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臨危受命-丘吉爾 | 上頁 下頁 |
六七 |
|
希臘克裡特島戰役,除了具有爭奪戰略據點的意義外,也是在艱苦不懈的鬥爭中獲得決定性成果的一個例證。據丘吉爾《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一書披露,在這次保衛戰中,英國及其盟國共死傷1.5萬多人,德意法西斯軍隊的傷亡當在此數以上。自從戰爭開始以來,據統計,在馬利姆和蘇達灣區域內共有德軍墳墓4000多個。在雷西姆農和伊臘克林另有墳墓1000多個。 此外還有大量的德軍溺斃在海中。約有170架運兵飛機被擊毀、擊傷。希特勒為了贏得這次勝利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戈林所鼓吹的「英雄空降師」徹底瓦解了,以後再也沒有以任何形式出現過。 希特勒在克裡待島贏得的只是一場得不償失的勝利,正如德軍總參謀部在總結報告上所寫的:「英國在克裡特島地面部隊,大約是我們估計的三倍。 他們對島上的作戰區域,曾用盡各種方法非常仔細地作了防守準備。所有的防禦工事都作了巧妙的偽裝。由於缺乏情報而未能對敵情加以正確的估計,結果給第十一空軍軍團的進攻帶來極大的危險,並造成了非常慘重的傷亡。」希特勒雖然佔領了希臘,但代價極大,損失慘重。在此情況下,詭計多端的「元首」又向英國放出了一隻「和平氣球」。 正是:飛機大炮屠眾生,「元首」口念和平經;拉攏英國施詭計,特使駕機孤身行。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第二十四章 赫斯之謎 赫斯訪英碰了壁,「聯德反蘇」遭唾棄; 丘氏深明其利害,聯蘇抗德方上計。 儘管希特勒對英國本土進行了將近一年的狂轟濫炸,但英國並沒有屈服,反而舉國同仇敵愾,越戰越強了。事實證明,納粹德國的「海獅計劃」是破產了。為此,希特勒決定改變戰略,把閃電戰的矛頭主要指向蘇聯,計劃在一二個月內把這個令其憎恨的共產黨國家掃平,回頭再收拾英國。正當「元首」加緊準備實施這個滅絕蘇聯的「巴巴羅沙」計劃時,卻發生了轟動世界的魯道夫·赫斯獨身駕機「訪問」英國的事件。 赫斯是德國納粹党的副領袖,年輕英俊,頗得希恃勒的賞識,並成為他幕僚中的一名重要的親信。赫斯崇拜希特勒,而且極其關心爭論中的世界問題。他時常一個人或同其他兩三個人研究希特勒的內心活動。他仇恨蘇俄,渴望消滅布爾什維主義;他欽佩英國井切望同英帝國友好,而蔑視其他大多數國家。赫斯比任何人更瞭解希恃勒,在希特勒公餘之暇赫斯見到希特勒的次數比別人更多。 赫斯對於歐洲局勢的想法是:英國已經被戰爭販子們——丘吉爾代表著他們的膚淺政見——剝奪了它的真正利益,背棄了與德國親善友好的政策,尤其是破壞了它與其他國家井同對付布爾什維主義的聯盟。只要他魯道夫·赫斯能夠深入英國的心臟地區,而使英王相信希特勒是如何關懷英國,那麼目前在這個不幸的島國執政的、為它帶來許多不必要的災難的邪惡勢力將被掃除殆盡。英國怎能生存下去呢?法國已被征服了。德國潛艇即將破壞英國所有海上的交通,德國的空襲將搞垮英國的工業,摧毀英國的城市。 但是他應該找誰呢?漢密爾頓公爵曾經和他的政治顧問豪斯霍費爾的兒子相識。他也知道漢密爾頓公爵是皇室庶務局長。像這樣一位人物或許每晚與英王共同進餐並且能和他說心腹話。這是得以直接接近英王的一個渠道。 