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臨危受命-丘吉爾 | 上頁 下頁 |
二二 |
|
不過,當時的形勢對丘吉爾返回政府來說的確困難重重。公眾輿論反對他,保守黨人一如既往仇視他。英國報紙反映了這一情緒,表示反對丘吉爾參加領導國家事務。《世界》週報寫道:「『小歌劇團』到安特衛普的旅行,使英國人民在全世界面前丟醜,丘吉爾必須對此負責,他要對當代最大的軍事悲劇達達尼爾海峽的致命遠征負責。」到了1916年,丘吉爾已有三個孩子:大女兒黛安娜七歲,兒子倫道夫五歲,小女兒薩拉兩歲。在困難的時刻,妻子克萊門蒂娜一向是丘吉爾的可靠支柱。她百般安慰丈夫要擺脫由於政治上的不幸所帶來的憂傷。她總是那樣安詳、樂觀,至少從外表上看是這樣,她相信一切都會順利地過去。她努力使被時代捉弄得悲觀和憂鬱的丘吉爾樹立起信心。克萊門蒂娜極力支持他喜愛畫畫的熱情,邀請許多美術愛好者到家裡來作客。 在丘吉爾被罷官的日子裡,有一天李德爾勳爵問他今後的生活打算怎麼辦。丘吉爾回答道:「掙錢謀生,繼續畫畫。畫畫是極大的安慰。離開海軍之後,畫畫幫助我經受住殘酷時刻的考驗。」丘吉爾具有傑出的畫畫才能,顯然是從他媽媽那裡繼承下來的。起初,他使用侄兒的顏料,後來購置了一個畫家所必需的一切用具,並且讓埃迪·馬什做模特兒。他以前的部下海軍裝甲汽車營的一些軍官對他深表同情,把他的一張畫推薦給英國著名的畫家約翰·利維裡。不久丘吉爾便成了利維裡的一個勤奮的學生,完全埋頭於畫畫之中。丘吉爾在城郊農場主的莊園避暑,經常穿一件長到膝蓋的奶油色工作服坐在花園裡畫風景畫。當人們請他去作客時,他也總是帶著畫架。只要靈機一動他就畫起來。 1916年底,阿斯奎斯首相垮臺了,由勞合·喬治組織政府。新首相是丘吉爾早年的朋友,打算讓他在政府中任職。但保守黨人提出強烈抗議。鮑納·勞說,如果政府中有丘吉爾,他決不參加政府。不管勞合·喬治和比弗布魯克怎樣勸說,也沒能動搖鮑納·勞的頑固立場。於是丘吉爾再次被排除在政府之外。勞合·喬治非常瞭解丘吉爾。 在他的回憶中曾這樣寫道:「溫斯頓·丘吉爾曾是第三位自由党的大臣,他可能成為政府的重要參加者,是當代最傑出的神秘人物之一。在我當首相時,他已經有幾個月不當大臣了,但他仍然是一位著名的自由党黨員。他出眾的智慧,不容懷疑的勇氣,孜孜不倦地認真研究軍事藝術的精神,能夠使他成為戰時內閣的一位重要成員。」勞合·喬治繼續寫道:「丘吉爾參加了內閣。在這裡,他那容易衝動和喜怒無常的性格可以受到控制;他的意見在被採納前,可以經過討論和檢查。 像他那樣性情急躁和智慧無窮的人需要嚴格控制。遺憾的是,保守黨大臣除了巴爾弗和愛德華·寇松以外,都一致堅決反對他參加政府。他們中的多數人甚至把排除他作為自己參加各部領導的條件。鮑納·勞特別不信任他。我盡了一切努力想要說服鮑納·勞不要反對丘吉爾,並提出理由說,讓丘吉爾當個批評家要比他作為政府的一個成員更危險。鮑納·勞回答說,『我寧肯讓他始終都是我的對手』。」1917年7月,勞合·喬治覺得自己的政權比較穩固,可以讓丘吉爾參加政府。為了減少阻力,他建議丘吉爾擔任軍需大臣。這個職務不是內閣成員,不能參加領導戰爭,也無法影響政府的政策。儘管如此,丘吉爾的任職還是引起了一場不小的風波。像貝雷斯福德等一些知名活動家就公開宣稱:「首相無權作出這種違背公眾輿論的任命。」 保守黨報刊還登了一些讀者來信,信中寫道:「我們忘不了,丘吉爾的名字是同不幸聯繫在一起的。」在議會裡,一些代表發言說,任命丘吉爾「對國家有危險」。由於這一任命,陸軍大臣德貝勳爵以辭職相要挾,殖民地事務部大臣華特·朗給勞合·喬治的信中寫道,他的許多保守黨朋友「表示難以支持聯合政府」。保守黨代表團近40人向鮑納·勞提出抗議,反對讓丘吉爾參加政府。這一切直接威脅著政府的存在。 勞合·喬治後來寫道,由於任命丘吉爾,他碰到許多困難。