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臨危受命-丘吉爾 | 上頁 下頁
一五


  在丘吉爾擔任內政大臣期間,最使他傷腦筋的是職工運動和日益加劇的階級鬥爭。到1910年底,丘吉爾的信念和興趣發生了變化。他這時對社會改革的短暫而膚淺的興趣已經蕩然無存。不久前,他還建議自由黨人要優待和關心工人,可是日益激烈的階級鬥爭使他越來越憎恨工人。結果英國勞動人民把他看透了,認定他無論如何不是一個社會改革的捍衛者,而是勞動人民一貫的最頑固的敵人之一。

  丘吉爾作為內政大臣,同使用暴力鎮壓罷工有著直接關係。許多版本的丘吉爾傳記作者都曾提到,丘吉爾熱衷於使用暴力鎮壓罷工,有時本來無需採取嚴厲手段,他也濫用暴力。1910年11月,威爾士礦工與煤礦公司之間發生了一場衝突。工人要求提高工資完全是正當的。資方對工人要求的回答則是強行解雇罷工工人,並把警方保護的工賊送往罷工地區。工人行使自己的糾察權利不讓工賊佔領罷工陣地,同警察發生了衝突。激烈的衝突很快發展成了短兵相接的搏鬥。警察動用的力量已遠遠超出了維持秩序的需要,他們使用武器無情地屠殺工人。丘吉爾從倫敦向罷工地區派去了1000名警察還嫌不夠,他又同陸軍部聯繫,向那裡派去了軍隊。

  不久,丘吉爾又在倫敦動用警察鎮壓婦女的遊行示威。

  1910年11月18日,婦女參政運動的擁護者們,在倫敦的一家禮堂舉行群眾集會,然後她們向議會大廈進軍,準備向首相遞交一份請願書。她們人數不多,不超過300人。可是議會周圍佈置了多達1200人的警察部隊。婦女們企圖衝破警戒線,結果遭到警察持續數小時的慘無人道的屠殺。這種野蠻行徑頓時在市內激起了強烈的憤慨。

  最滑稽的是1910年12月,倫敦發生了一起轟動一時的所謂搶劫珠寶店的事件。結果三名警察當場被打死,另外三名受了重傷。開槍者躲藏了起來。

  這一罪行引起大嘩。丘吉爾親自領導偵破這一案件。給警察配備了手槍和步槍。1911年1月3日,丘吉爾得到報告,說殺死警察的人在塞德奈街100號並已被包圍。警察報告說,罪犯不時開槍,看來彈藥貯備相當多。這幢房子裡有多少人,一時不得而知。很快就在毗連的街道上塞滿了數百名奉丘吉爾之命趕來的警察和士兵。甚至還從托威爾軍火庫弄來了大炮。

  丘吉爾決定親自指揮這一「重大戰役」。他身穿皮領大衣,頭戴絲絨禮帽,來到了行動地點。在那些漫不經心地與被包圍者相互射擊的警察和士兵的襯托下,這是個十分可笑的畫面。丘吉爾展開了緊張的活動,研究如何保證援兵的到來,又討論了攻佔那幢向外射擊的房子的計劃。困難在於誰也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被包圍。很快房子被打得著了火,開槍者被迫撤到底層。

  趕往現場的消防隊打算履行自己的職責,撲滅房子上的大火。可是內政大臣丘吉爾卻命令不許滅火。大火過後,這幢不大的樓房化為灰燼,在被摧毀的房子下面找到了兩具燒焦了的屍體。原來,在丘吉爾親臨指揮下,警察和配備大炮的軍隊的強大火力,總共才對付了兩個「頑強的敵人」。

  丘吉爾這一可笑的行動受到了報紙的冷嘲熱諷。記者把這件事繪聲繪色地描寫為「塞德奈街頭廝殺」。報上還刊登了許多照片,說明他在指揮圍攻100號房子時所起的作用。與此同時,倫敦還上演了一部表現丘吉爾如何指揮這一戰役的短紀錄片。觀眾們起哄並嘲弄這位過分賣力的大臣。丘吉爾得了塞德奈街上的拿破崙的雅號。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儘管丘吉爾對工人運動殘酷鎮壓,1911年夏天,英國又接連爆發了多次罷工。海員與碼頭工人衝破了被資產階級收買了的、老機會主義工人領袖的控制,舉行了罷工。丘吉爾一聽到倫敦港口管理局求援,立即同陸軍大臣霍爾登聯繫,對方同意派遣2.5萬名士兵鎮壓罷工。丘吉爾這一舉動在碼頭工人中激起了憤怒的風暴。碼頭工人的領導警告政府,如果軍隊膽敢動一下船塢,就會發生武裝衝突,造成流血事件。這種警告並未使丘吉爾卻步,結果事態越來越大。

