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縱橫捭闔-斯大林 | 上頁 下頁
一九


  外國武裝干涉者看見高爾察克沒有實現他們所寄託於他的希望,便改變其進攻蘇維埃共和國的計劃。他們經過一番準備,於1919年秋天又發動了第二次進犯。丘吉爾把這次侵犯吹噓為「14國聯軍的征討」。從南俄庫班地區北上的鄧尼金匪軍是這次主要的突擊力量。列寧號召「大家都去與鄧尼金鬥爭!」成千上萬的共產黨員、青年團員、工人階級的優秀兒女都紛紛響應他的號召,拿起了武器。為了組織南方戰線的勝利,黨中央根據列寧的提議,派斯大林去擔任這個戰線的總指揮,以便整頓被托洛茨基搞亂了的南方戰線的秩序,並保證把鄧尼金匪軍消滅掉。

  斯大林抵達南方戰線後,經過周密的調查研究,首先制定了嚴格的軍紀和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他拋棄了托洛茨基所主張的從伏爾加河至諾沃羅西斯克突破鄧尼金陣線的計劃,制訂了由沃龍涅什一帶經過哈爾科夫—頓巴斯—羅斯托夫實施主要打擊的有名的戰略計劃。按照這個計劃,鄧尼金所部將被截成兩段,並保證紅軍迅速通過許多由無產階級所控制的中心城市和鐵路密佈的地區,解放燃料工業城市頓巴斯。黨中央採納了斯大林的計劃。為了打擊鄧尼金的主要部隊,在奧勒爾西北,斯大林把南方戰線第十三和第十四兩集團軍最有戰鬥力的部隊,組成突擊隊。在他親自指揮下首戰告捷,於1919年10月20日一舉解放了奧勒爾,使白匪軍遭到重大的損失和決定性的失敗,從而軍心大振。布瓊尼的騎兵隨即乘勝追擊,在沃龍涅什附近將白軍擊潰。

  10月25日,斯大林在給列寧的報告中這樣寫道:「作為反革命的主要支柱,經過協約國和鄧尼金長期努力而建成的施庫羅和馬蒙托夫的騎兵軍,已在沃龍涅什附近戰鬥中被布瓊尼的騎兵迎頭擊潰。沃龍涅什已由英雄的紅軍所佔領。」鄧尼金的主力部隊遭到毀滅性的打擊之後,斯大林就滿懷信心地指揮南方軍向敵人展開猛烈的進攻。根據他的建議而建立的以布瓊尼、伏羅希洛夫和夏殿科為首的第一騎兵軍對取得勝利起了極大的作用。鄧尼金的敗北使協約國的第二次進犯又徹底破產了。

  在1920年初,蘇維埃政權有了一個短暫的喘息時期,經濟建設問題就特別尖銳地提出來了。蘇維埃國家勞動人民紛紛響應黨的號召:「一切為了恢復被破壞的國民經濟而鬥爭!」這時斯大林奉列寧的指示,負責領導恢復烏克蘭被戰爭破壞的經濟,領導烏克蘭勞動軍委員會。這年3月,在他的領導下,舉行了烏克蘭共產黨(布)第四次代表會議。斯大林在關於經濟政策和其他問題的發言中,確定了黨組織在經濟戰線上的任務。他指出必須從工人中提拔新的領導幹部,推行企業一長制及崗位責任制,發揮地方機關的創造性,組織各工廠、礦山、鐵路勞動者開展競賽。在斯大林的具體領導下,烏克蘭工人階級以巨大的努力,首先恢復了頓涅茨礦區的生產。斯大林認為,如果不先把燃料工業恢復起來,全國的工廠和交通便不能開工和運行。這個極端困難的任務解決後,被白軍破壞的礦山紛紛恢復生產,擴大了採煤量,鐵路、橋樑、工廠和發電站也都迅速修復,重新投入生產。這對發展經濟、支援戰爭起了重要作用。

  1920年春,協約國的武裝干涉集團派波蘭地主軍隊和弗蘭格爾白軍開始第三次進犯蘇維埃共和國。

  1920年5月底,斯大林根據黨中央的決定,開始指揮西南戰線。列寧在發給他的電報中說:

