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史迪威 | 上頁 下頁 |
三六 |
|
然而更使他感到憤憤不平的,是英美等西方國家在法西斯強盜咄咄逼人的侵略氣焰面前,竟表現得那麼麻木,那麼軟弱,那麼無所作為。面對日本武力封鎖天津英租界,英國駐日大使克萊琪竟與日本外相有田八郎在東京簽訂了《英日初步協定》,宣佈「完全承認」日軍通過侵華戰爭所造成的既成態勢。年初,羅斯福總統向國會建議修改《中立法》,廢除武器禁運條款,以便向被侵略國家提供軍事援助。但是,孤立主義者在國會辯論中明顯占了上風,眾參兩院於6、7月間先後作出決議,拒絕修改《中立法》。不少的美國人還沉溺於「孤立主義」的幻想之中,他們以為東西兩面浩瀚的大西洋和太平洋,構成了美國大陸的兩道天然屏障。只要美國不主動捲入戰爭,誰也對它奈何不得。由於孤立主義思潮的盛行,使美國軍方關於擴充編制、更新裝備的要求很難得到國會的批准。作為一名有強烈愛國心和責任感的美國軍人,史迪威對這種在戰雲密佈的情況下,仍然不重視充實美國國防力量的偏狹之見,心中充滿了怨恨。 史迪威懷著十分複雜、矛盾的心情,接到了對他的新的任命——出任駐紮在得克薩斯州薩姆豪斯頓堡的步兵第2師第3旅旅長。 就任之前,他有一個月的休假時間。利用這段時間,他先去了西點軍校,向那裡的學員做了關於中日戰爭的專題演講,介紹了日軍的編制、裝備和作戰特點,也介紹了中國抗戰兩年來的一般情況。史迪威用通過直接觀察得到的經驗,使這些未來的軍事指揮官得以生動地瞭解現代戰爭的進展。 離開西點軍校,史迪威又去了華盛頓,向統帥部詳細彙報了中國戰況。在那裡,他看望了身居高位、春風得意的馬歇爾。馬歇爾已在9月1日正式就任美軍總參謀長,並從少將直接領受了臨時上將軍銜。史迪威毫無拘束地向馬歇爾陳述了對遠東局勢的看法,表示了對美日之間不久就會爆發戰爭的極度憂慮。他認為,華盛頓的高層人物對遠東局勢的危險性缺乏必要的認識和理解,並且抱怨那些人也許根本就沒看過他在武官任上就遠東問題所寫的報告。 馬歇爾十分瞭解這位性格直爽的老朋友,對他在慷慨陳詞中不時夾帶的尖刻語言並不在意。他認為遠東形勢確實十分緊迫,美國軍隊必須作好充分的戰爭準備。他對史迪威說:「喬,你的任務就是到薩姆豪斯頓堡去,幫助我們完成這項任務。」 9月24日,史迪威來到得克薩斯正式走馬上任。作為一名將軍,他已可以享受配備一名副官的待遇。他想到了曾在中國跟隨他四年的弗蘭克·多恩上尉。多恩1923年畢業於西點軍校,當時38歲,正當年富力強之時。他多才多藝,思想敏捷,是個活潑瀟酒的單身漢,還帶有一點和史迪威極為相似的高傲。多恩愉快地接受了史迪威的要求,在以後的許多年裡他成了史迪威的重要幫手。 史迪威所在的第2師,滿員率只有50%。但這在當時的美軍中已經很不錯了,這個師是美國僅有的三個編成步兵師之一。當時美國陸軍總兵力只有17.4萬人,在世界各國武裝部隊的排名中,位於葡萄牙之後,保加利亞之前,名列第19位。除了第1、第2、第3師是有一半兵力的編成步兵師外,另6個步兵師只是空架子,二個騎兵師每師只有1200人,其他部隊以營為單位分駐在全國130個營地。當年美國陸軍參謀部戰爭計劃處曾呈交了一份研究報告,題為《我國國防系統中最嚴重的薄弱環節》。報告尖銳地指出,當時德國已擁有90個師,意大利能集中45個師,日本僅在中國戰場就使用了50個師團,而美軍卻連一個滿員的戰鬥師都沒有,這種狀態已到了不能容忍的程度。難怪史迪威和其他將軍們對美國國防力量的不足與毫無戰爭準備憂心仲仲、牢騷滿腹。 歐洲戰爭爆發以後,陸軍的情況開始有了一點改善。