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麥克阿瑟 | 上頁 下頁 |
五七 |
|
隨著歐戰的結束和對日戰爭的節節勝利,美國的決策者們加緊了對日本本土進攻的準備。但在由誰來指揮這次戰役的問題上,他們又遇到了那個令人頭疼的老問題:是建立統一指揮還是維持現狀?維持現狀顯然不可取,因為作戰目標只有一個。但若建立統一指揮,這個指揮者是麥克阿瑟還是尼米茲?按原來的作戰區域劃分,日本在尼米茲的管轄區內,但進攻日本又主要是陸上作戰,陸軍部和麥克阿瑟都不願在其中充當配角。最後,羅斯福總統在他于4月12日逝世前做了這樣的折衷安排:在進攻日本的作戰中,麥克阿瑟將指揮太平洋戰區的所有地面部隊和戰術航空兵部隊,尼米茲將指揮包括第7艦隊在內的所有海軍部隊。兩個人誰也沒當上總指揮,他們原來的各自獨立的指揮權實際上讓參謀長聯席會議收了回去。這種安排於4月3日由參謀長聯席會議以指令形式下達給麥克阿瑟和尼米茲。附帶的一項指示是,目前兩個人仍按舊的指揮關係完成各自的戰鬥任務,如何過渡到新的體制,應逐步進行,共同協商。 4月13日,薩瑟蘭代表麥克阿瑟前往關島會晤尼米茲,商討過渡事宜。薩瑟蘭告訴尼米茲,麥克阿瑟建議盡可能快地全部接管尼米茲指揮的地面部隊。但尼米茲希望在地面部隊完成作戰任務後再交給麥克阿瑟指揮,以免引起混亂,影響任務的完成。他還謝絕了麥克阿瑟請他負責西南太平洋戰區海上作戰指揮的建議,只同意像原來那樣承擔支援任務或把直接參戰的部隊調歸麥克阿瑟指揮,以免給人以事實上成為麥克阿瑟部屬的印象。結果,薩瑟蘭空手而歸。這以後,雙方參謀人員又進行了多次接觸,仍無結果。最後,尼米茲於 5月15日親赴馬尼拉與麥克阿瑟直接商談。在兩天的會晤中,尼米茲發現麥克阿瑟還是通情達理的。他們解決了絕大部分遺留問題,一致否定了任何地面部隊不得歸海軍將領指揮的提法,共同簽署了進攻日本的作戰計劃,規定進攻部隊只由一名指揮官指揮,上陸時由海軍將領指揮,上陸後由陸軍將領指揮。5月25日,參謀長聯席會議發佈進攻九州的"奧林匹克"計劃和進攻本州的"王冠"計劃。前者將於11月1日由克魯格的第6集團軍實施,後者將於12月1日由艾克爾伯格的第8集團軍和歐洲調來的第1集團軍實施。 此時,沖繩戰役終於打破僵局。巴克納中將指揮他的第10集團軍從東、西兩翼迂回,對日軍主要防禦陣地形成包圍態勢。其間,哈爾西再次換下斯普魯恩斯,指揮第3艦隊擺脫了對沖繩島的"被動防禦",於6月初對九州進行了空襲。不幸的是,颱風再次襲擊了第3艦隊,"匹茨堡"號巡洋艦被打掉了艦首,其他32艘艦隻也受到程度不同的破壞,142架飛機被摧毀。這次颱風襲擊使哈爾西再遭非難,差點被解除職務。6月22日,沖繩島戰役終於宣告結束。在這場長達83天的戰鬥中,日軍約有9萬人被擊斃, l萬人被俘,另有10萬平民被打死。美軍傷亡約6.5萬人(其中亡1.3萬人);26艘軍艦被炸沉,368艘被炸傷。美軍在這次戰役中的損失超過了太平洋戰爭中的歷次戰役。雖然付出了這樣高的代價,但奪取沖繩的戰略意義卻是巨大的:它使美軍獲得了進攻日本本土的立足點,並可加強對日本的戰略轟炸和海上封鎖。最重要的是,它迫使日本面對不可避免的失敗而不得不採取早日投降的對策。 在西南太平洋戰區,婆羅洲戰役仍在激烈地進行。離預定的進攻日本本土還有5個月時間,麥克阿瑟在馬尼拉幾乎無事可做。他不甘寂寞,決定親臨婆羅洲前線進行巡視。6月3日,他在艾克爾伯格陪同下登上"博伊西"號巡洋艦南下。他們大致沿著1942年逃出科雷希多時的路線,先到民都洛,然後到棉蘭老,接著又去了宿務、內格羅斯和巴拉望。