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麥克阿瑟 | 上頁 下頁
八四


  就這樣,麥克阿瑟的"聖誕節回國攻勢"不出4天時間就宣告破產了。28日,向來狂妄自信、獨斷專行、以常勝將軍自居的麥克阿瑟表現出少有的沮喪,他破例把沃克和阿爾蒙德從前線召到東京一起研究對策。他們得出的結論是:中國以其正規軍的精銳部隊正式參戰了,其兵力估計為20萬(實際上已達38萬);部隊有必要後退到平壤至元山一線,或乾脆撤到各自獨立的防禦陣地,在穩定戰局後再作後圖。接著,麥克阿瑟致電參謀長聯席會議,請求"由進攻轉入防禦,根據形勢不斷變化的需要,在具體地段上做一些調整。……中國軍隊是以大量而不斷增加的兵力投入北朝鮮的,任何以在志願或其他名義下進行小規模支援的說法,再也站不住腳了。我們面對的是一場全新的戰爭。"布萊德雷接到這封電報後,立即打電話給杜魯門說:"麥克阿瑟將軍打來了一份嚇死人的電報,中國人兩隻腳都踏進來了。"

  此時的杜魯門被麥克阿瑟給弄糊塗了。僅在三周前他就告過一次急,非要轟炸鴨綠江大橋,但後來似乎又風平浪靜了,於是他又精神起來,非要再次發動什麼"用以結束戰爭的總攻擊",叫嚷要在聖誕節前回國,甚至在攻勢剛剛開始就已宣佈了勝利。現在真正的災難終於降臨了,趾高氣揚的麥克阿瑟也變得垂頭喪氣了,按艾奇遜的話說是"已近乎驚慌失措"。

  實際上,在發起進攻前,美軍情報部門已搜集到並報告了有關中國志願軍在朝兵力的近乎準確的情報,並提醒麥克阿瑟說:"中國最低限度要把我軍釘住,使我陷入長期的消耗戰,而且中國軍隊有力量讓世界承認它在朝鮮存在的事實。同時,要幹的話,它也有力量擊退聯合國軍,使其只能進行防禦。"但麥克阿瑟對可能阻止其迅速實現消滅人民軍、"平定整個半島"目標的任何情報都視而不見,充耳不聞,而是一意孤行,堅持要發動這場攻勢,結果落得一敗塗地。在這種情況下,華盛頓方面除了同意撤退,還能做什麼呢?在他們致麥克阿瑟的複電中,建議他將東西兩線的部隊會合,以便封閉兩軍之間的間隙,並在橫貫半島的狹窄腰部建立一條防線。

  第二天,驚慌失措的麥克阿瑟又緊急建議華盛頓與臺灣當局聯繫,把國民黨軍"向北調動並編入聯合國軍司令部,以增強我們在朝鮮的陣地"。他收到回電說,這一建議正在加以考慮,但一時還不能做肯定的答覆,因為它涉及到"影響全世界的問題",有可能導致盟國基本陣容的分裂,而使美國陷於孤立,嚴重損害美國在遠東和聯合國中的領導地位。麥克阿瑟對這種解釋表示不能理解,特別是對當時已同中國建交的英國在使用原子彈問題上從中作梗極為惱怒,說他們膽小伯事、搞綏靖。

  此時,"聯合國軍"仍在向南潰退。志願軍大舉追擊,圍殲逃敵,基本殲滅美第2師和土耳其旅,並重創美第1騎兵師和第25師,至12月2日進至肅川、順川和成川一線,大有一舉奪下平壤之勢。東線美韓軍也受到越來越大的壓力,正在拼死突圍。在這種情況下,麥克阿瑟不得不於12月3日再次致電華盛頓,認為確保平壤已不可能,而讓東西兩線部隊會合也難實行,因此,平壤——-元山防線已不可能建立,即使能建立也太單薄。或逐次後退或佔領灘頭陣地,除此之外,別無他法。他還說他的部隊已精疲力竭,除非得到大量增援,採取積極而迅速的行動,否則,抵抗力就要下降,就沒有勝利的希望,如此不斷地消耗下去,最終將導致全軍覆滅。最後,他請求華盛頓,要根據新的敵人、新的局勢和新的戰爭這一基本判斷,作出以後能對付各種現實情況的新的政治決定和新的戰略計劃。

