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臨危受命-丘吉爾 | 上頁 下頁 |
五九 |
|
經過內閣討論,12月8日,丘吉爾給羅斯福總統撰寫了一封長達近萬言的電報,全面陳述了英國的抗戰形勢,特別詳述了英國在經濟上的困難。最後,這位首相說:「我不相信美國政府和美國人民會認為,把他們慷慨答應給與我們的援助,限制於要立即付款才能供應的軍火和商品,是符合於指導他們行動原則的。請你相信,為了正義事業,我們是決心要忍受一切痛苦,作出最大犧牲的,而且我們也將因為我們是維護這一事業的鬥士而感到光榮。我們滿懷信心地把其他的事情留給你和你的人民去考慮,我們深信,你們是一定能夠找到將來為大西洋兩岸的子孫後代讚揚的途徑和方法來的。」「總統先生,」丘吉爾說,「如果你認為摧毀納粹和法西斯暴政對美國人民和西半球是一件大事,那麼,你就不會把這封信看成是乞求援助的信,而將把它看作是一份陳述書,其中說明為了達到我們的共同目的應當採取的最低限度的必要行動。」這封信還附有一個統計表,列明在這段時間內,英國、同盟國和中立國的商船因遭受敵人的襲擊共損失583艘,總噸數為245萬噸。其中英國損失為382艘,總噸數為171萬噸。此外,還損失了大量的飛機、軍艦、坦克和大炮。 這封信是丘吉爾在戰爭期間寫的最重要的書信之一。當此信送到美國總統的手中時,羅斯福正乘美國軍艦「圖斯卡露莎」號在陽光燦爛的加勒比海遊弋。據他的顧問哈裡·霍普金斯說,羅斯福總統獨自一人坐在他的帆布躺椅上,一再閱讀這封信,而且,經過了兩天兩夜他還沒有得出什麼具體的結論。他絞盡腦汁,默默沉思。 羅斯福的問題絕對不是他不知道應該如何做,他的問題是:「如何使他的國家跟著他走,如何克服孤立主義者的阻撓,如何說服國會聽從他的引導,接受他的議案。據斯退丁紐斯說,早在那年夏季,總統就在船舶資源防務諮詢委員會的會議上提議過,「在困難情況下,英國無需自己出資在美國建造船隻,也無需我們向他們提供貸款來達到這一目的。值此非常時期,我們沒有理由不把造好的船隻租借給他們使用。」經過和財政部、外交部和有關方面長期討論醞釀之後,終於提出了「租借法案」這一光輝燦爛的概念。 羅斯福在12月16日從加勒比海歸來後,第二天便在記者招待會上說明了他的計劃。他用簡明易懂而又十分有說服力的語言說:「如果我的鄰居的房子著了火,而我在離他四五百英已遠的地方有一條澆水用的水龍帶。如果他能拿我的水龍帶去接在他的水龍頭上,那麼我就可以幫他把火撲滅。現在我怎麼辦呢?在救火以前,我不會對他說,『鄰居,找這條水龍帶值15塊美元,你得給我15塊美元才能用。』不能這樣做!那怎麼辦呢?我不要這15塊美元——在把火撲滅之後,我把水龍帶拿回來就是了。」他還說:「無庸置疑,絕大多數的美國人都認為,美國最直接有效的防衛在於大不列顛之得以保衛其本身。因此,姑且不談我們在歷史上和在當前都對在全世界維繫民主制度於不墜深感興趣,就是從自私的觀念和美國的國防出發,我們也應竭力幫助大英帝國去保衛它自己。」 羅斯福最後說:「我打算消除美元符號。」就是在這個基礎上,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租借法案」,由於羅斯福總統的力主而在國會通過了。斯大林、丘吉爾和所有反法西斯國家的領導人都對「租借法案」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丘吉爾說:「這在任何國家的歷史上都是最光明磊落的行為。法案一通過,就馬上改變了英國的整個局面。它使我們能夠通過協定而無拘無束地為我們的一切需要制定包羅萬象的長期計劃。 沒有規定償付的條款,甚至連以美元或英鎊計算的正式帳目也沒有。我們所得到的東西,全是借的或租借的,因為我們對希特勒暴政的繼續抵抗,被認為是和偉大的共和國休戚相關的。按照羅斯福總統的說法,今後決定美國武器的去向的,不是美元而是美國的國防。」12月30日,羅斯福總統通過廣播發表了「爐邊談話」,勸告他的國民擁護他的政策。「危險就在眼前,我們必須防患於未然。但是我們深知,我們不能爬上床去,用以被蒙頭的辦法逃避危險……」 如果大不列顛一旦崩潰,我們整個美洲所有的人即將生活在槍口之下,槍膛裡裝滿一觸即發的子彈,經濟和軍事的子彈都有。我們必須竭盡全力就我們所能支配的人力和物力,生產武器和艦隻……我們必須成為民主國家的大兵工廠。」羅斯福講話後的第二天,12月31日,丘吉爾就發電報致美國總統,對他的「爐邊談話」非常感激。電報說:「昨晚,敵人燒毀了大半個倫敦市,倫敦以及各郡城市橫遭破壞的景象,令人怵目驚心;但是,當我今天去看那些仍在燃燒的廢墟的時候,倫敦居民的鬥志昂揚,就像四個月前敵人於九月開始不分青紅皂白地進行轟炸的那些日子一樣。」「我感謝你對全世界的聲明:支持並有效地武裝我們這種不屈不撓的鬥志,是和美利堅合眾國將來的安全和繁榮密切相關的。」丘吉爾說,「在暴風雨即將向我們襲來的新年裡,我衷心祝你一切順利。」「租借法案」為英國以及後來其他國家的反法西斯鬥爭提供了有力的幫助。正是:「租借法案」是金橋,聯盟抗敵火焰高,若問元兇欲何往,絞刑架前難遁逃!欲知戰局如何發展,且看下章分解。 第二十二章 非洲大捷 非洲大捷眾歡呼,有人歡笑有人哭; 「領袖」垂戀大帝國,力不從心奈何如。 1940年6月,當大英帝國在法西斯黨人的眼中似乎即將崩潰,而法國則幾乎一蹶不振的時候,意大利在非洲大肆擴張。利比亞、厄立特裡亞、阿比西尼亞和索馬裡已構成了一片廣大的領土。在這片土地上,有將近25萬意大利殖民者,在40萬以上的意大利和土著軍隊的保護下苦心經營,已開始「繁榮」起來。 意大利人在紅海與地中海的各處港口都已設防。他們認為,這些港口都可列為上等的海軍根據地。如果英帝國崩潰,那麼埃及、英屬索馬裡和英屬東非併入意大利現有的屬地,那就果真會形成以意大利為宗主國的一片遼闊的版圖。像這樣的大帝國,自從凱撒以來還沒有見過。外長齊亞諾稱之力「5000年難逢的機會」。意大利「領袖」墨索里尼更是垂涎欲滴,急不可侍地要躍躍欲試了。 當時意大利除了在阿比西尼亞、厄立特裡亞和索馬裡駐有重兵外,還有21.5萬人駐在北非沿岸各省。他們的分佈是:在的黎波裡塔尼亞有六個正規師和兩個民兵師,在昔蘭尼加有兩個正規師和兩個民兵師,此外,邊防部隊相當於二個師,共計15個師。而英國在北非的兵力只有一個裝甲師和兩個半步兵師,總兵力不超過五萬人,防守著西部邊境和近3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