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曼施坦因 | 上頁 下頁
一三


  ◎第五章 傾心坦克閃擊戰

  炮口餘生揀性命,傷癒又援奧匈軍;
  飛機坦克加瘟疫,戰爭殘酷令人驚。

  1914年11月中旬,也就是埃裡希·曼施坦因將要過他27周歲的生日的時候,不僅沒有能實現他進德軍總參謀部的宿願,反而被敵軍的一發炮彈,險些要了他的命。

  一發法英聯軍的炮彈,在德軍前沿觀察所附近爆炸,多如飛蝗的大口徑榴彈彈片和強烈的爆炸氣浪,把他打翻在地,並隨之使他失去了知覺。等他清醒過來的時候,已經躺在後方的包紮所裡,渾身纏滿了繃帶。

  野戰醫院的醫生,診斷了他的傷勢,發覺他受了重傷,還算是命大,沒有傷及要害,考慮到他的傷不是在短時間內能痊癒,而且前線的醫療條件有限,曼施坦因被送回了德國國內的醫院。

  依仗德國外科醫生高明的醫術和他在軍官學校和軍事生涯中練就的健康體魄,曼施坦因總算揀回了一條命。1915年5月,在負傷半年之後,他又返回了前線。

  這次曼施坦因沒有回到步兵近衛預備3團,而是被加爾維茲將軍和比羅將軍要了去,擔任他們軍團參謀部中的參謀。這比直接到團一級危險要小得多——這恐怕也是參謀總部對他這位有著高貴出身、良好學業且又因作戰勇敢而負傷的青年軍官的一種獎勵。跟隨加爾維茲將軍和比羅將軍的軍團,他參加了德軍對波蘭北部的進攻。

  戰事甫定,曼施坦因又隨軍團星夜趕赴塞爾維亞,在1915年秋季與奧匈軍隊一起發起了塞爾維亞戰役——德軍總參謀部早就擔心奧匈帝國的軍隊不能單獨抵擋俄國和塞爾維亞人的淩厲攻勢,果然,被西方軍界戲稱為「對發動一場戰爭要比打贏一場戰爭更為擅長的人」的康拉德將軍,在連吃敗仗之後,不得不向德國求援。

  奧匈一方主持戰局的是奧地利總司令康拉德將軍,他在戰前所制定的計劃是壓服弱小的塞爾維亞,同時派大批軍隊到加里西亞與俄國人作戰。

  但塞爾維亞人並沒有屈服於奧匈的軍事壓力,這樣康拉德就不得不把奧軍主力的六個集團軍兵分兩路,一路由原波斯尼亞的總督波帝奧雷克執掌三個集團軍19個師的兵力,以掃滅塞爾維亞。康拉德親自率領的另一支也是由三個集團軍組成的奧軍對俄軍作戰。

  那波帝奧雷克總督自從7月份斐迪南大公在他的轄地被刺殺以來,一直是驚魂未定,魂不守舍;一來擔心自己因保護皇儲安全不力而受到追究,另一方面也擔心自己重蹈大公的覆轍,被不要命的塞爾維亞激進組織暗殺,因而憂心忡忡,坐臥不寧。這位數十萬大軍的統帥甚至拒絕在他的部隊前露面,以防暗殺,在遠離戰場和士兵的地方「指揮」戰鬥。

  塞爾維亞一方則由身患重病的普特尼克將軍指揮,雖然他們缺乏火炮、自動武器和運輸工具,但戰士們都是經過巴爾幹戰爭的老戰士,經受過戰火的考驗,並且是在本土作戰,地形熟悉,彌補了兵力兵器的不足。

  1914年8月16日,塞爾維亞軍在沿著亞達爾河的戰線出擊,擊退了奧軍的一翼,8月30日,又在雅達爾和沙巴茨相繼展開激戰,把奧軍於9月1日全部趕出塞爾維亞。奧軍傷亡近4萬多人,毫無所得。

