鬥爭的史迪威,終於被病魔擊倒,住進了舊金山的萊德曼陸軍醫院。

  10月3日,醫院裡最好的外科醫生給他作了手術檢查,發現胃部的癌變已到晚期,並且已擴散到了肝部。顯然,他的病已經很久了。人們回想起,在1944年反攻緬北時,他就時常胃疼。回到重慶後,他也沒有去檢查。

  史迫威已到了彌留之際,他提出希望得到一枚戰鬥步兵紀念章。這是一種極普通的獎章,凡在第一線戰鬥過的士兵都可以獲得。史迪威作為戰鬥一生的四星上將,已獲得了很高的榮譽,包括一枚榮譽軍團勳章,一枚優秀服役十字勳章,兩枚優秀服役勳章,但他渴望得到作為一名火線戰士的榮譽。10月11日,陸軍部滿足了這位老戰士的最後希望。

  第二天,1946年10月12日,史迪威將軍在昏迷中與世長辭,走完了他63年的人生路程。

  根據他生前的遺願,沒有為他舉行葬禮,沒有保留骨灰,屍體火化後撒進了太平洋。

  人們用各種方式來悼念這位剛強、堅韌的將軍:

  美國的許多報紙、雜誌發表社論或評論,頌揚了他的品德和功績。《亞特蘭大憲法報》指出,史迪威將軍是美國歷史上屈指可數的在人民中間享有崇高威望的軍人之一。

  曾和他一起在中國工作過的卡爾森上校說:「在歷史的畫頁上,沒有出現過比他對中國人民更為忠誠的朋友。」

  中國人民沒有忘記這位忠誠的朋友。

  正在美國訪問的馮玉祥將軍專程趕到卡梅爾,對威妮夫人說:「我是來和你們一起悼念我的朋友史迪威的。」

  朱德在發來的唁電中說:「史迪威將軍的死,不僅使美國喪失了一個偉大的將軍,而且使中國人民喪失了一個偉大的朋友。中國人民將永遠記得他對於中國抗日戰爭的貢獻和他為建立美國公正對華政策的奮鬥,並相信他的願望終將實現。」

  周恩來的唁電指出:「在中國人民心目中,他是最優秀的戰士……中國人民將永遠把史迪威將軍的名字銘記心中。」

  南京,國民黨方面也召開了追悼會,氣氛十分冷淡。蔣介石寫了一副挽聯,上面說:「危難仗匡扶,蕩掃倭氛,帷幄謀漠資率劃;交期存久遠,忽傳噩耗,海天風雨吊英靈。」

  50年以後,史迪威將軍仍然活在中國人民心中。重慶市於1991年10月將史迪威舊居辟為紀念館,成立了史迪威中心,先後召開了兩次史迪威研討會。

  史迪威將軍的子女也沒有忘記中國,史迪威學院基金會與四川有關方面合作,先後建立了史迪威國際文理學院、史迪威國際護理專業、史迪威外國語學校、史迪威圖書館等等,為增進中美兩國人民的友誼作出了積極的貢獻。正是:心高氣傲剛烈將,壯志豪情在疆場。一生坎坷多磨礪,獨鐘華夏人敬仰。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