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臨危受命-丘吉爾 | 上頁 下頁
一〇〇


  第三十五章 失道寡助

  西風落葉下長安,倒轉乾坤成空談;
  失道寡助真可悲,歷史出現新章篇。

  反對德國法西斯的戰爭勝利了,但丘吉爾卻被人民拋棄了。這完全出乎他的意料。這個一向傲然自是的英雄,為此痛苦不已,如喪考她。這一事件再一次他說明了眾怒難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隨著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接近,丘吉爾急劇向右轉,不顧國際輿論和英國人民的反對,一意孤行,倒行逆施。1945年春天,丘吉爾提出的政治綱領同英國人民的情緒完全背道而馳。1945年整個歐洲,包括英國,人民群眾的思想是向左轉的。英國人民希望同蘇聯繼續保持聯盟與合作,在民主的基礎上改善國內生活。丘吉爾沒有理解,也沒有看到這一點,結果遭到了沉重的打擊。

  在戰時,丘吉爾對內政問題考慮得不多。英國勞動人民意識到,英國正在進行反法西斯戰爭,因此一致擁護政府及其為爭取戰爭勝利採取的各項措施。工人階級忍受戰時痛苦的思想準備比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更加充分。國內的階級鬥爭雖然沒有消失,但不像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那樣尖銳。

  為了發動群眾參加對敵鬥爭,在戰爭的頭幾年,丘吉爾政府大肆宣揚準備在戰後進行一系列改革來改善英國勞動人民的社會條件。還成立了一個以工党黨員格林伍德為首的建設委員會。可是隨著勝利的日益迫近,政府的戰後改革方案也逐漸地被束之高閣。

  如果說丘吉爾政府在戰爭結束前對戰後的英國未來採取避而不談的政策,那麼英國的左派力量則越來越堅定地要求在勝利後改革國內的經濟和社會條件。1944年底,共產黨公佈了以「怎樣贏得和平」為題的綱領,號召英國的所有民主力量聯合起來結束保守黨人的統治。

  1944年10月共產黨召開代表大會,要求英國在土地、煤炭工業、動力工業、運輸業、冶金業和銀行國有化的基礎上實行計劃經濟並進行社會改造。

  共產黨建議工党、自由黨和合作黨在即將來臨的議會選舉中組成進步聯盟,以保證在競選中擊敗保守黨人。

  丘吉爾的獨斷專行也引起了越來越多的人們的不滿。赫伯恃·威爾斯在1944年12月發表題為《丘吉爾必須走開》的文章。他寫道:「現在嚴然以英國未來元首自居的溫斯頓·丘吉爾,是一個滿腦子冒險思想的人。他的這些思想在英國政治生活中是不可能實現的。現在,他似乎完全喪失頭腦。

  過去由於一幫守舊的保守黨人掌權並採取了不明智的政策而使英國人飽嘗屈辱,這時好鬥的溫斯頓走上重要崗位。國家要鬥爭,而他好鬥,當時找不到更合適的人選,所以他成了我們鬥爭意志的象徵。這個作用已經完結……丘吉爾完成了自己的任務,早該下臺啦。我們還記得他的許諾,可是,他安于小成,不求再進。」就這樣,英國國內對丘吉爾的不滿逐漸增長了。從戰爭後期的某個時候開始,他的聲望逐漸下降,並向反面發展。

  到德國投降時,1935年選出的英國議會已經持續了10年。這就是說,議會在戰時度過了兩屆任期,第二次世界大戰還未完全結束時英國就進行了大選。丘吉爾在1944年10月曾聲明過,戰勝德國之後立即舉行選舉。

  參加戰時丘吉爾聯合政府的工党右翼領袖們並不反對在戰後同保守黨人留在一套馬車裡。他們贊成聯合,企圖保住自己的大臣職位,不指望新的選舉會使工黨在議會中占多數。但是,工黨年會的表決卻是反對聯合政府。因為工党的普通黨員渴望變革,他們希望建立獨立的工黨政府,好在國內生活方面進行一系列改革。當工党和自由党拒絕聯合時,丘吉爾便用立即舉行大選的手段來威脅他們。工党領袖認為,立即舉行大選對他們不利,因為保守黨方面有一張王牌——作為戰時領袖的丘吉爾的個人威信,而工党卻沒有充分做好大選準備,為了使全黨的組織機構作好競選的戰鬥準備,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艾德禮建議聯合政府繼續工作到10月。丘吉爾看出了工黨的意圖,因而表示拒絕。

  1945年5月23日丘吉爾解散聯合政府,組成了所謂過渡政府,由它負責在7月5日議會選舉之前管理這個國家。在組織過渡政府問題上,丘吉爾犯了一個嚴重的策略上的錯誤。過渡政府全部是由保守黨內的右派組成的。

  他們之中有慕尼黑協定的擁護者和兩次大戰之間執行錯誤政治路線的一些人。過渡政府的成員本身便代表了保守黨戰後的政治綱領。英國人民立即看出,原來丘吉爾絲毫不想改革,他統治下的英國將回到20年代和30年代那樣黑暗的境地。所以說,在這一階段丘吉爾已經嚴重地損害了自已在未來選舉中的地位。英國選民們提高了警惕,懷疑他是否能成為和平條件下可以信賴的國家領導人。保守黨主要的政敵是工党。工黨打著改革旗號,拒絕參加丘吉爾領導的聯合政府,並在選舉中反對保守黨,這使丘吉爾和其他保守黨的領袖們非常氣憤。由於氣憤,使他們喪失了現實感,因而在選舉鬥爭中削弱了自己的地位。但是,選舉的結局,不僅取決於保守黨領袖們的策略,而且主要取決於戰後國內階級力量的新佈局。

  蘇聯對戰爭的勝利引起了各國人民對社會主義事業的同情和嚮往,英國人民也不例外。在這個國家裡,社會主義經常是有強烈的吸引力的。保守黨人在選舉運動中反對工黨的各項改革時,首先譴責工黨是「社會主義政黨」。

  這種譴責,適得其反,正好幫了工黨的忙。丘吉爾攻擊說:「工黨上臺是對英國人民的自由和榮譽的危險挑釁」,並聲稱工黨在選舉中獲勝,將意味著英國可能處於希特勒統治德國的境地。他斷言,當工党政府「領導國家生活和工業機構時,將不允許人民自由地表達對社會存在的強烈不滿,英國將處於蓋世太保統治之下」。

  丘吉爾妄圖重複使用保守黨在1924和1931年選舉中所採用的方法。當時他們用革命的幽靈來恐嚇英國選民中的多數小資產階級分子,使他們靠近保守黨。這一次,丘吉爾又企圖用極權主義來恐嚇這一階層的選民。保守黨的刊物聲稱:「當蓋世太保剛剛從驚魂未定的德國人民的心中消失不久之後,難道你們贊成用其他名稱偽裝的蓋世大保闖進你們的家中嗎?」這種反對工黨、反對社會主義的演說,是丘吉爾在1945年選舉中所犯的第二十策略上的錯誤。許多保守黨人也立即明白了這一點。報業大王羅得米勳爵說:「如果他繼續保持這種思想狀態,可以預料,選舉將失敗。」《泰晤士報》和其他報紙企圖緩和一下丘吉爾的言論,但毫無效果。丘吉爾過分地相信自己的聲望和治國才略,以致很難使他認識到他所採取的路線是錯誤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