艾克爾伯格中途返回棉蘭老,繼續指揮那裡的戰鬥,由肯尼接替他陪麥克阿瑟前往婆羅洲。6月8日,麥克阿瑟一行離開巴拉望,前往文萊視察將在那裡進行的登陸。 " 6月10日,澳軍在未遇多大抵抗的情況下順利上陸,並向腹地推進。登陸兩小時後,麥克阿瑟和肯尼等也上了岸。附近仍有日軍不斷射擊的槍聲,這使肯尼感到非常緊張。但麥克阿瑟卻無所顧忌地大步往前走,顯得很開心,還不時地同士兵們交談。這時,一位一直跟在麥克阿瑟身旁的攝影記者被敵人的一顆子彈擊中了肩膀,肯尼借此強行把麥克阿瑟拉回到艦上。第二天,他們又上了岸,坐上一輛吉普車"去尋找更多的麻煩"。他們來到叢林深處,被一位澳大利亞軍官擋住了去路。麥克阿瑟表示抗議,仍要往前走,但那位軍官不聽邪,就是不放行,還說這是他生平頭一回看見一位總司令當尖兵。結果,他們在附近轉了一圈,最後覺得再沒什麼可看的了,才返回"博伊西"號。 6月12日,"博伊西"號經和樂島和棉蘭老北返。麥克阿瑟回到馬尼拉後,正趕上哈爾西從萊特前來見他。這是他們一年來的首次晤面,自然異常高興,一起共進了午餐,並談起仍在進行的沖繩島戰役。麥克阿瑟批評這次戰役代價太高,太浪費,認為與其用正面強攻去消滅敵人,不如以逸代勞,建立防禦陣地,將敵人困死。哈爾西則批評斯普魯恩斯對艦隊的使用不當,認為他不是用其對日本本土進行戰略襲擊,而是束縛於沖繩附近進行消極防禦。他們談得非常投機,情緒都很激昂。 6月中旬,澳軍在打拉根登陸成功後,開始準備在婆羅洲的巴厘巴板實施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登陸作戰。巴厘巴板是著名的石油產地,日軍在此建有最堅固的水際灘頭防禦工事,佈設了大量水雷和障礙物,並在岸灘後面的高地上配置了火炮以封鎖灘頭陣地。為摧毀這些工事和障礙物,盟軍在登陸前16天就開始了艦炮火力準備,共發射16萬發炮彈,為西南太平洋部隊實施預先火力準備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一次。期間,掃雷艇和水下爆破隊完成了登陸水域的清除任務。6月27日,麥克阿瑟為觀看巴厘巴板的登陸情況而再次乘"博伊西"號南下。 7月1日,登陸行動剛開始不久,麥克阿瑟即命令馬上派一艘汽艇來送他上岸。但負責作戰的海軍將領認為當時灘頭正處於敵人的炮火之下,因此未按預定時間派汽艇來。麥克阿瑟讓手下人告訴這位將軍:"立刻派汽艇來!"5分鐘後,汽艇果然來了。上岸後,他在一個離日軍陣地不到200碼的高地上駐足,與戰地指揮官一起查看地圖。這時,日軍一挺機槍向他們射來,濺起一片塵土。其他人都臥倒在地,唯有麥克阿瑟仍站在那裡若無其事、一動不動地還在看地圖。 末了,他把地圖交還給那位軍官,並指著附近的另一個高地說:"我們去那裡看看。"當他們從高地上下來時,那挺機槍又掃射過來,打落了他們身旁樹上的樹葉。麥克阿瑟轉身對那位指揮官說:"順便提一下,我想最好派幾個人幹掉那挺機槍,免得它傷了什麼人。"過後,美國的一家報紙以《臥倒,將軍,臥倒!》為題,強烈呼籲麥克阿瑟"下次再發生這樣的情況,聽到臥倒的命令後,可別再站著不動了",以免帶來毫無意義的犧牲。該文還諷刺說:"您真以為危險是那麼甜滋滋的,她的臉蛋是那麼白哲,使您沉迷不能自拔嗎?常識斷定應該臥倒,您就要臥倒。您不必使您的士兵信服您是一位勇士。您不必使我們這些納稅人和戰爭債券的購買者信服。"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