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縱橫捭闔-斯大林 | 上頁 下頁 |
二七 |
|
1929年間,農業集體化運動加快了步伐,很快席捲全國,出現了整村整區加入集體農莊的情況。1930年1月5日,黨中央宣佈說,在五年計劃期間,使絕大多數農民實現集體化的目標是完全可以達到的。它還進一步提到,要在1932年秋季之前,在所有的糧食生產地區完成集體化。這就使集體化運動達到了「狂熱的頂點」。由於要求太高太急,不少地區出現了強迫命令的現象。為了爭取達到集體化的百分比,一些地區大刮浮誇風,用行政命令代替說服教育,有的竟採取「剝奪財產」、褫奪選舉權等手段,強迫農民加入集體農莊。一些地方領導人不顧中央關於「集體農莊運動,只是把基本生產資料公有的農業勞動組合」的指示,公然魯莽地跳過勞動組合而徑直組織農業公社,把住房、自用奶牛、小牲畜及家禽等實行公有化。 強迫命令和一些過火行動引起了農民的嚴重不滿,加上階級敵人的挑撥,謀殺和縱火案時有發生。有些農民用屠宰牲口的辦法進行反抗。對農民來說,一匹馬、一頭牛、幾隻羊都是他的寶貴財產,在困難時期是食品的來源。但是,與其讓牲畜被沒收和交給集體農莊,還不如一殺了之。僅在1930年頭幾個月裡,就有1400萬頭牛被宰。 1929年,在全國3400萬匹馬中,有1800萬匹被宰。此外,在1929年至1933年之間,67%左右的羊被宰。 暴力和破壞的怒潮幾乎到了不可控制的地步。斯大林對無政府狀態的危險感到不安。 1930年3月2日,他在《真理報》上發表一篇著名的文章《勝利衝昏頭腦》。在這篇論文裡,斯大林強調了集體農莊建設的自願原則,並指出,在規定集體化速度和方法時,必須估計到蘇聯各地區的特殊條件。斯大林提醒說;集體農莊運動的基本環節是農業勞動組合,這種勞動組合只把基本生產資料,主要是糧食生產方面的基本生產資料實行公有,而並不把宅旁園地、住宅、自用奶牛、小牲畜和家禽等實行公有。斯大林的論文產生了極大的政治效果。 為了把糾正錯誤的事情貫徹到底,1930年3月15日,聯共中央公佈了《關於反對歪曲党在集體農莊運動中的路線的決議》。在這個決議中,詳細分析了由於離開黨的路線、直接違反黨的指令所發生的種種錯誤。中央指出,「『左的』過火行為乃是直接幫助階級敵人的一種舉動」。中央對幾個犯了政治錯誤而又不善於改正錯誤的省委和邊區黨委進行了改組。4月3日,黨中央又公佈了斯大林所寫的《答集體農莊莊員同志們》一文。這篇論文指出,「在農民問題上所犯的種種錯誤的根源,以及在集體農莊運動中所犯的主要錯誤是:不正確地對待中農;在建設集體農莊時違背了列寧所規定的自願原則;違背了列寧所說的必須估計到蘇聯各地特殊條件的原則;公然跳過勞動組合而徑直成立公社。」由於採取了這一切措施,黨中央在許多地區克服了過火行為,從而把集體農莊的建設工作引上了健康的軌道。如果說,在農民大批加入集體農莊以前,蘇維埃政權主要是依靠社會主義的工業,那麼今後它將同時依靠迅速發展中的社會主義農業了。 當重工業、特別是機器製造業已經創立和鞏固,而且已經繼續向前發展的時候,斯大林向全黨提出了一個新的任務,這就是在新的現代技術基礎上改造國民經濟所有各個部門,必須拿出現代的新技術、新機床和新機器來供給燃料工業、冶金工業、輕工業、木材工業、軍事工業、運輸業和農業。由於農產品和工業品需求額的大量增加,必須把國民經濟所有各個部門中的生產量增加兩三倍。可是要達到這一步,必須拿出充分的現代新裝備來供給工廠、蘇維埃農莊和集體農莊,因為舊裝備不能把生產量提到這樣的高度。 斯大林指出,不改造國民經濟各個基本部門,就不能使國家及其國民經濟愈益增長的新的需要得到滿足。不實行改造,就不能把社會主義的全面攻勢貫徹到底,因為「要打破和徹底消滅城鄉資本主義成分」,就不漢要運用新的勞動組織和新的所有制,而且要運用新的技術、運用自己優越的技術。 不實行改造,就不能在技術和經濟方面趕上並超過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因為蘇聯在工業發展速度方面雖已超過資本主義國家,但在工業發展水平方面,在生產數量方面,卻比它們落後得多。為了消滅這種落後情形,斯大林強調必須在現代新技術基礎上改造國民經濟各部門。於是,「技術就有了決定一切的意義」。 到1943年底,「集體農莊已成為堅強而不可戰勝的力量了」。當時,加入集體農莊的農戶已約占蘇聯總農戶的3/4,集體農莊播種的土地已約占全部播種面積的90%。1934年蘇聯農業中使用的拖拉機已有28.1萬台,聯合收割機3.2萬台。1934年的春播工作比1933年早15天至20天完成,比1932年早30至40天完成,而糧食收購計劃則比1932年早3個月完成。 1933年2月,在第一次全蘇集體農莊突擊隊員代表大會上,斯大林所作的報告,對動員莊員群眾為鞏固集體農莊而鬥爭的積極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斯大林說:在舊制度下,農民進行單幹,用古老陳舊的方法和舊式農具工作,為地主和資本家、為富農和投機分子工作,自己過著半饑半飽的生活而使別人發財致富。在新的集體農莊制度下,農民按勞動組合的方式共同工作,用新式農具——拖拉機和農業機器工作,為自己和自己的集體農莊工作,過著沒有資本家和地主、沒有富農和投機分子的生活,為了使自己的物質生活狀況和文化生活狀況一天比一天改善而工作。」斯大林在這篇報告中,不僅總結了集體農莊所取得的成績,而且指明了集體農莊發展的遠景。在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農業機械化的程度,僅拖拉機一項,要從1932年的225萬馬力,增加到1937年的800多萬馬力。為了大幅度地提高農業生產,斯大林號召科學種田,並廣泛採用農業新工藝。 然而,隨著經濟改造的深入和工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斯大林居功驕傲起來,越來越聽不進不同的意見,越來越不注意集體領導,一言堂作風盛行,而且作風十分粗暴。在多數情況下,斯大林不是通過說服、解釋和耐心地同別人合作,而是把他的思想強加於人,要別人無條件接受他的意見。凡是反對他這種做法的人,或者力圖證明自己的觀點、證明自己正確的人,都必然會被開除出領導機關,接著就會受到精神上和肉體上的折磨,尤其是在第十七次黨代會以後所發動的那場肅反運動中,在其錯誤的思想和理論指導下,使許多忠於共產主義事業的幹部蒙受了不白之冤,使黨的事業招致了不可估量的嚴重損失。正是:我行我素任蠻幹,錯誤肅反釀大難。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