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史迪威 | 上頁 下頁 |
九 |
|
歐洲大戰真有一觸即發之勢。 6月29日,史迪威到馬德裡郊區鄉村旅行,見人們神色不安,議論紛紛。原來,昨天(6月28日)奧匈帝國在波斯尼亞首府(薩拉熱窩)舉行陸軍演習,奧國皇太子弗朗茨·斐迪南,攜同他的妻子同往檢閱。斐迪南是極端的軍國主義分子,一貫主張吞併塞爾維亞,這次他竟來到塞爾維亞人居住的薩拉熱窩檢閱陸軍,這是蓄意挑釁,因此,引起塞爾維亞人的憤慨。具有強烈愛國主義思想的塞爾維亞青年學生普林西波,在演習結束後,開槍擊斃了斐迪南和他的妻子。 史迪威和世界上大多數人一樣,在其後幾周裡沒有再想到薩拉熱窩暗殺事件,更沒有想到打死斐迪南的這一槍,竟是點燃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直到7月30日,史迪威聽到了7月28日午夜奧匈軍隊開始用大炮轟擊貝爾格萊德的消息,才感到這些戰爭新聞的嚴重性,預感到歐洲即將步入戰爭深淵。 事實果真如此,在德國慫恿下,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俄國為維護本身利益,宣佈全國總動員支持塞爾維亞,接著德國向俄國宣戰;法國決定同俄國站在一起,共同對德國作戰;德軍進入比利時,英國以維護比利時中立為由,對德國宣戰;日本帝國主義以為這是在中國和太平洋稱霸的大好時機,於是要德國軍隊立即撤出中國和日本領海,把從中國租借的膠州灣交給日本,德國拒絕這一要求,日本對德國宣戰。於是,戰火從歐洲日益向亞洲、非洲、美洲擴展……釀成了一場亙古未有的世界規模的戰爭。 史迪威結束了在西班牙的學業後回到美國,繼續在西點軍校任教。他工作不安心,曾努力爭取作為軍事觀察員到法國軍隊中去。陸軍部答覆說,他們已經派了5名軍官到歐洲觀察戰事,「不打算再派人去了」。1916年6月,歐洲大戰打了兩年,33歲的史迪威還是個中尉教官,他常常滿面愁雲,只有見到妻子威妮和兒子小喬、女兒南希,心上的烏雲才被驅散,臉上閃出歡樂的光芒。正是:歐洲大陸起戰端,你爭我奪大災難;西點學子緊鎖眉,何時列隊跨征鞍?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第五章 歐戰情報官 協約、同盟兩陣營,互相殘殺四年多; 美國陸軍二百萬,遠征歐洲氣勢雄。 且說1914年8月歐洲大戰一開始,美國總統威爾遜既不搞什麼總動員,也不對哪個國家宣戰,卻發表了一個「中立宣言」。他說「美國人必須在道義上和感情上首先想到美國和美國的利益」,「美國不僅在名義上,而且必須在事實上保持中立」。所以,史迪威那一代年輕軍官,不論怎麼想在大戰中找個用武之地,都不得越「雷池一步」。美國保持中立,是其對歐洲一貫採取的「孤立主義」傳統政策的繼續,也是其「隔岸觀火」、「坐收漁利」的老手法。就在這「中立」的旗號下,美國和交戰雙方,不管是德、奧、土、保同盟國,還是法、英、俄、意、日協約國,都進行了繁忙的貿易活動,大量出售軍用品和軍用物資,得到了巨額利潤。僅1916年度,美國48家最大公司盈利就近10億美元。不言而喻,對外貿易的迅速增長,反過來又大大刺激了國內美國工農業生產的發展,所以,自1914年到1916年,美國工業總產值由242億美元猛增到624億美元。 這次大戰,本來就是帝國主義重新劃分勢力範圍和重新瓜分世界的肮髒戰爭。大戰剛一開始,俄國就拋出一個分割歐洲和德國殖民地的方案;英法也著手討論瓜分土耳其亞洲領土的計劃;日俄戰爭後不可一世的日本,更覺得有了趁火打劫的良機,首相大隈重信公開宣稱日本決意要成為世界的「支配國」。1914年8月5日,大限重信向德國發出最後通牒:一要其撤退在日本和中國海上的軍艦;二要其把在中國膠州灣的租界地無條件地交給日本。德國人沒有理睬。8月23日,日本對德國宣戰。9月2日,日軍74野18師團7000多人,在中國膠東半島的龍口登陸,接著攻佔了萊州、平度、濰縣等地,而且直抵膠州。沿途殺人放火,姦淫擄掠,無惡不作,並繼續挺進濟南。到10月6日,膠濟鐵路全線、山東省的大部分地區被日軍佔領,沿線的礦山和郵電、交通設施,全由日本人管理。 10月10日,日軍在山東增兵一個混成旅,開始進攻青島,英國也派兵在峻山登陸,並糾集駐中國北部的英印軍隊幾千人和日軍一起向青島發起總攻,迫使德國投降。與此同時,日本海軍以尋找德國在東方的主力艦隊為藉口,向南太平洋出擊,佔領了馬紹爾、加羅林、馬裡亞納等德屬請群島,在美國至菲律賓之間的海上通道上橫設了障礙和炮臺。 日本人這次趁火打劫,僅用了兩個月時間,以死亡200人的代價,便取得了有重大戰略意義的成果。不僅如此,第二年1月,日本又向袁世凱北洋政府提出了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自此,美國在遠東和太平洋推行的「門戶開放」政策受到了嚴重威脅,若讓日本人橫行下去,遠東的一切「門戶」都會被日本把持在手裡;而任憑德國在歐洲取勝,德國又會橫行大西洋,使美洲大陸暴露在它的威脅之下,美國在美洲大陸的「門羅主義」只會被打個粉身碎骨。 這時美國公眾的心理和輿論有了明顯變化,備戰空氣變得濃厚起來。1916年5月,德國和英國在日德蘭海域進行了日德蘭海戰。此次海戰,英國被擊沉3艘大艦,11艘小艦,有2名海軍將領戰死。德國也有1艘大艦和10艘小艦被擊沉。這表明德日海軍仍然有強大的力量攔阻美國和協約國的海上通道。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總統威爾遜力主國會通過了如下法案:陸軍常規部隊擴大一倍,達到8.8萬人,建造了兩座軍營,成立「非常造船公司」,加速經濟軍事化的步伐。在戰備工作進行當中,培訓足夠數量的軍官成了首當其衝的任務。有10年教齡和教授多種學科能力的史迪威,被選中到紐約的普提茨堡任教官。這裡是首批建立的後備役軍官訓練營地。擔此重任後,史迪威于當年9月晉升為上尉軍銜。 在此期間,由政府支持成立了大眾新聞委員會,呼籲作家、藝術家、教授等參加社會宣傳,進行戰爭動員;並派出上萬名宣傳員到劇院、電影院、大中學校、工廠發表「四分鐘演說」。宣傳員們揭露德國擊沉美國快速郵船、派間諜滲透美國竊取情報等一連串事實,激發青年為美國和美國利益而戰。史迪威第一次被猛烈的同仇敵汽的熱流所激動,把三個月一期的訓練工作幹得非常出色。同時,根據美軍赴歐觀察員的情報,針對戰爭中出現將飛機、坦克使用於大規模陣地戰的新問題,不斷改變、充實了教學和訓練內容。史迪威還充分發揮了他熟悉法語的特長,為陸軍部和訓練營地翻譯了大量法軍作戰資料,對改革教學和訓練作出了重要貢獻。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