  塞爾維亞人本想一鼓作氣,乘勝追擊,但卻害了一種莫名其妙的怪病,戰士們紛紛倒下,而且死亡率極高,不管是多麼出名的醫生和用當時任何的藥物都不起作用。事後科學家們才查清楚,原來這種流行病叫斑疹傷寒,塞爾維亞原本沒有這種病,是入侵的奧軍先感染上這種病,然後又傳染給與之作戰的塞爾維亞戰士。雖然因戰爭而死亡的塞爾維亞人不多,但截止到1915年4月,科學家發現消滅這種病毒的方法為止,因斑疹傷寒病傳染而亡的塞爾維亞戰士卻高達7萬多人,平民死亡就更不計其數。

  康拉德率領的第二路對俄國作戰的大軍,結局也不妙。於8月25日孤軍深入俄國的波蘭省境內,中了俄軍的埋伏而全線潰退。

  一旦俄國人越過奧匈德國的防線,就很容易打到德國的心臟,於是曼施坦因跟隨所在的集團軍和另外一個德國集團軍,星夜趕赴奧國加里西亞前線。

  曼施坦因首次與俄國軍隊交鋒是在一個開闊的丘陵地帶,這裡稀稀拉拉地散佈著一些村莊,雙方前哨陣地相隔3000碼距離。德國士兵挖起了一人多深的塹壕,築起了堅固的野戰防禦工事;而俄軍士兵只挖了一些散兵坑和塹壕,只要能執下人就行,至多也就是能進行跪姿射擊。另外俄國軍隊還犯了戰術上的錯誤,選擇了具有明顯地貌特徵的地方,作為屯兵的所在,這樣就相當於給德軍炮兵樹立了清晰的標靶。

  德國軍隊最先發起了進攻。這是一場可以寫進教科書的典型步兵進攻,曼施坦因看到的,不過是更加形象和具體而已。在黎明時分德軍開始了炮火準備,以大口徑的榴霰彈火炮,對事先標定的俄軍目標進行了4個小時的齊射。在猛烈的炮火準備之後,德軍步兵越出塹壕,向俄軍陣地發起衝擊。俄軍大炮也進行了還擊,但由於彈藥太少(最少的時候,俄軍的每門大炮只允許一天發射3發炮彈),加之火炮得不到必要的補充,火力顯得很弱,並沒有對行進中的德國士兵構成什麼威脅。

  曼施坦因第一次看到了飛機對於地面攻擊的威力。

  德國飛機飛臨俄國陣地的上空,俯衝投彈,這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第一次使用飛機大規模攻擊地面目標。此時德軍使用的飛機,發動機功率只有60至80馬力,時速不超過100公里,最大升限3000米,戰鬥負載170公斤,除去機組的兩名乘務員(通常是一個駕駛員和一個觀察員)自身的重量外,最多能攜帶30公斤的炸彈。從飛機上投擲的炸彈有的重10公斤,有的不足1公斤,由飛機乘員用手投擲,準確性可想而知。飛行員佩帶有手槍,有時也攜帶卡賓槍,但不是為了空戰,而是用於迫降在敵人後方時,用以自衛。

  加里西亞之戰,以俄軍慘敗結束,僅俘虜就有15萬名,300多門大炮被德軍繳獲。

  東線戰事基本穩定下來,德國陸軍大臣法爾肯海因把主要兵力調到西線作戰,曼施坦因又回到了闊別已久的法國前線,參加了著名的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

  1916年2月21日,德軍第五軍團軍大口徑火炮的轟鳴聲,撕裂了巴黎郊區黎明的晨曦,拉開了西線凡爾登戰役的序幕。凡爾登要塞是法國首都巴黎的門戶,德軍如果拿下凡爾登,也就等於打開了巴黎的大門。

  2月28日,德軍猛攻下凡爾登的都蒙炮臺,把法軍分割成數段。法國政府在局勢發發可危的情況下,任命貝當元帥為凡爾登要塞司令,貝當元帥重施馬恩河戰役的故伎,徵集民用汽車火速運來了19萬部隊和2.5萬噸彈藥,同德軍展開了激戰,終於保住了凡爾登要塞。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