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史迪威 | 上頁 下頁 |
五九 |
|
◎第十七章 印度練兵 蘭姆加爾舊軍營,革故鼎新練精兵; 志在反攻驅暴日,豈料多難波譎生。 話說史迪威離開重慶來到印度,送走勞克林·柯裡,便開始了自己的工作。新德裡有他的另一個司令部,由賽伯特準將負責這裡的日常事務。在中緬印戰區任職期間,史迪威經常來往于新德裡至重慶之間,有時還要視察卡拉奇的後勤港口、阿薩姆邦的第10航空隊和陳納德在昆明的空軍司令部。這個戰區雖然沒有多少美軍部隊,但從東到西竟分佈在長達4500多公里的戰線上。 8月15日,史迪威處理完新德裡司令部積壓的各種文件之後,立即趕往為中國軍隊建立的蘭姆加爾訓練中心。 蘭姆加爾位於加爾各答以西約300多公里處,是印度比哈爾邦蘭契市郊的一個小鎮。那裡有一座舊兵營,原來曾用於關押從非洲戰場捕獲的意大利戰俘。整個營地面積有20多平方公里,營房可供大約2萬人居住,還建有各種訓練場、兩個輕武器射擊場和1個炮兵射擊場。 經過同英方的反復交涉,韋威爾終於答應把這裡用作裝備和訓練中國軍隊的基地。雙方還達成協議,由英國人負責這個營地的食品供應,並提供印度盧比作為受訓官兵的軍餉;美國人負責提供武器裝備和組織訓練。 當時,從緬甸撤退的中國遠征軍新38師和新22師,已經先後集中入營,番號也改成了「中國駐印軍」。經蔣介石同意,史迪威擔任這支部隊的總指揮,羅卓英為副總指揮。赴印之前,史迪威聽說這支部隊共有1.2萬人,但實地點驗卻只有9000多人。孫立人的新38師有7000人,廖耀湘的新22師只有2000多人。這9000多中國官兵成為蘭姆加爾訓練中心的第一批受訓部隊。 到達蘭姆加爾之後,史迪威視察了營區部隊和訓練場地,第二天便召集美軍負責各門課程的主任教官召開會議,健全了訓練機構,制定了訓練計劃。這些對具有豐富的軍事教育經驗、被稱作「訓練天才」的史迪威來說,完全是輕車熟路。他任命博特納上校擔任駐印軍參謀長,麥凱布上校擔任訓練中心主任,並抽調一批優秀軍官擔任步兵、炮兵、裝甲兵、戰術、後勤等課程的教官,其他美軍人員派到駐印軍營以上單位擔任聯絡工作,中國軍官負責部隊的行政管理。 8月23日,訓練中心舉行了隆重的開訓典禮。會場上懸掛著中美兩國國旗,史迪威用漢語向中國官兵發表了一篇經過精心準備的講話。他講到了中國春秋時期越王勾踐兵敗吳國之後,「臥薪嚐膽」,發憤圖強,最終報仇雪恨的典故;還講到了宋朝大將岳飛「精忠報國」,奮勇抗擊金兵入侵的故事。他號召中國官兵學習歷史上的這些英雄,效忠自己的國家,為取得戰爭的勝利建功立業。他向中國部隊保證,一定要為他們提供與日軍同樣精良的武器和裝備。史迪威的講話通俗、生動,給駐印軍官兵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蘭姆加爾的訓練課程,主要針對三方面人進行。第一類是士兵,主要進行武器操作技術訓練,要學會使用步槍、機槍、迫擊炮、火箭筒、反坦克炮和用於特種作戰的其他裝備。此外還要進行叢林作戰訓練,如爬山、爬杆、武裝泅渡、野外生存等等。第二類是普通軍官。除進行技術訓練外,還要學習戰術課程,掌握野戰戰術和協同戰術。第三類是上校以上的指揮官和高級參謀人員。他們要仿照美國利文沃思指揮和參謀學院的戰時訓練方式,學習戰略、戰役、指揮、後勤和參謀作業等課程。