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縱橫捭闔-斯大林 | 上頁 下頁 |
二五 |
|
第九章 艱難的歷程 經濟改造多艱難,急功近利勇向前; 工農生產得發展,落後面貌在改觀。 第一個五年計劃,是斯大林對落後的俄國工農業生產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偉大嘗試。它為工業確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標,並設想了農業的大規模社會主義集體化,經過全國人民的非凡努力,蘇聯的經濟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沙俄在工業方面是一個落後的國家。它所裝備的近代生產機器只等於英國的1/3,德國的1/4,美國的1/9。列寧曾經寫道:「就鐵——現代工業主要產品之一,也可以說是文明的基石之一——來說,俄國的落後性和野蠻性是特別大的。」在十月革命之前,沙俄的農戶共有800萬具俄式犁,200萬具木犁,1800萬個木耙,只有400萬具鐵犁。 在工人階級奪取政權之後,消滅俄國長期落後狀態的任務就擺在布爾什維克的面前了。列寧曾經再三指示說:現代化的重工業是社會主義的物質基礎。「如果要挽救俄國,不僅是要在農業方面有很好的收穫——這還是不夠的;也不僅是要供應農民日用必需品的輕工業情況良好——這也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重工業。」到經濟恢復時期結束時,即1925年,全國工業化的問題已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了。 這時,被帝國主義戰爭和國內戰爭所破壞的工業和農業都已經恢復起來了。農業接近了戰前的規模,達到戰前水平的87%。在1925年,蘇聯大工業的生產已經達到戰前工業產量的3/4左右。在恢復國民經濟方面,雖然有如此巨大的成就,但蘇聯依然還是個落後的農業國家。它的國民經濟的全部產品有2/3是農業方面生產的,只有1/3是工業產品。斯大林認為,1925年是蘇聯革命發展中的一個轉變關頭。他說:如果說1917年十月革命時,問題是要在政治上戰勝資本主義,那麼,1925年,主要的任務是「要在全國範圍內擴展新的社會主義經濟的建設,以期在經濟上也把資本主義戰勝」。 斯大林的歷史功績就在於:在這個發展的轉變關頭,他向蘇共和蘇聯人民提出了歷史性的重大任務,要把蘇聯由落後的農業國變成先進的工業國。 他指出,我們的任務就是:「必須重新創立沙俄時代所未曾有過的許多工業部門——必須建立新的機器製造廠、機床製造廠、汽車製造廠、化學工廠和冶金工廠,必須創立本國製造發動機和電站裝備品的生產,必須增加金屬和煤炭開採量,因為這是為保證蘇聯社會主義勝利而絕對必需的。」他在黨的第十四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特別重視建設社會主義,全國工業化,以及為蘇聯經濟獨立自主而鬥爭等問題。他反復講到全國工業化是一個基本環節,如果抓住這個環節,就可以解決布爾什維克黨在為社會主義勝利而奮鬥時所面臨的其他一切任務。如果不能使國家工業化,就不可能建立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保證我們祖國的經濟獨立自主和加強蘇維埃祖國的國防能力。 斯大林說:「把我國由農業國變成能自力生產必需的裝備的工業國,這就是我們總路線的實質和基礎。」在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道路上,聯共中央曾排除了來自右的和「左」的干擾和破壞。如果按照季諾維也夫提出的「計劃」,蘇聯依然是一個以生產原料和糧食為主,而自己沒有發達的重工業、沒有自己的機器製造業的農業國家。斯大林說:「這條路線將使我國永遠或差不多永遠不能實現真正的工業化,在客觀上成為資本主義總體系的附屬物。這條路線就是要離開我國建設方面的各種任務。」托洛茨基分子在反對全國工業化的鬥爭中,曾以「左」的面目出現,提出了所謂「超工業化」的要求,他們提議要用掠奪農民的方法來建設工業。按照他們的「計劃」,工農聯盟就要破裂,社會主義建設就要失敗。 根據當時國內外的具體情況,聯共中央研究制定了蘇聯工業化的方法,這種方法與資本主義的通常作法是根本不同的。在各資本主義國家中,工業化通常都是從輕工業開始。因為在輕工業方面,較之重工業來說,所需要的投資數量要少些,資本周轉要快些,而且獲得利潤也容易些,所以那裡的輕工業也就成為工業化的首要對象。只有經過一個長時期,讓輕工業積蓄一些利潤並將利潤集中於銀行以後,才會輪到重工業方面,然後逐漸把所積蓄的資本轉用到重工業中去,造成保證它發展的條件。但這是一個悠久的過程,需要數十年或者更長的時期。斯大林認為,布爾什維克黨決不能走這一條路。 他說:「黨知道戰爭日益逼近,沒有重工業就無法保衛國家,所以必須趕快著手發展重工業,假如這件事稍遲一著,那就等於失敗。黨記住了列寧的指示:沒有重工業,便無法保持國家的獨立;沒有重工業,蘇維埃制度就會滅亡。因此我國共產黨也就排除了『通常的』工業化道路,而從發展重工業來開始實行國家工業化。」當時,實現工業化的困難是很多的,既缺少資金,又沒有技術,西方世界把它看作「莫斯科的一個狂妄荒誕的計劃」。斯大林在他關於全國工業化問題的論著中,表明他深信蘇共在完成這一任務時,會克服一切困難。斯大林在《論蘇聯經濟狀況與黨的政策》那篇報告中,向全黨發出了如下的號召: 「同志們! 9年以前,1917年2月,我們在列格勒曾經是一個小小的集團。老黨員都記得,我們布爾什維克在那時只占列格勒蘇維埃中的不大的少數。老布爾什維克們應該記得,當時,布爾什維主義的為數眾多的敵人是嘲弄我們的。但是我們前進了,奪取了一個陣地又一個陣地,因為我們的政策是正確的,我們以團結的隊伍進行了鬥爭。後來這個小小的力量發展成了一個偉大的力量。我們粉碎了資產階級,推倒了克倫斯基,我們組織了蘇維埃政權。 我們粉碎了高爾察克和鄧尼金。我們把英法的和美國的強暴者從我國趕了出去。我們克服了經濟的調敝。最後,我們恢復了我們的工業和農業。現在,新的任務——我們國家工業化的任務——擺在我們面前。最大的困難已經過去了。可否懷疑:我們能完成國家工業化這個新任務?當然是不可以懷疑的。 相反,現在我們有一切的根據,足以克服困難,實現我們黨第十四次代表大會提到我們面前的新任務。 「同志們,這就是為什麼我想,在新的工業戰線上,我們一定會勝利。」為了實現全國工業化的政策,當時需要基本建設投資,需要億萬貨幣資金。在資本主義國家拒絕向蘇聯提供貸款的情況下,資金問題只有依靠本國內部來解決。斯大林指出,蘇聯有任何一個資本主義國家所沒有的資金和積蓄的來源。偉大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結果,地主和資本家被剝奪了,私有財產制被消滅了。土地、工廠和銀行,都變成了全民的資產。社會主義工業化所依靠的就是生產資料公有制,就是工人和農民的勞動所創造出來的積累和儲蓄。 蘇維埃政權取消了沙皇政府所借的外債,過去人民僅僅為償付這種外債的利息,每年就要付出數億盧布。蘇維埃政權既然將地主的土地所有權消滅了,就使農民免除了每年必須向地主繳納的5億盧布左右的地租。農民因為擺脫了這一切重擔,所以能夠幫助國家來創立新的強大的工業。所有這些收入的源泉,都掌握在蘇維埃國家手中。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