赫斯訪英成了全世界最大之謎。德國問題專家、美國著名記者威廉·夏伊勒說:「如果說赫斯的突然離去使希特勒莫名其妙,那麼他的出人意料的到來也使丘吉爾莫名其妙。斯大林則十分猜疑。在整個戰爭期間,這件奇怪的事情一直是一個謎,只是在紐倫堡的審訊中才得到澄清,赫斯在那時是被告人之一。當時這樣一個納粹要員獨身飛往英國,目的是想同英國議和,並拉攏英國同德國站在一起,參加反蘇戰爭。這就是赫斯「出走」的要害。 赫斯是一個自信力極強的人。他幻想獨身飛往英國,能夠安排一項和平協議。他于1936年在柏林的奧林匹克運動會上同漢密爾頓公爵見過面。他從他的麥塞施米特飛機裡跳出以後,用降落傘安全著陸,離漢密爾頓在蘇格蘭的住宅不到12英里,可見他導航是準確的。他要求一個農民帶他會見這位蘇格蘭公爵。當時,漢密爾頓是皇家空軍的一個中校,那個星期六傍晚正在扇形站作戰室值班,他在晚上10點過後不久,在雷達屏上發現這架麥塞施米特飛機從海岸飛進來降落。一小時後,有人向他報告,這架飛機已經墜落焚毀,駕駛員跳傘,駕駛員說他的名字叫阿爾弗雷德·霍恩,自稱有「特別使命」要見漢密爾頓公爵。英國當局安排在翌日上午進行這次會晤。 赫斯向公爵解釋說,他是在執行一項「人道使命,元首並不想打敗英國,而希望停止戰鬥,共同對付俄國。」赫斯說,這是他第四次試圖飛到英國來,他在另外三次曾由於氣候關係而不得不折回。 他說,他畢竟是德國的一個內閣成員。這些事實說明了「他的誠意以及德國希望和平的意願」。在這次談話中,正如在以後跟其他人進行的談話中一樣,赫斯毫不遲疑他說,德國將打贏這次戰爭,如果戰爭繼續下去,英國人的處境將是可怕的。因此,他的主人最好利用他的到來進行和談。這個納粹狂人充滿自信,相信英國人會坐下來同他談判,他請公爵要求「國王」假釋他,因為他來英國沒有帶武器,並且是出於自己的自由意志前來的。後來他又要求以一個內閣閣員應得到的尊重來對待他。 隨後幾次的會談,英國方面是由艾馮·寇克派特裡克進行的,他是瞭解德國情況的前英國駐柏林大使館的一等秘書,他的秘密報告後來紐倫堡法庭曾利用過。赫斯仍像鸚鵡學舌一樣重複了希特勒對於納粹的一切侵略行為的解釋,並且堅持說戰爭是由英國造成的,如果英國現在不停止戰鬥,肯定要失敗。接著他就向這位研究納粹德國問題的老手提出了他的和平建議。這些建議就是希特勒在進攻波蘭前夕力促張伯倫接受而沒有成功的那些建議,即英國應該讓德國在歐洲自由行動,交換條件是德國讓英國在「英帝國內完全自由地行動」。必須歸還前德國殖民地,當然英國還必須同意大利媾和。 「當我們離開房間時,」寇克派特裡克說,「赫斯還補充說了一句。他說,他忘記強調,這個建議只能根據這樣一個諒解予以考慮,即這項建議是由德國同一個非現任的英國政府進行談判的。自從1936年以來就策劃戰爭的丘吉爾以及他的一些支持其戰爭政策的同僚們並不是元首能與之談判的人物。」作為一個在納粹黨內和在第三帝國內經過勾心鬥角的殘酷鬥爭而取得這樣高地位的德國人魯道夫·赫斯,真是太天真了。他滿以為會立即受到接見——如果不是丘吉爾,那麼至少是「反對黨」領袖的接見,井把他當作一個認真的談判代表。赫斯認為,漢密爾頓公爵是反對黨的領導人之一。當他同英國官員的繼續接觸僅限於同寇克派特裡克一人時,他的好戰和威脅態度越發厲害了。在5月14日的一次談話中,他對這位不信他那一套的外交官描繪了英國繼續戰爭將會遇到的可怕後果。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