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專制魔王-墨索里尼 | 上頁 下頁 |
八一 |
|
盟軍統帥部瞭解到,德國人曾料定盟軍將在他們的東南翼形成致命的威脅,因而感到非常驚慌。9月24日,在希特勒召開的一次軍事會議上,陸軍和海軍的代表們都極力主張,在目前還有時間的情況下,應當從克裡特島和愛琴海的其他島嶼撤退。他們指出,以前佔領這些前進基地,為的是在東地中海發動攻勢,但是現在的局勢已完全改觀了。他們強調必須避免軍隊和物資的損失,因為這些人力和物力對防守大陸將起決定性的重要作用。希特勒批駁了他們的意見。他堅決認為他不能下令撤退,尤其不能下令從克裡特島和多德卡尼斯群島撤退,因為這樣做勢必帶來不利的政治反響。他說:「我們的東南歐盟國的態度和土耳其的態度,完全取決於他們對我們實力的信心。如果放棄這些島嶼,那就會造成一種極不利的印象。特別令人擔心的是,這會使新近成立的墨索里尼的法西斯共和政府發生嚴重的動搖。」 為了扭轉在愛琴海的不利局面,9月底在英國海上驅逐艦和潛水艇的協助下,三營陸軍分別佔領了科斯、勒羅斯和薩摩斯三島,一些小規模的分遣隊則在其他島嶼登陸。從戰略上說,科斯島是羅得島之外又一重要島嶼。只是該島有一處飛機場,盟軍的戰鬥機可以從那裡展開活動。因此,該島自然成了敵人發動反攻的目標,並且從9月18日起,成為日益頻繁的空襲目標。盟軍偵察機報告,敵人的一個護航隊正在逼近,10月3日黎明,德國降落傘部隊,突然在中央機場降落,擊退了島上的守軍,從而重新佔領了科斯島。 就在科斯島陷落的那一天,英國海軍部曾命令包括五艘巡洋艦的強大海軍增援部隊,從馬耳他島開往愛琴海。艾森豪威爾將軍也派遣兩大隊遠程戰鬥機前往中東,作為一種臨時措施。它們到達當地後不久就顯示出威力。10月7日,德軍一個載運援兵前往科斯島的護航隊,在海空軍的夾攻下被摧毀了。幾天後,海軍又擊沉了敵人的兩艘運輸艦。可是,遠程戰鬥機卻在11日撤退了。此後,海軍再一次面臨兩年前克裡特島戰役所遇到的那種局勢。敵人掌握了制空權,而盟軍的艦隻只有在夜間活動,才不致遭到嚴重的損失。 戰鬥機的撤退,決定了勒羅斯島的命運。德軍幾乎在不受嚴重干擾的情況下,利用分散的小船隊,能夠繼續集結兵力。11月12日清晨,敵軍在強大的海上艦隊的掩護下,分別在該島的東北端和勒羅斯城東南的海灣同時登陸。敵人對該城的進攻最初被擊退了,但在當天下午,600名傘兵在阿林灣和格納灣之間的地峽降落,從而把英方防線切成兩段。為了奪回這個地峽,曾經作了極大的努力。在最後階段,駐守薩摩斯島的皇家西肯特第二團,曾被派往勒羅斯島,但是一切都晚了。他們自己也成了犧牲品。島上的三營守軍,自己沒有多少空中支援,卻遭受了敵機的猛烈轟炸;他們苦戰到11月16日的夜晚,終因眾寡懸殊而被迫撤退了。 勒羅斯島既已陷落,盟軍在愛琴海的一切希望暫時也就破滅了。英軍立即設法撤退薩摩斯和其他島嶼上的少數駐軍,並且從勒羅斯島救出殘餘的部隊。撤出的英國和希臘的部隊在1000名以上,此外,還有許多持友好態度的意大利人以及德軍俘虜。但是,盟國的海軍這次又遭到很嚴重的損失。六艘驅逐艦和兩艘潛艇被敵機和水雷擊沉,另有四艘巡洋艦和四艘驅逐艦受到了損傷。希臘海軍分擔了這些損失,他們始終英勇地參加戰鬥。 盟軍在陸上的軍事行動,開始進展得也不大順利。