  「我認為,你在權衡整個環境時,一定會發揮你的全部精力,並將獲得重大成就。」蘇維埃國家順利地擊退了這次帝國主義的進攻。斯大林在西南戰線上實現了他制訂的戰略計劃,對第聶伯河右岸烏克蘭的波蘭白軍給予反擊。騎兵軍突破波蘭白軍陣線,並於6月7日佔領日托密爾城。有名的日托密爾城突破戰在扭轉前線的形勢上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它使敵人進行聯合作戰——運動戰和陣地戰的一切打算都失敗了。波蘭地主軍隊很快就開始退卻,以後則變成狼狽的逃竄。騎兵軍展開攻勢,配合其他部隊共同解放了基輔,並在短期內開始向裡沃夫挺進。在西南戰線上的戰果,也促成了白俄羅斯領土上戰爭發展的轉變。

  在紅軍與波蘭地主軍隊進行激烈戰鬥的時候,弗蘭格爾從克裡米亞發動了新的攻勢,威脅頓巴斯和西南戰線的後方。斯大林在1920年7月11日《真理報》上發表的《論波蘭戰線形勢》的談話中,指出必須消滅來自南方的危險。他說,黨必須在自己的旗幟上標明當前新的口號:「記住弗蘭格爾!」「一定要消滅弗蘭格爾!」在斯大林為黨中央起草的《致各級黨組織的信》中,號召全黨重視克裡米亞前線。列寧對這封信十分讚賞,並作了如下的批語:「我贊成立刻把它分發出去,這是毋庸討論的一個文件。」

  為了儘快肅清弗蘭格爾匪軍,1920年8月2日,黨中央政治局通過了一項決議,把西南戰線的克裡米亞戰場劃分為一個獨立的南方戰線。責成斯大林來執行這個決議。為了完成這一重要的戰略任務,斯大林進行了一系列的組織工作,他親自到辛涅裡尼柯沃、沃爾諾瓦哈、阿曆山大羅夫斯克、馬利烏坡裡以及克裡米亞戰線的其他地區去,親自指揮戰鬥,進行思想政治工作,幫助指揮員們制定作戰計劃。經過激烈的戰鬥,反復爭奪,終於在1920年秋解放了克裡米亞,徹底擊潰了協約國走狗弗蘭格爾的部隊。協約國帝國主義分子對蘇維埃國家的第三次武裝進犯就這樣遭到了失敗。

  在1918年至1920年內戰期間,在反對白匪和外國帝國主義武裝干涉的鬥爭中,斯大林作為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和紅軍的統帥,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正是:
  保衛革命立奇功,察城鏖戰揚威名;
  哪裡危險哪裡去,扭轉戰局倍稱頌。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第七章 轉入和平軌道

  戰爭和平相交替,千瘡百孔盡廢墟;
  當務之急搞建設,創傷恢復顯生氣。

  蘇維埃國家在戰爭結束後,開始過渡到和平經濟建設的軌道。必須醫治戰爭所引起的創傷。必須恢復備遭破壞的國民經濟,振興工業、運輸業和農業。國家被4年帝國主義戰爭和3年反武裝干涉戰爭弄得貧窮不堪了。

  1920年農業總產量,只等於戰前總產量的一半左右。加之,1920年在許多地區發生過歉收。有成千上萬的人死於營養不良和疾病。當時工業情況更壞,已處於破壞狀態。

  1920年的大工業產值,幾乎等於戰前的1/7。大多數工廠關閉了,礦山和礦井有的被破壞,有的被淹沒了。尤其感到困難的是冶金業。

  1921年生鐵產量只有11.63萬噸,即等於戰前生鐵產量的3%左右。燃料嚴重不足,運輸業被破壞了,國內所有儲存的金屬和布匹差不多都已用完。

  甚至連必需的生活用品如麵包、食油、肉類、鞋帽、衣服、火柴、食鹽、煤油等,也都極為缺乏。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