  對麥克阿瑟的請求,不少人一眼就看出他實際上是在要求華盛頓作出進攻中國大陸的政治決定,而這正是華盛頓要極力避免的。在那天舉行的有艾奇遜、馬歇爾和李奇微參加的參謀長聯席會議上,與會者除了認為當前首要應考慮的是保存實力,同意麥克阿瑟將部隊撤至灘頭陣地外,似乎誰也拿不出採取其他行動的方案來,也未堅持要麥克阿瑟固守防線。會後,李奇微問空軍參謀長范登堡:"為什麼參謀長聯席會議不向麥克阿瑟下命令,告訴他該幹些什麼呢?"範登堡搖著頭回答說:"那有什麼用?他不會服從命令的。我們又能怎麼樣?"李奇微憤怒地大聲喊起來:"誰不服從命令你們就可以解除他的職務,不是嗎?"聽了這話,範登堡臉上的表情令李奇微永遠也忘不了:他大張著嘴,困惑而驚愕地望著李奇微,什麼話也沒說就走開了。

  12月4日,麥克阿瑟下令放棄平壤,向三八線實施總退卻。一時間,西線"聯合國軍"在一片混亂中向南潰退,並不斷遭到志願軍追擊部隊和沿途遊擊隊的襲擊,傷亡慘重。東線第10軍也全力向興南方向突圍,企圖從海上撤至釜山。麥克阿瑟的大潰退在美國國內引起一片譁然。《時代》週刊說,"這是美軍歷史上最慘重的失敗"。《紐約先驅論壇報》說,這次潰退是一次"嚴重的軍事錯誤",它表明麥克阿瑟"不能再被認為是軍事問題的無上權威"。

  指責麥克阿瑟在作戰指揮上犯有錯誤,不是沒有道理的,它還不僅僅是一個情況判斷失誤的問題。李奇微寫道:"任何人都清楚,我們的部隊所以不顧後果地分散部署在朝鮮全境,主要原因就在於麥克阿瑟對中國人大規模介入的越來越多的證據採取了拒不承認的態度。……倘若一個人不是被榮譽迷住了心竅,他怎麼能對詳細的情報和戰場上的實際情況堅持錯誤的理解呢?……說麥克阿瑟不知道存在中國部隊或不瞭解中國部隊的能力,是根本站不住腳的。為獲准轟炸鴨綠江橋樑和滿洲基地,麥克阿瑟自己就曾提醒參謀長聯席會議,說鴨綠江一帶的中國部隊'很可能使我的部隊遭到毀滅'。"

  然而,麥克阿瑟不但拒絕承認自己的過失,相反,他把一切責任都推給華盛頓。他公開指責華盛頓沒有向他提供有關中國參戰的準確情報,抨擊杜魯門政府對"窮追敵軍"和轟炸中國東北下達的限制令,給他的勝利造成的"巨大障礙"在戰爭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如果華盛頓方面聽從了他的意見,不捆住他的手腳,他就絕不會有今天的失敗。麥克阿瑟的這些犯上言論和違反紀律的行為大大激怒了杜魯門,以致使他再次考慮撤麥克阿瑟的職。,但他再次忍住了,沒有那樣做。他解釋說:"我之所以沒有那樣做,是因為我不希望讓人們認為他是因攻勢失利而被解職的。我從來不願意在人家倒黴的時候落井下石。"但他認為需要對麥克阿瑟提出警告,以免再次發生類似事件。12月6日,他通過參謀長聯席會議發佈了一道特殊命令,規定未經國務院和白宮事先批准,任何人不得公開發表有關對外政策的談話、公報或聲明,以保證"新聞的準確性及同美國政府保持一致"。

  好像要故意同杜魯門作對似的,麥克阿瑟剛接到這項命令就發出了挑戰,向參謀長聯席會議發去一份公報,要求批准發表。該公報宣稱,他的攻勢"給敵人造成的損失是巨大的",那種"廣泛傳播的這支部隊被擊潰或遭慘敗的說法純屬無稽之談",並再次把失利的責任歸咎於華盛頓。他說他的部隊現已成功地完成了戰術撤退,正在等待"由於共產黨中國參戰而需作出的政治決策和戰略計劃"。參謀長聯席會議認為這份公報越軌過甚,並且涉及有關政治、外交、軍事政策等問題,於是未予批准。這是參謀長聯席會議第一次不留情面地回敬了麥克阿瑟,說明華盛頓方面開始對他越來越不耐煩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