  1911年8月,鐵路工人為聲援海員和碼頭工人的罷工而宣佈總罷工。丘吉爾企圖動用軍隊來挫敗罷工。他不等地方當局求援就主動利用軍隊來「維持運輸秩序」。同工會代表會見時,丘吉爾表現得盛氣淩人。當時接近丘吉爾的人回憶道:「他得意洋洋地邊看著英國地圖邊指揮部隊向前運動……他在這方面的錯誤令人吃驚。他經常發佈殘害生命的野蠻公告。」鐵路工人是為爭取運輸公司承認他們的工會而舉行罷工的。為了鎮壓這次罷工,丘吉爾動員了五萬名士兵,給每個士兵配備了20發子彈,並把這支部隊部署於各個「戰略據點」。他動用軍隊驅散遊行隊伍。倫敦、利物浦和拉內利三市的士兵向遊行者開槍,造成了大量傷亡。動用軍隊對付工人,意味著丘吉爾這個「自由党」的政治家和「社會改革者」向工會和工人階級的短暫調情永遠完結了。

  丘吉爾雖然在工人群眾中的名聲愈來愈壞,但英國統治集團卻認為,丘吉爾是資本主義利益的可靠衛士,是一個在複雜情況下善於採取果斷行動的人,一個「富有堅強毅力、決心和組織才能的人」。儘管有些「行為古怪和過分熱心」,但在統治集團的眼中,丘吉爾的威望無疑是提高了。

  1911年,國際形勢日趨緊張,正是「山雨欲來風滿樓」。那年7月,德皇威廉二世乘坐「豹子」號炮艦來到摩洛哥的艾加迪爾,表示德國覬覦非洲大陸,這在英國引起了強烈反響。「豹子」號的出現不僅刹那間表現出英德矛盾的尖銳化和深刻化,而且導致自由黨政府的許多成員要求澄清對外政策的立場問題。內閣大臣勞合·喬治警告德國說:「如果德國人迫使英國作戰,英國定將戰鬥下去。」同時,丘吉爾也對德國駐英大使麥德爾·尼赫伯爵說:

  「德國不應企圖同英國在海上開戰。如有必要,德國建成一艘軍艦,我們將建造兩艘……激進派與保守派無論怎樣相互指責,但在這個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致的。」作為內政大臣,丘吉爾還採取了實際措施,防備戰時德國在英國領土上搞諜報和破壞活動。在「豹子」號出現之後,他得出了同德國打仗已不可避免的結論,而其他所有問題都被置於次要地位。他寫道:「七年之內,我不會考慮其他任何事情。」在此期間,丘吉爾越來越關心對外政策問題。他花費了許多時間研究英國同歐洲各國的關係。他經常不斷地拜訪外交部和陸軍部,並根據軍事專家們的想法和情報寫出了一份關於「本大陸軍事行動問題」的備忘錄呈報阿斯奎斯首相。

  丘吉爾這份備忘錄寫得很成功,受到內閣和帝國國防委員會的稱讚。它顯示了丘吉爾「豐富的想像力和天才的軍事思想」。他不僅善於收集那些著名軍事專家最感興趣的意見和結論,並經自己「健全的頭腦加以篩選和進行了內行的分析」。丘吉爾確認,未來戰爭中的主要戰役將在法德兩國領土上進行,他提出向法國派遣13個師的英國遠征軍,加上輔助部隊共計30萬人。

  現在丘吉爾拋開了他先前對未來戰爭的設想。他原來的設想是,英國應當主要依靠海軍作戰,因為為數不多的英國陸軍在大陸強國的龐大陸軍中必然會覆沒。這一切都證明丘吉爾作為一個政治家已逐漸成熟。英國內閣和國防委員會批准了丘吉爾的報告,同意戰爭伊始即向法國派遣遠征軍的打算,並作出了選擇得力人選加強海軍部的決議。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