9月8日夜晚,當英、美軍隊從廣播中聽到了巴多格裡奧政府宣佈投降的消息後,許多士兵以為明天的戰鬥行動將會是輕而易舉的,但實際上恰恰相反。9日淩晨4時30分,克拉克的部隊開始在薩勒諾登陸。儘管對德軍陣地進行了夜間轟炸,艦艇進行了強大的炮火支援,第五集團軍仍遇到了德軍強烈的抵抗。德軍航空兵首次使用了遙控導向滑翔炸彈,對盟軍的炮火支援艦艇進行了突然的襲擊。盟軍在上陸的第一天,僅攻佔了一小塊立足點,直至11日才佔領薩勒諾,建立了一個登陸場。由於盟軍的行動極為緩慢,德軍統帥部得以調集兩個師的兵力,于13日向薩勒諾地區進行猛烈的反撲,迫使盟軍後退,並將其分割為兩部分。盟軍已面臨失敗的危險。幸好大批空軍和三個師的增援部隊及時趕到,總算保住了已奪占的登陸場。 與此同時,英軍對意大利南部的塔蘭托進行了一次成功的襲擊。亞歷山大及時利用意大利宣佈投降的有利時機,從英國第一空降師中精選了6000名士兵,前往塔蘭托執行一項似乎很冒險的任務。這支空降部隊由於缺乏運輸機,只好乘軍艦於9月9日從海上直接駛進港口,很快佔領了這個可供一個集團軍使用的大海港。 10月初,希特勒採納凱塞林元帥的建議,改變了他對意大利戰略的原有決定。在這以前,他本來主張把他的軍隊撤到羅馬的後面,而僅僅守住意大利北部。現在他命令軍隊盡可能向南面打去。他所選定的戰線,即所謂「冬季戰線」,從亞得里亞海沿岸的桑格羅河背後開始,穿過意大利崎嶇不平的山脊地帶,延伸到西海岸的加里利亞諾河口。意大利的自然特點是險峻的山脈與湍急的河流,使得這個縱深數英里的陣地非常堅固。一年來,德軍從非洲、西西裡島和意大利南部幾乎馬不停蹄地後撤,這時高興地轉過身來殺回馬槍了。 雖然冬季的來臨會嚴重妨礙盟軍的行動,但是魁北克會議作出的主要戰略決定,卻由於德國人深深地陷入了意大利戰場而得到了好處。盟軍已把橫渡英吉利海峽的進攻置於首要地位,要從意大利和地中海戰區撤出八個精銳師遣返英國,這就使意大利從此成為一個次要的戰場。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明顯意圖是,想在羅馬南面保持一條戰線,那裡的地形有利於防禦,而盟軍的裝甲部隊或炮兵的優勢卻無用武之地。這不僅可以有效地牽制盟軍,而且有利於保衛墨索里尼的搖搖欲墜的北方「共和國」。 由於戰略重點的轉移,這時意大利戰場敵我雙方力量對比已發生很大變化。在南部,盟軍11個師對抗德軍9個師,而敵人還有大約15個師在更北的地區,已知的總數達到24個師,或許多達28個師。墨索里尼還在加緊搜羅散兵游勇和徵兵抓兵,按敵人掌握的交通線足以使他們在意大利,主要是在北部地區,集結總數約60個師的兵力。德國人顯然要縮短他們在歐洲堡壘周圍的戰線,以便組成一支後備軍。這支後備軍可以用來進一步增援他們在意大利的軍隊。 對比之下,盟軍的地位就不是那麼有利了。他們在意大利本土可以使用的軍隊最高數量是:10月底12個師,11月底13個師,12月底14至15個師。以當時的人力和物力,再加快軍隊集結的淒度是辦不到的。從戰略安全上考慮,在羅馬南面建立一條穩定的戰線是必要的,而且必須獲得足夠的縱深地帶,然後福賈機場和那不勒斯港才被認為是安全的。既然如此,在羅馬北面攻佔一個堅固的防禦基地就變得迫切需要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