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臨危受命-丘吉爾 | 上頁 下頁 |
一〇五 |
|
丘吉爾年表 1874年11月30日,溫斯頓·丘吉爾生於一個貴族家庭。他的父親倫道夫·丘吉爾勳爵是馬爾巴羅家庭的第七代公爵約翰·溫斯頓·斯潘塞·丘吉爾的第三個兒子。他的祖父約翰·溫斯頓曾任愛爾蘭總督,父親曾任英國財政大臣。 1881年溫斯頓·丘吉爾7歲那年,被送到阿斯科特貴族子弟預備學校讀書。因校規較嚴,後轉到布賴頓預備學校就讀。 1887年夏丘吉爾到哈羅中學學習。入學考試必須用拉丁文寫一篇作文,但丘吉爾在兩個小時中,只在考卷上寫了一個字。儘管考試成績這樣差,溫斯頓還是被錄取了。 1893年8月丘吉爾經過先後三次考試,終於進入英國有名的桑赫斯特軍事學校學習。由於考試成績不好,沒有像他父親希望的那樣進入步兵科,而進了騎兵科。 1895年1月24日,溫斯頓·丘吉爾的父親倫道夫·丘吉爾去世,享年46歲。父親的死對丘吉爾是個沉重的打擊。他在桑赫斯特的最後一次考試成績是,在150名畢業生中名列第八名。 1895年3月,溫斯頓從桑赫斯特騎兵科畢業後,經過他母親的周旋,來到布拉巴宗上校統率的第四驃騎軍任職。 1895年11月,初乘船赴紐約轉古巴,作為英軍事使節參加西班牙殖民軍對古巴人民的武裝鎮壓。 1897年9月16日,參加對印度馬拉坎德地區少數民族的征討,在這一戰役中英軍損失慘重,丘吉爾險些喪生。 1898年3月,任駐印英軍司令維廉勞克哈特的傳令官。同時,丘吉爾的第一部著作《1897年馬拉坎德野戰軍的故事——邊境之戰插曲》問世,全書約300頁。 1898年8月,前去蘇丹參加對當地人民的鎮壓。被委派為英國在蘇丹作戰部隊的第二十一騎兵團的副官。 1898年9月,參加奧木得曼戰役,險些被蘇丹民族軍擊斃。之後,從事《尼羅河之戰》一書的撰寫工作。 1899年6月,離開軍隊。參加奧德姆選區竟選失敗。此時《尼羅河之戰》一書分兩卷問世。丘吉爾在這部書中敘述了親自參加過的戰爭。這是一部征服埃及和蘇丹的歷史。 1899年10月11日,英布戰爭爆發,丘吉爾作為《晨報》的隨軍記者乘船奔赴南非,參加關於這一戰爭的報道工作。11月15日丘吉爾彼布爾人俘虜,同年12月19日趁黑夜逃跑,後對這一戰爭和自己的經歷寫了一篇轟動全國的報道。 1900年夏丘吉爾從南非回到倫敦。同年丘吉爾的長篇小說《薩伏羅拉》問世。 1900年10月,丘吉爾在奧德姆選區競選議員獲勝。在競選中保守黨人充分利用他在南非歷險進行宣傳,丘吉爾儼然成了凱旋英雄。 1900年12月,赴美國發表演講;會見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 1901年1月至2月,在英國各大城市發表演說。這不僅提高了丘吉爾的聲望,而且還賺了一大筆錢,存款已達一萬英鎊。 1903年9月9日,張伯倫和主張自由貿易的大臣全部辭職。巴爾弗著手組織新政府。對溫斯頓·丘吉爾來說,一個決定性的時刻來到了。 1903年12月,丘吉爾發表演說攻擊保守黨的政策。他說:「感謝上帝,我們還有個自由黨!」1904年3月,他開始自稱為「獨立的保守黨人」。 1904年4月,丘吉爾正式與保守黨斷絕了關係。之後,六個選區建議丘吉爾以自由貿易的獨立擁護者身分,為他們那裡的下屆議會選舉的候選代表。 1904年5月16日,丘吉爾在曼徹斯特發表演說,把保守黨稱作為大資本家利益服務的「強大同盟」。 