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麥克阿瑟 | 上頁 下頁
六五


  緊接著,盟軍總部根據麥克阿瑟的改革設想發佈了一系列有關民主化的具體指令,其中包括解散財閥和解放農民等重要內容。幾十年來,日本約80%的工業和金融財富控制在像三菱、三井、住友、安田這樣的大財閥手中。麥克阿瑟及其總部人員認為,這些大壟斷公司是30年代一切罪惡之源,是專制主義、軍國主義的化身。它們利用戰爭牟取暴利,左右國家政治和國民生活。要使日本非軍事化,就必須解散財閥。但這項措施起初卻遭到日本方面的抵制。

  日外相吉田茂在10月19日的一次記者招待會上稱,日本的經濟機構是由這些財閥建立起來的,日本國家的繁榮也是這些財閥帶來的,沒有財閥日本的經濟就不能運行。由於日方所持的這種消極立場,此項工作遲遲未能展開。直到1946年4月,在佔領當局的逼迫下,日本政府才成立"持股公司整理委員會",開始對主要財閥的財產進行調查和核算。根據調查結果,日本政府分批公佈了持股公司名單。同時,佔領當局也公佈了財閥家族名單,並規定財閥必須交出所控制的股票,其家族成員一律退出財界,免去其在公司中的職務。但這項工作可謂雷聲大、雨點小。面對日本經濟的緩慢復蘇和日本政府的消極立場,美國人逐漸改變了原來的強硬態度。最後,實際上被解散的財閥和公司與原定的數字相差甚遠。1951年7月,日本政府宣佈解散財閥的工作結束。此後,許多相關的法令也相繼被廢止。這項工作雖然進行得虎頭蛇尾,但通過限制財閥的經濟活動,達到了改變其原有功能與結構、削弱其原有權勢的目的。

  接下來便是對作為日本國教的神道教開刀了。神道教系從日本原始宗教發展而來,最初以祖先崇拜為主要內容,信仰多神,特別是作為太陽神的皇祖神——天照大神。天皇被認為是天照大神的後裔並是其在人間的代表,皇統就是神統,即所謂"神皇一體"、"祭政一致"。日本軍國主義分子利用該教煽動民族主義狂熱情緒,鼓吹以日本為中心,建立以神道教為統治思想的"大東亞新秩序",並宣稱每個臣民一生中的最高目標就是為天皇效忠至死,死後便可以成神。為了剷除日本軍國主義的這一思想根基,盟軍總部於12月15日下令禁止日本政府對國家神道的保護、支持和資助,並希望天皇自己出面聲明他不是神。

  1946年1月1日,天皇以新年詔書方式發表"凡人宣言",宣佈:"朕與爾等國民之間的關係始終是立足於相互信任和愛護之上的。這種關係並非簡單地產生於神話和傳說,也不是因把天皇奉為神聖,從而使日本國民優於其他民族並註定要統治世界這種空想觀念而產生的。"同一天,麥克阿瑟也發表新年致辭,對天皇的"凡人宣言"表示歡迎,指出它將對日本國民的民主化發揮指導作用,同時聲明:"軍國主義、封建主義禁錮人們身心的枷鎖已被解除,思想控制和教育的濫用已不復存在。現在人人都享有宗教信仰自由和言論自由的權利而不受無理的壓抑了。"很快,一切有關神道教的宣傳品、標誌物、紀念碑和節日等都被禁止或拆除。麥克阿瑟之滅神道教,目的是要徹底給日本人換腦子,用西方的基督教來填補這一空白。他一有機會就請求那些前來訪問的基督教牧師留在日本,並對他們說:"最好能把更多的傳道士帶到這裡來,那樣,我們就能把更多的佔領軍送回國內去。"

  接著,麥克阿瑟又馬不停蹄地開始了清洗軍國主義分子和審判戰犯的工作。1946年1月4日,盟軍總部向日本政府提交了一份清洗計劃,列舉了要求"罷免和清除"的七類人:第一類為戰犯;第二類為職業軍人和陸海軍部特別警察和官吏;第三類為極端民族主義、暴力主義和秘密愛國團體的主要成員;第四類為參與大政翼贊會、翼贊政治會和大日本政治會活動的主要分子;第五類為同日本擴張有關的金融機構和開發機構成員;第六類為佔領地行政長官;第七類為其他軍國主義者和極端民族主義者。

  上述人員均被要求免除公職,剝奪其競選議員的資格,以排除其對政治的影響。此項計劃清洗的範圍之大、人員之廣、影響之深,使日本人感到震驚。別的不說,單是幣原內閣成員就有5人屬￿被清洗之列。幣原想以總辭職來抵制這一計劃,但被頂了回去,只得以改組內閣度過危機。為實施清洗計劃,威洛比的情報處成了蓋世太保式的行動機構,到處調查日本人的經歷。前六類範圍清楚,容易判別;最後一類人的標準就不好掌握了,弄得許多沾邊的日本人提心吊膽。

  至1948年3月清洗工作完成時,總共約有20萬人被開除公職(其中包括1800名財閥家族成員),約1300個政治或半政治性的極端民族主義團體被解散。這20萬人是個不小的數字,而且大多數是有文化有才幹的人。他們雖然沒有進監獄,但卻丟了飯碗,因此引起普遍不滿。麥克阿瑟後來寫道:"我很以為這種做法未必明智,因為這往往會失去許多有才幹的從政人員,而他們在組織一個新日本過程中是很難被取代的。"但不管怎麼說,這種清洗在當時是必要的,它畢竟淨化了日本政界,使許多沒有政治污點的新人上臺執政,對推動改革起了重要作用。至1951年《對日和約》締結後,對被清洗者的所有禁令才被解除。

  1月19日,盟軍總部發佈特別通告,宣佈成立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以對日本戰犯進行審判。在該法庭於5月正式開庭前,麥克阿瑟即指令在馬尼拉成立特別軍事法庭,對山下奉文和本間雅晴等戰犯進行審判。山下在麥克阿瑟進攻呂宋島時曾下令軍隊撤出馬尼拉,但他未能阻止留守日軍的暴行,這一點特別令麥克阿瑟憤恨。當審訊還在進行時,麥克阿瑟致電法庭,認為沒必要拖延時間,要求迅速結案。結果,法 庭於2月間判處山下死刑。山下不服,提出上訴。9名法官中也有2人提出異議,認為這是利用法律來達到復仇的目的。麥克阿瑟在複審時表示找不到有什麼可"從輕發落之處",其判決是無可非議的。

  3月23日,"馬來亞雄獅"山下奉文赴刑。本間被認為是製造"巴丹死亡行軍"的罪魁禍首。日本人是在戰後才得知這一事件真相的,天皇知道後馬上剝奪了本間的軍職和各種勳章。像山下一樣,他被匆匆判處死刑。本間的辯護律師和墨菲法官對判決結果提出抗議,認為這是一次極不正常的審判。本間的夫人甚至親自去向麥克阿瑟求情。但在複審書中,麥克阿瑟認為"被告以軍事權力和軍事必要性為名,集體消滅那些不能再為戰爭出力的人,其罪行之兇殘與危險已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如果被告不應得到這種判刑結局的話,那麼司法史上就沒有什麼人應得到這種結局的了。"5月3日,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東京正式開庭,對28名主要戰犯進行起訴。審判一直持續到1948年11月12日,期間有兩人死亡,一人因病終止審判。最後包括東條英機在內的7名戰犯被判死刑,16名被判無期徒刑,其餘兩人為有期徒刑。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