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史迪威 | 上頁 下頁 |
三二 |
|
史迪威的第一站,是到廣西會見李宗仁。他先到了廣州,視察了軍官學校,發覺毫無抗日準備的跡象。後乘江輪到梧州,再乘坐長途汽車前往南寧會晤了李宗仁。瞭解到確有蔡廷鍇、程潛等一批將領要求蔣介石武裝抵抗日本的進攻。 第二次出差,是瞭解揚子江北軍隊的部署情況,由此可以估計出中國政府是否在準備進行認真的軍事抵抗。史迪威到了徐州、開封和洛陽,又返回徐州,乘大運河的貨船北上。在觀察了部隊位置,辨明部隊番號以後,他在報告中說:「沒有任何跡象表明有計劃地作抗擊日軍進一步蠶食的防禦部署。沒有增加兵力,沒有訓練和調動。」他斷定:中國政府「根本沒有作任何準備」。這份報告正本發給了軍事情報部,詹森大使把抄件送給了國務卿。然而,史迪威由此對蔣介石的所謂軍事才幹更加藐視。他在日記裡寫道: 他——蔣介石,可能就沒打算採取什麼行動,若不然就 是他對準備用第一流的部隊打仗的含義全然不知……如果他 真的打算沿著隴海路作戰,那他要麼是個大笨蛋,因為到現 在尚未做好準備;要麼是個傻瓜,因為他自以為打響以後可 以立即投入戰鬥並能阻止住敵軍。若蔣真想堅守隴海線,應 加國鐵路,在南邊鋪設支線。在鐵路以南地區修建公路網。但 是現在未採取任何行動。 為了對中國軍事力量作出估計,史迪威還在7月、9月兩次去南京調查研究。他視察了步校和炮校,結識了後來成為他的禍根的何應欽。他估計中央政府的軍隊(不含非正規軍)總共130萬人,地方軍隊36萬人。現有36名德國教官在黃埔軍校任教,並通過他們的關係辦妥了購買德國武器的交易。然而,史迪威認為,由於政治制度沒有根本改變,仍然無法把中國軍隊統一整編為國民軍。蔣介石不是摧毀舊事物的活動家,他沒有改變任何東西,只是保持一切的保守者。 史迪威在南方,在中原,在南京都找不出蔣介石要對日本進行武裝抵抗的跡象,最後又到了長春,見了「滿洲國」的外交部長,日本人大橋先生。大橋對史迪威說,他們在阻止俄國實現把亞洲赤化的目標,這是日本面臨的一場「極大的危機」,必須在今後三五年作出決斷。這時是1936年9月。 由以上各方面看來,蔣介石給詹森的口信,證明完全是謊話。10月,蔣介石調兵遣將,準備對共產黨人發動第六次圍剿時,要求美國勸說日本對他不要採取什麼行動。同時,一個中國上校帶著上司的建議找到史迪威,說「如果美國採取行動,是能夠制止日本的」,否則,日本終將控制中國的資源,這將有損於美國。對此史迪威在報告中說,「看來這再次表明,中國總想讓別人來幹他們不敢幹的事」,或者說「他們不打算在沒有援助的情況下抵抗日本」。史迪威再次斷定,「無為」代表了一些中國人的特性,他們天生討厭影響正常生活的事件。這話聽來尖酸刻薄,但確實道出了當時蔣介石及其政府的真相。 1936年12月蔣介石到西安去發動第六次「圍剿」,指揮這次M圍剿的總司令張學良和東北軍不想打共產黨。因為他們是被日本人強佔了家鄉的流浪者,他們要奪回自己的家鄉,蔣介石卻逼迫他們去打共產黨。於是,12月12日發生了張學良、楊虎城果斷扣押了蔣介石的「西安事變」。 在蔣介石命運未卜時,外國武官們奉命趕到洛陽。史迪威是在聖誕節那天到洛陽的,正好蔣介石乘飛機也到了洛陽。使全世界都大吃一驚的是,扣押他的張學良將軍也一起到了洛陽。蔣介石的聲望提高了,而張學良卻被軟禁起來。 西安事變後出現的民族團結與合作的跡象,使西方人印象良好。共產黨的部隊編成了隸屬南京中央政府的第八路軍,並在南京、上海、西安等城市設立了辦事處。延安的報刊也可以在各地發行了。 詹森大使的報告,使華盛頓認為,中國「為實現政權民主化的真正努力終於開始」。但是,史迪威對「西安事變」後出現和解的表面現象沒有這樣樂觀。1937年初,他對中國形勢的估量是:「目前中國關於民主的議論,是毫無意義的空談。(南京政府)將推行拖延政策,硬說正在準備戰鬥,其實並不想打……」史迪威又寫道:「中國十分軟弱無力,對付日本的本錢,僅有地廣人多和仇視。中國既沒有領袖、士氣、團結、彈藥,又沒有統一籌劃的軍訓。一旦發生戰爭,日本可以封鎖中國的港口。」 史迪威在此期間,對中國軍事,包括紅軍的作戰,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使他看到了中國人的天資和潛力,加強了對中國改變現狀的信心。1937年6月,他和法國武官上校動身去綏遠、內蒙古等地考察,然後步行到平漢線上返回北京。 1937年7月7日,史迪威的武官處得到一個通知:日軍今晚在盧溝橋舉行軍事演習。第二天清早,武官處獲悉,中日軍隊開槍打炮,發生了衝突。武官助理包瑞德少校和戈特立即趕到現場瞭解情況。他們看到一排日軍守著一具日軍屍體。中國守軍說日軍開炮轟擊了宛平城,要中國守軍交出槍殺日軍的中國軍官。宛平守軍指揮官拒絕日軍提出的條件。雙方正舉行談判。史迪威已獲悉,大批關東軍正穿過長城。他和包瑞德一致認為,日軍要採取行動強佔華北了。後來事實證明,這就是中日戰爭的開端。 第三天,史迪威乘車去宛平,突然遇到中日雙方的猛烈交火,轉頭回到了北平。他立即組織了情報小組,密切注意戰局變化和日軍動向(他的兒子小喬也是情報員之一)。他為了便於讓全世界及時瞭解日軍侵略關內的真相,把武官處發往美國軍事情報部的報告,放在自己的辦公桌上,供記者翻閱。 南京的沉默使史迪威感到沒有指望。但蔣介石的廬山講話,宣佈在華北不能再放棄陣地,並說同日方達成任何解決協議,都不得損害中國的主權。這個講話表明中國已忍無可忍,必須進行武裝抵抗了。北平人聽過廣播後激動不已,敲鑼打鼓上大街遊行,表示擁護蔣委員長領導抗戰。 不幸的是,這股熱情隨後又平靜下來。史迪威感到憤怒的是,日軍已犯下種種罪行,美國政府卻遲遲不表態。日軍已控制了北平,只在城外還有宋哲元的部隊進行英勇抵抗。威妮到秦皇島去送大女兒、二女兒回美國,要到8月才回來。史迪威孤獨一人,情緒抑鬱,認為華北算是完了! 7月29日,日軍飛機轟炸天津,重點卻是南開大學。這和日軍過去打朝鮮時一樣,始終是有計劃地破壞民族覺悟的源泉——學校。日軍還在通往天壇的路上伏擊了一支中國部隊,史迪威和包瑞德一起到現場觀察,看到30卡車的中國士兵全被打死,無一人倖免。與此同時,駐通縣的偽保安隊聽說中國軍隊打了勝仗,信以為真,於是殺了大批日本官員和傀儡官員,但是隨後便被日軍的增援部隊消滅了。整個通縣城變成了一片廢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