1906年1月,英國舉行大選,自由黨獲勝,在以後的10年裡,自由黨政府統治英國;在以後的17年內,都是自由党人任英國首相。丘吉爾因投奔自由黨,而當上了殖民地事務部次官(副大臣)。 1906年1月,溫斯頓·丘吉爾為他父親倫道夫·丘吉爾撰寫的兩卷本的傳記出版。此書獲得好評,並獲得8000英鎊的巨額收入。 1908年4月,阿斯奎斯奉命組閣,丘吉爾任貿易大臣。時年33歲。 1908年8月15日,丘吉爾與23歲的克萊門蒂娜·霍齊婭結婚。 1910年2月9日,英國大選揭曉,自由黨在議會中的席位由400席減到275席;保守黨代表席位則由157席增加到273席。丘吉爾重新當選議員,並在這屆政府中擔任內政大臣,時年35歲。 1911年10月23日,丘吉爾辭去內政部大臣職務,改任海軍大臣。丘吉爾努力建設一支強大的英國艦隊。 1913年1月,丘吉爾與自由党領袖勞合·喬治在一些問題上發生爭執。 喬治說:「老實講,丘吉爾不是一個自由黨人。他不懂得自由黨的觀點。」 1914年7月30日,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在此期間,丘吉爾在給妻子的信中寫道:「萬事有艱險,萬物皆毀滅。我感到有趣、快樂和幸福。這不可怕嗎?對我來說,參戰完全是引人入勝的事,讓上帝原諒我這些醜惡而輕率的情緒吧!」 1914年8月4日,英國向德國宣戰。丘吉爾未經政府批准,便擅自命令全面動員。 1914年9月21日,丘吉爾發表演說,向德國挑戰。三天后德國潛水艇用魚雷擊沉荷蘭沿岸的三艘英國巡洋艦。這是新式潛水艇取得的第一次勝利,對英國這一海上大國構成了嚴重威脅。 1914年10月,土耳其加入德國一方作戰。盟軍又面臨一個新的敵人和新的戰線。 1915年1月13日,英國戰時委員會通過了丘吉爾攻打達達尼爾海峽的計劃。會議決定委託海軍部組織海軍遠怔軍,準備2月份轟炸並佔領加利波利半島,具體目標是君士但丁堡。以這次會議力開端,暴露出英國軍隊渙散混亂和陸海軍互不協調的弱點,結果首次進攻遭到失敗。 1915年3月18日,再次攻打達達尼爾海峽。在這次海戰中,有三艘英艦觸雷沉沒,其它四艘失去了戰鬥力。在幾分鐘內,強攻海峽的艦隊損失近半。為此,丘吉爾受到輿論的攻擊,並被迫離開海軍部,改任不管部大臣。 1915年11月,由於連續受挫,決定全部撤出加利波利半島。在攻打達達尼爾海峽的失利戰役中,英國傷亡、被俘共達4.7萬人。 1915年11月18日,丘吉爾被排除在戰時內閣之外,毅然奔赴法國參加作戰部隊,軍銜是少校。 1916年3月,丘吉爾從法國前線回到倫敦。在困難時刻靠畫畫為生。 妻子克萊門蒂娜百般安慰丈夫要擺脫由於政治上的不幸所帶來的憂傷。丘吉爾說:「畫畫是極大的安慰。它幫助我經受住困難時刻的考驗。」 1917年7月,丘吉爾在勞合·喬治的大力支持下,不顧保守黨人的強烈反對,重新入閣,任軍需大臣。 1917年11月2日,盟軍第一次使用坦克在西線攻打德國陣地,戰果很大。丘吉爾為製造新式武器做了大量工作,被譽為「坦克之父」。 1918年11月11日,德國戰敗,在貢比涅簽訂停戰協定,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英國及其盟國贏得了勝利。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