這一部分人,主要是為將來在雲南再訓練和裝備30個中國步兵師培養骨幹。 訓練方法是按照講解、示範、實習、考核四個步驟進行的。由於缺少翻譯人員,示範和實習實際成了主要的訓練方式。中國士兵雖然文化不高,但非常善於模仿,許多複雜的武器、裝備操作技術,他們很快就掌握了。過去,中國軍隊彈藥奇缺,很少有實彈訓練的機會。蘭姆加爾訓練中心提供了足夠的彈藥,中國士兵不僅能進行輕武器實彈射擊,甚至迫擊炮、反坦克炮、榴彈炮也能進行充分的實彈訓練,這使他們的射擊技術有了很大提高。 中國官兵們還驚奇地發現,史迪威作為一名年近60歲的中將軍官,也經常出現在訓練場上。他身材瘦削,精神矍鑠,常穿開領短上衣和短褲,頭戴一頂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寬簷戰鬥帽,在操練的士兵中間走來走去。時而,他還伏在臥倒的中國士兵身邊,幫他們校正瞄準點,或給他們做示範。他對中國官兵取得的訓練成績感到非常高興。在給夫人的一封信中他寫道:「中國軍隊學習的很快,我想這將證實我的觀點;只要得到適當的訓練,他們就能像其他的部隊一樣棒。英國佬正抱著極大的興趣注視著我們。」 過了不久,蘭姆加爾的中國部隊從軍裝、皮靴、鋼盔、背囊,到步槍、衝鋒槍、機槍、火炮和車輛,全都換上了美式裝備。訓練中心的醫院,為受訓官兵提供了較好的醫療服務,接種了預防霍亂、傷寒、天花等傳染病的疫苗,傷病情況明顯減少。英國人提供的伙食雖算不上太好,但米飯、麵包和牛肉罐頭卻能保證每天飽食三餐。一段時間下來,長期營養不良的中國士兵平均體重增加了近20斤。整個部隊士氣高昂,戰鬥力明顯提高,面貌煥然一新。 但是,史迪威的目標,是要在1943年1月發起反攻緬甸戰役之前,在印度建立起兩個齊裝滿員的陸軍師和其他特種保障部隊,目前的9000人是無法達到這一要求的。蔣介石雖然已經答應向印度空運5萬部隊,但卻並未付諸行動。史迪威把中國駐印軍訓練、裝備、演習情況的大量照片和一段紀錄片送給蔣介石,果然使他十分滿意,他立即批准了向印度空運補充兵員。到1942年底,中國駐印軍已達到了3·2萬人。新38師和新22師,每師1.25萬人,各轄有3個步兵團,3個炮兵營,1個工兵營,l個輜重營,1個通訊營及其他配屬分隊。此外,還組建了3個炮兵團,每團36門105毫米榴彈炮;2個迫擊炮團,每團48門150毫米重迫擊炮;1個汽車團,有400輛載重汽車。中國駐印軍已成為一支火力兇猛,機動性較強的戰役突擊部隊。 當然,在中國駐印軍的訓練和整編過程中,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史迪威非常瞭解國民黨軍隊中虛報冒領、克扣軍餉「吃空額」等腐敗現象。為杜絕這些情況發生,他建立了「補給到連,供應到人」的後勤保障體制,特別是堅持以集體點名的方式,直接把津貼費發放到士兵手中。這一做法,受到廣大基層官兵的擁護和歡迎,而一些高級軍官卻對此耿耿於懷。羅卓英到印度就任副總指揮之後,要求由他來「總領」駐印軍官兵45萬盧比的軍餉,遭到史迪威的嚴詞拒絕。這成為史迪威和羅卓英之間爆發一系列衝突的重要原因。不久,在史迪威的堅決要求下,蔣介石不得不調走了羅卓英。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