國會批准了一項補充撥款法案,給陸軍增加了一些軍費,同時還同意把每年度徵兵16.5萬人的限額,增加到21萬人。儘管軍方對此並不感到滿足,但在當時「孤立主義者」和「干涉主義者」仍然爭論不休的情況下,這已經很不容易了。 美軍參謀部根據這一情況,決定將原來每師4個團,約2.2萬人的四四制編制,改為每師3個團,約1.1萬人的三三制編制,並從原有的3個編成師擴大為5個編成師。同時,在此基礎上健全與完善軍戰術司令部和集團軍野戰司令部,以增強美軍的機動和快速反應能力。這次美軍編制改革的試點,就選在了史迪威任職的步兵第2師。 史迪威擔任的第3旅旅長職務,井不直接管理部隊。他的主要任務是協助師長沃爾特·克魯格將軍,負責作戰指揮工作。第2師完成三三制編制改革後,即投入了緊張的冬訓,並在次年1月組織了在新編制下的第一次野外作戰演習。 根據克魯格師長的安排,史迪威在這次演習中負責指揮向美軍發起進攻的假想敵。多年軍事情報工作所積累的經驗,使他扮演起這個角色來顯得得心應手。他指揮的「侵略行為」,戰術多變,打破了軍事常規和傳統模式,使整個演習極為生動逼真。馬歇爾參謀長親自視察了這次演習,他對史迪威的戰役設想、進攻的突然性和變幻莫測的戰術行動感到十分滿意。這位當年本寧堡步兵學校的戰術系主任,總能在作戰行動上出其不意,別出心裁。 不久以後的5月間,美軍舉行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軍事演習,第2師所在的第3集團軍7萬多人承擔了這次演習任務。這次演習是對實行三三制編制改革後美軍機動作戰能力的首次全面檢驗,也是模仿德軍初期作戰的閃電戰方式組織的一次對抗演習。美軍的所有高級軍官都到場觀摩了這次演習。 演習部隊分為「紅軍」和「藍軍」。史迪威扮演了與在第2師演習中相同的角色,擔任發動侵略的「紅軍」司令。其麾下約有3萬兵馬,準備從得克薩斯州向東,入侵「藍軍」所在的路易斯安那州。「藍軍」有4萬多,在數量上佔有優勢。史迪威率領「紅軍」,利用夜晚發動突然進攻,至淩晨3時突破了「藍軍」國界薩賓河。隨後「紅軍」一面佔領若干要點,打退「藍軍」的反擊;一面以大範圍、長距離的突襲行動,向「藍軍」後方發起了閃電攻勢。到夜幕散去,天空放明,「紅軍」前鋒部隊已突入「藍軍」腹地達110多公里,形成了對「藍軍」的分割包圍,並直指「藍軍」的首都亞曆山德裡亞。在以後的戰鬥進程中,「紅軍」靈活地變換戰術,頻頻對「藍軍」發動突然攻擊,牢牢地掌握了戰場主動權。 史迪威從對中日戰爭的兩年直接觀察中,產生了必須做好應戰準備的緊迫感,他密切注視著現代戰爭的發展態勢。根據歐洲戰爭的最初進展,史迪威認為,現代戰爭已經形成了一種「革命性的進攻形式」,這就是空中攻擊、坦克集群、機械化步兵和空降兵協調一體的,全方位大縱深的攻擊。他努力使自己的作戰指揮體現出這樣一種「革命性的進攻形式」。而當時參加或視察演習的絕大多數的美軍軍官,他們的戰役、戰術思想仍然停留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水平上。史迪威那些「最令人驚異的」、「富有戲劇性的」進攻樣式,確實使他們耳目一新,稱讚不已。 演習結束後,講評教官公正地裁定「紅軍」獲勝。擔任「紅軍」司令的史迪威,因此次演習的出色指揮而在美軍中名聲大震,從而臍身于美國陸軍名將的前列。此後不久,任第3旅旅長不到一年的史迪威,在1940年7月1日被提升為第7師師長,並兼任該師所在地加利福尼亞州蒙特雷市奧德兵營司令。 此時歐、亞兩大洲的戰局發生了急劇變化,美國在東西兩大洋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