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臨危受命-丘吉爾 | 上頁 下頁 |
四七 |
|
第二個為希特勒所未料到的因素是他的飛行人員的傷亡。英國和德國的空軍質量在這裡直接受到了考驗。英國的戰鬥機隊盡最大的努力在戰場上空不斷巡邏,與敵人殊死戰鬥。它們一次又一次地沖入德國戰鬥機隊和轟炸機隊,予敵機以重創,把它們打得七零八落,逐出上空。天天都是這樣戰鬥,一直到英國皇家空軍獲得光榮的勝利為止。無論在哪裡遇著德國飛機(有時德機一來就是四五十架),便立刻向它們展開攻擊,往往英國的一個中隊或者不足一個中隊的飛機,便打丁幾十架敵機,敵機的損失不久就達到幾百架之多。戰鬥最激烈時,英國連「最後的神聖後備軍」——首都空軍部隊也全體出動,投入戰鬥。戰鬥的飛行員有時一天出擊四次。戰果很顯著。優勢的敵人有些被擊敗了,有些被打死。這是一場決定性的戰鬥。可惜海灘上的部隊很少見到這空中的偉大戰鬥場面,因為戰鬥時常是在幾英里以外或雲層上空進行的。英國空軍對掩護海上撤退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三,雖然如此,但是,如果沒有海,所有海灘細沙的有利條件和空中的英勇戰鬥也起不了什麼作用。10或12天以前所下的命令,己在事態緊急和情緒高漲的情況下結出了豐碩果實。岸上、船上秩序井然,海面很平靜。 小船來往於海岸與大船之間,在海灘邊把涉水過去的士兵運走,把落水的士兵救起來。他們全然不顧敵人的轟作,雖然轟炸常使他們遭受犧牲。單是船隻數目之多,便足夠彌補空襲造成的損失。就整個「蚊式」艦隊來說是打不沉的。丘吉爾說,「敦刻爾克海灘的戰鬥經過,將彪炳在我們所有的史冊中」。 敦刻爾克的突圍,挽救了英國的軍隊。但是丘吉爾6月4日在下院提醒議員們說,「我們必須非常慎重,不要把這次援救說成是勝利。戰爭不是靠撤退打贏的。」英國的處境確是嚴重的,比起1000年前諾曼人登陸以來任何時候都要危險。它沒有陸軍保衛島嶼,空軍力量在法國已受到很大的削弱。 剩下的只有海軍。挪威戰役已經表明,大型戰艦是很容易遭到以陸地為基地的空軍的攻擊的。現在德國轟炸機從基地飛過狹窄的英吉利海峽,只需5分鐘到10分鐘的時間。當然,法國還堅守在松姆河和安納河以南的地方。但是,它的最精銳的部隊和最精良的裝備已在比利時和法國北部損失殆盡;它的數量不多、陳舊過時的空軍也已大部分損毀了。現在開始領導那個搖搖欲墜的政府的貝當元帥和魏剛將軍,已不再想和這樣一個優勢的敵人打下去了。 當1940年6月4日丘吉爾在下院起立發言的時候,這些慘淡的事實,使他的心頭十分沉重。當時,從敦刻爾克開回來的最後一批運輸艦正在把人員卸下來。正如他後來回憶錄中所寫的那樣,這時他已下定決心不僅向本國人民,而且也向全世界表明,「我們決定繼續戰鬥是有重要理由的。」正是在這個時刻,他發表了著名的令人久久不能忘懷的演說: 「歐洲大片的土地和許多古老著名的國家,即使已經陷入或可能陷入秘密警察和納粹統治的種種罪惡機關的魔掌,我們也毫不動搖,毫不氣餒。我們將戰鬥到底。我們將在法國作戰,我們將在海上和大洋中作戰,我們將具有愈來愈大的信心和愈來愈強的力量在空中作戰;我們將不惜任何代價防衛本上,我們將在海灘上作戰,我們將在敵人登陸的地點作戰,我們將在田野和街頭作戰,我們將在山區作戰;我們決不投降;即便我們這個島嶼或這個島嶼的大部分被征服並陷於饑餓之中——我從來不相信會發生這種情況——我們在海外的帝國臣民,在英國艦隊的武裝和保護之下也將繼續戰鬥,直到新世界在上帝認為是適當的時候,拿出它所有的一切力量,來拯救和解放這個舊世界。」 