他認為,丘吉爾所以遭到如此冷酷無情的反對,主要是他做事從來不留餘地,他退出保守黨後,攻擊自己原來的同事,狠狠批判、冷嘲熱諷保守黨的觀點和弊端,給自己造成長時間的嚴重後果。戰爭開始後,民族危險迫使各黨派暫時休戰,黨派糾紛和內部爭論暫時停止;但是,保守黨人忘不了、也不寬恕丘吉爾轉到敵對營壘裡去的行為,忘不了正在保守黨混亂不堪的時候,他向他們猛烈開火,給予致命的打擊。丘吉爾的錯誤成了憤怒的保守黨人懲罰他背叛黨的最好的藉口。 丘吉爾的政敵也承認,他有傑出的天才,他剛毅、勇敢,是一位孜孜不倦的工作者。但是,他們提出一個問題,與英國其他著名的政治活動家相比,為什麼他的崇拜者多,擁護者少?他們指出,丘吉爾的頭腦就像一台強有力的機器。但是構成這台機器的材料,有某種莫名其妙的缺陷,妨礙機器的正常運轉。這是怎麼回事呢?批評家們也說不明白。一旦機器出故障,不僅他本人,連同他一起工作的人都要遭殃。這就是使他的同事們感到焦躁不安的原因。 「對於他的才幹,我有另外的看法。」勞合·喬治說,「我認為,在他的行動可以受到監督的條件下,他那善於創新的頭腦和充沛的精力是無價之寶。誰都不懷疑,他具有遠見卓識、富於想像的天賦。他關於達達尼爾海峽戰役的設想,還有他最先瞭解坦克的意義,這些都清楚他說明他這方面的才幹。具有這種才能的人是罕見的,十分難得。在極其危險的時刻,應當充分利用這類人。如果能夠警覺地對待他們,他們單獨做出的貢獻要比一大群庸庸碌碌的人做出的貢獻大。」圍繞丘吉爾任職問題掀起的風潮,使丘吉爾意外地得到一個不快的啟示:他沒有想到,他的名聲會如此不好。當然,他嚮往的不是那個好不容易才得到的軍需大臣的職務,而是為他重新進入政府感到幸福。正如《泰晤士報》記者裡平湯指出的,在任命後的幾周裡,「他看上去變成了一個新人…… 我從未見過,哪一個人能在如此短暫的時刻裡完全變成一個嶄新的人」。丘吉爾本人是這樣談論自己新使命的:「既然沒有讓我提議案,我就抓緊製造武器的工作。」丘吉爾在新的崗位上做出了出色的成績。他在海軍部時就有製造能翻越戰壕的裝甲汽車的想法。英國早已造出了坦克模型。他在法國目睹實際交戰的情形之後,又激起靠機械化裝備打擊敵人的念頭。丘吉爾懂得,不能放慢腳步,否則德國人會懂得新式武器的利害並想出對付辦法。 1917年11月20日,盟國第一次使用大批坦克在西線攻打德國陣地的戰果很大。在這以後,英國政府採取措施擴大坦克生產並籌備組建坦克部隊。 所以在文藝作品中把丘吉爾稱為「坦克之父」。後來有些人爭坦克的發明權,為此國家專門成立了皇家委員會來研究這個問題。這個委員會的結論是:「委員會願意首先指出,由於丘吉爾的敏銳、勇敢和堅決……用坦克這種武器作戰的設想才得以實現。」丘吉爾所領導的軍需部,是一個龐大的組織機構,丘吉爾在這裡進行了緊張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他本人在給勞合·喬治的信中寫道:「這是一個很好的部門,幾乎同海軍部一樣有意義。這裡還有一個更大的優點,就是不需要同海軍將領爭執,也不直接對德軍作戰!我欽佩這裡的所有聰明能幹的人,他們竭盡全力幫助我。能夠同有學識的人一道工作我感到十分高興。」軍需部不僅製造坦克、大炮和飛機,而且還生產其他各種軍需品和運輸工具。 當1917年4月美國參戰時,丘吉爾領導的這個部,還為美國生產了價值一億英鎊的中等口徑的大炮,為盟軍的最後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了有效地向英國作戰部隊和盟軍提供軍需品,軍需大臣丘吉爾還在法國建立了自己的分部。這一情況對丘吉爾來說十分重要,他有了正式的理由隨時前往大陸,觀察、研究前線的情況。他經常利用這個機會到英國遠征軍的指揮部去。這樣就有可能從事他最關心的事,即同將軍們討論戰略問題。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