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縱橫捭闔-斯大林 | 上頁 下頁 |
八二 |
|
其實,德軍繼續抵抗不僅毫無意義,而且是辦不到的事。1943年1月底,這一場史詩性的戰役已近尾聲,像一支點完了的蠟燭,就要劈啪幾聲油幹火滅了。1月28日,這支曾經恒赫一時的軍隊的殘兵餘卒被分割在三小塊袋形陣地之中,保羅斯將軍的司令部在南面的一塊,設在當初生意鼎盛、如今已成一片廢墟的「中心」百貨公司的地下室裡。據一個目擊者說,總司令坐在黑暗角落裡的行軍床上,樣子萬分頹喪。 行將滅亡之前,向他們祝賀的無線電報開始如雪片湧來,保羅斯和他的部下根本沒有心情欣賞這些。戈林曾在陽光充足的意大利消磨了大半個冬天,手上擺弄著珠寶,身上穿著皮大衣,到處大搖大擺。1月28日,他也打了一個電報來: 「第六集團軍的英勇奮戰,將名垂青史,後世子孫將會驕傲地談起蘭吉馬克戰役的大膽,阿耳卡薩爾戰役的頑強,納爾維克戰役的勇敢和斯大林格勒戰役的自我犧牲精神。」就在這夥法西斯匪軍覆亡前夕,盜世好雄希特勒還導演了一場令人作嘔的醜劇。 1943年1月30日是法西斯在德國執政10周年。這一天,希特勒下令授予保羅斯將軍「元帥軍銜」,同時給予在斯大林格勒被圍的117名德國軍官各升一級,妄圖以此來提高他們的士氣。但是,無論怎樣封官晉爵也挽救不了這夥法西斯侵略者滅亡的命運。第二天,即1月31日,斯大林格勒市中心的德軍全部被殲。德第六集團軍司令保羅斯及其司令部的全體官兵,在中心百貨公司的地下室裡全部被俘。驕橫跋扈、不可一世的法西斯元帥這時完全失去了「不可戰勝」的威風,現出了紙老虎的原形。他裝病躺在行軍床上,灰溜溜地當了俘虜。他的參謀長代表他在投降書上簽了字。 2月2日,被圍的德軍全部投降或被殲滅。這時頓河方面軍司令員羅科索夫斯基將軍向最高統帥斯大林大元帥報告說: 「1943年2月2日16時,頓河方面軍的紅軍完成了您的命令,擊潰和消滅了被圍的敵軍斯大林格勒兵團。由於完全消滅了被圍的敵軍,斯大林格勒市和斯大林格勒地區的戰役結束了。」這一仗,蘇軍僅在包圍圈內就消滅了德軍約30萬人。在蘇軍反攻階段(1942年11月19日至1943年2月2日),德國及其僕從國軍隊的損失達80萬人以上。在持續200天的整個戰役中,法西斯軍隊在頓河、伏爾加河和斯大林格勒地區共損失150萬人,3500輛坦克和強擊火炮,1.2萬門大炮和迫擊炮,3000架飛機和大量的其他技術兵器。 斯大林格勒地區大戰是希特勒發動侵略戰爭以來最大的一次失敗。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大的一次戰役。 希特勒對保羅斯的「貪生怕死」恨之人骨。在大本營舉行的一次最高統帥部的會議上,「元首」殺氣騰騰他說:「他們已經在那兒投降了——正正式式、完完全全地投降了。他們本來應該團結一致,負隅頑抗,然後用最後一粒子彈自盡……保羅斯應該舉槍自戕,正像歷來的司令官眼看大局已去便拔劍自刎一樣……甚至瓦魯斯還對他的奴隸下命令說:『現在殺死我吧!』但是,這如何向德國人民公佈呢?經過反復思考,才於2月3日,也就是保羅斯等投降後的第三天,希特勒發佈了一項自欺欺人的特別公報: 「斯大林格勒戰役已經結束。第六軍在保羅斯陸軍元帥的卓越領導下,忠實地履行了他們打到最後一息的誓言,為優勢的敵人和不利於我軍的條件所壓倒。」 德國廣播電臺在宣讀這項公報時,奉「元首」之命,先播送低沉的鼓聲,宣讀之後播放了貝多芬第五交響樂的第二樂章。希特勒宣佈全國志哀4天。4天之內各地劇院、電影院和一切娛樂場所停止營業。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德國歷史學家瓦爾特·戈立茨在他所寫的關於總參謀部的一書中認為,斯大林格勒戰役「是第二個那拿,肯定是德國軍隊所遭到的最大的一次失敗。」還不僅如此。斯大林格勒戰役與阿拉曼戰役、英美在北非登陸合在一起,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到了偉大的轉折點。 曾幾何時,希特勒的軍隊席捲大半個歐洲,打到離亞洲不遠的伏爾加河,在非洲也幾乎打到尼羅河,而現在退潮之勢已經開始,而且一退再也不能回漲了。納粹進行大規模閃電攻勢,以成千上萬的坦克和飛機蹂躪了眾多的國家。現在這一切行將告終了。希特勒可怕的大迷夢,終於在冰天雪地的斯大林格勒破滅了。當然,希特勒在局部地區還會拼死進攻,還會繼續蠱惑人心、欺騙群眾,但從總的趨勢來看,它從此走下坡路了。正是: 敗局一定無可挽,欺世之說不能圓; 俘虜如何稱壯烈?留給後世作笑談。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第二十七章 戰略轉折 六神無主心發顫,打臉充胖又失算; 趁熱打鐵不失時,統帥謀劃新章篇。 由於蘇軍在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反攻取得了勝利,蘇德戰場的戰略形勢發生了有利於蘇軍的急劇變化,為蘇軍在廣闊地段上實施戰略反攻創造了條件。蘇軍最高統帥部決定在選定的方向連續實施突擊,並計劃在蘇德戰場的整個南翼展開進攻,在頓巴斯和羅斯托夫方向擴大戰果,指向德軍「頓河」、「B」、「A」三個集團軍群。斯大林還計劃在西北和西方方向實施一系列進攻戰役。在列格勒附近實施進攻戰役的目的是突破德軍對列格勒的封鎖。 1943年是蘇德戰爭進程中發生根本轉折的一年。在這一年裡,蘇軍在最高統帥部的領導下,在列格勒到高加索山前的廣闊戰線上,轉入了反攻,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早在1942年年底,德陸軍總參謀長蔡茨勒就向希特勒建議,德軍應迅速從高加索撤退。納粹頭子為了羅斯托夫以北頓河右岸的安全,不同意「A」集團軍群從高加索全面撤退,只允許分階段撤到馬內奇河和庫班河一線。鑒於蘇軍可能突入「A」集團軍群的後方並對其實施包圍,德軍統帥部決定撤出高加索東南部的部隊,加強黑海沿岸和山區的防禦;並打算先把坦克第一集團軍主力從納爾奇克、莫茲多克地域撤出,由「頓河」集團軍群在羅斯托夫以東阻擊蘇軍的進攻。 1943年1月初,蘇聯斯大林格勒方面軍改稱南方方面軍後,向前推進150至250公里,首先蕩平了科捷利尼科爾斯基地區的德軍,繼而南下與北高加索方面軍配合,經過激戰,於1943年春季肅清了北高加索的敵人,解放了20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殲滅了28萬多敵人。頓河方面軍和西南方面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結束後,繼續西進,收復了羅斯托夫、哈爾科夫、庫爾斯克等許多重要城鎮和地區。為日後大反攻創造了有利條件。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