英國繼續戰鬥的決心,似乎並沒有使希特勒感到不安。他確信,在他把法國子掉以後,英國就會改變主意的,而他現在就要幹掉法國了。6月5日,在敦刻爾克陷落後的第二幹早晨,他們在松姆河上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隨即以壓倒一切的力量從阿布維爾到萊茵河上游這整個400英里寬的橫貫法國的戰線上採取攻勢。法國的命運已經註定了,他們只能用65個師去抵抗包括10個裝甲師在內的德軍143個師的兵力,因為最優秀的部隊和大部分裝甲部隊都在比利時消耗掉了。力量薄弱的法國空軍也所剩無幾。英國能夠派出來的只有駐在薩爾的1個步兵師,另外還有1個裝甲師的部分人員。英國皇家空軍除非把不列顛群島置於不顧,否則它能為這場戰鬥提供的飛機極為有限。再說,目前在貝當和魏剛的控制下,法國最高統帥部已經浸透了失敗主義情緒。雖然如此,有些法國部隊還是極為勇敢和頑強地戰鬥著,在一些地方甚至暫時阻止了希特勒的裝甲部隊,並且堅決不向德國空軍的不斷轟炸屈服。 但是,這是眾寡懸殊的戰鬥。希特勒在消滅了英法的主力之後,德軍像潮水一般湧向法國。6月10日,法國政府匆忙撤離巴黎。6月14日,這個未設防的偉大城市,法蘭西的光榮,被馮·庫希勒將軍的第十八軍團佔領了。 巴黎鐵塔上立即高懸卐字旗。6月16日,雷諾總理辭職,他的政府已逃到波爾多,貝當接任總理,貝當在任職的第二天,就通過西班牙大使向德國要求停戰投降了。 在法國最後掙扎的日子裡,為了延長法國的抵抗時間,丘吉爾曾兩次飛往巴黎,積極主張英法聯合組成統一的國家,統一憲法,共同組織一個議會,組織統一的政府和軍隊。這項建議的本意是迫使法國依靠自己的殖民地、首先是北非繼續堅持同德國作戰。但是,法國政府這時一心要與勝利者德國妥協,而不是向瀕臨危亡的英國靠擾。丘吉爾的建議毫無結果。1940年6月22日,法國同德國簽訂了停戰協定。英國失掉了所有的同盟國,只好孤軍作戰。 面對當前的形勢,丘吉爾憂愁滿腹,思緒萬幹,他高聲朗頌了查爾斯·默裡的著名詩句: 城堡裡下了半旗,昨晚奏了城堡首領的挽歌,許許多多被奪走丈夫的村婦孤獨地祝禱她們的征人。 為了自由,為了尚未達到的目的,把山谷中的人都集合起來,送到前方,砍掉那惡毒的鷹爪,把它們的羽毛扔進大海。 城堡和市鎮上英勇的人們。 離開他們的店鋪和作坊,愉快地辭別朋友,勇猛地沖向敵人,老蘇格蘭仍然不可輕侮。 這時,英國人民意識到國家、民族遇到了致命的威脅,從而表現出異乎尋常的英勇頑強,準備煥發精神,繼續堅持抗德鬥爭。丘吉爾寫道:「在法國被擊敗之後,英國憑藉島嶼多的有利地勢,從失敗的痛苦和致命的威脅中產生出一種不亞於德國的民族果敢精神。」丘吉爾表達了英國人民的戰鬥意志,因而顯著提高了他在群眾中的威望。丘吉爾成了民族戰爭的領袖,人民相信他能夠採取有力措施把戰爭進行下去。 英國人民群眾反法西斯的堅定立場,使丘吉爾的行動更加堅決果斷。6月18日丘吉爾在下院發表講話時說:「法蘭西之戰已告結束。不列顛之戰就要開始……因此讓我們勇敢地承擔起我們的責任,而且我們應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己,英帝國就是存在1000年之後,人們還能說,這是他們最光輝的時刻』。」 正是:艱苦環境育英雄,保家衛國受稱頌。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