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麥克阿瑟 | 上頁 下頁 |
三五 |
|
◎第十一章 籌劃反攻 臺上平靜台下忙,你調兵來我遣將; 兩位主角爭登場,只好同台把戲唱。 話說麥克阿瑟自巴布亞戰役勝利後,精神為之大振,一掃自巴丹失敗以來的抑鬱心情。如今已經63歲的他,依然精神矍鑠,腰杆筆直,步履輕快。勝利的喜悅使他又恢復了以往的幽默感,甚至在記者招待會上同老記者們打趣,開玩笑。他在布裡斯班的司令部辦公室是一間莊重簡樸的房間,除了一張寫字臺、一把躺椅、一個書櫃、幾把椅子和牆上掛的華盛頓和林肯像外,幾乎沒有什麼其他擺設。他把家安置在一家專為軍事要員經營的飯店,高級軍官大都住在那裡。瓊如今在理家方面又有了長進,她開始為麥克阿瑟做起飯來,儘管手藝不太高明,但畢竟比餐廳裡單調的菜譜更合丈夫的胃口。 麥克阿瑟的生活習慣一直沒有多大改變。他有嚴格的作息時間表:何時起床、何時吃飯、何時上班、何時睡覺……。他只練健身操,除此之外就是不停地踏步,無論是在辦公室和起居室,還是在飛機和甲板上,無論是平時還是戰時,他每天總要這麼走上幾英里。他還有一個幾乎雷打不動的習慣,那就是午睡。他認為他的健康身體就是得益於睡午覺。 他在下屬面前依然保持著那種可敬而不可近的姿態,冷淡而孤傲。幾乎無人敢到他家裡去打擾他,唯一的例外是熱情豪放、滿不在乎的肯尼將軍。肯尼與麥克阿瑟住在同一飯店裡,他每想起一個好點子就去敲麥克阿瑟的門,有時一談就是深夜,弄得坐在一旁的瓊常常聽著聽著就睡著了。他有時到外面走走,目的只是讓士兵們知道他們的司令官與他們在一起。在士兵們眼裡,他不是一個和藹可親而令人愛戴的人,而是一個威嚴肅穆而令人敬畏的國王。他沒有艾森豪威爾那種具有感染力的笑容,也沒有巴頓那種火焰般的熱情。他很少與士兵們交談,認為那是下級軍官們的事情。 巴布亞戰役後,麥克阿瑟開始思考下一步作戰行動,這一行動本來早在半年前就該實施了。日本人雖然在布納吃了敗仗,但他們仍佔據著新幾內亞的大部分地區,仍佔據著萊城和薩拉馬瓦這兩個堅固基地,仍佔據著拉包爾這一戰略防禦和支援中心。麥克阿瑟的司令部對目前能否奪取上述要地表示懷疑,認為只有加強地面部隊和作戰飛機,才有可能進行下一步的進攻。對此,麥克阿瑟也有同感,認為僅靠大膽地以有限兵力攻佔這些據點是不夠的,因此他打電報給馬歇爾,再次要求向西南太平洋方向增援部隊。 在華盛頓,軍事首腦們也意識到,同盟國最近的勝利使他們有必要再次檢討其全球戰略,為歐洲及太平洋戰爭制訂長遠計劃。早在瓜島戰役和巴布亞戰役結束前的1943年1月中旬,羅斯福總統即率領他的參謀長們前往摩洛哥西海岸的卡薩布蘭卡去會晤他的英國盟友。在那次會議上,美英兩國的參謀長們在戰略問題上又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爭論。英國人熱衷於把地中海攻勢擴大到"軟腹地帶"意大利,而要求將進攻法國的計劃再推遲一年,並希望在太平洋打有限的戰爭。美國人則熱衷於在法國北部開闢第二戰場,反對任何將地中海攻勢擴大化的建議,並要求在太平洋加強攻勢,以免給日本任何喘息的機會。金認為,盟國的人力物力目前只有15%投入太平洋戰場,這遠遠不足以阻止日本鞏固其初期勝利。 馬歇爾在太平洋問題上是同金站在一起的,他甚至威脅英國人說,如果太平洋戰場不能得到盟國30%的人力物力,那麼"美國就有必要遺憾地撤回對歐洲戰區所承擔的義務"。英國人也不甘示弱,認為任何擴大太平洋攻勢的行動,都只能是對盟國"歐洲第一"戰略的顛倒,必然會削弱對德國的進攻。兩家針鋒相對,各不相讓,上升的肝火屢屢使會議達到破裂的邊緣。最後,雙方終於在兩國參謀長馬歇爾和迪爾的努力下制訂了一項"原則上一致"的協議,英方接受了美方擴大太平洋攻勢的建議,美方也接受了英方擴大地中海攻勢的建議。羅斯福和丘吉爾接受了這個措詞巧妙而含糊的協議。在1月24日的最後一次會議結束後,羅斯福向記者們宣佈,盟國將迫使軸心國軍隊"無條件投降"。這一聲明無論對同盟國方面還是對軸心國方面來說,無疑都是一種壓力。對同盟國來說,它意味著政治解決已被完全放棄,必須傾其全力消滅敵人;對軸心國來說,它意味著已無別的道路可供選擇,必須傾其全力抵抗到底。 根據卡薩布蘭卡會議的協議,盟軍在亞洲及太平洋戰場為保持對日本的壓力,將在日本控制地區的四周發動一系列平行攻勢,即在西南太平洋進攻所羅門群島和新幾內亞;在中太平洋進攻特魯克群島和關島;在北太平洋進攻阿留申群島;在東南亞進攻緬甸。根據下一階段進攻拉包爾的計劃,麥克阿瑟將擔任全面指揮,包括負責南太平洋戰區的作戰行動。 為迎接反攻,華盛頓方面應麥克阿瑟的請求,派來了陸軍中將沃爾特·克魯格前來澳大利亞擔任新組建的美國第6集團軍司令。在理論上,克魯格應向布萊梅負責,但實際上他只向麥克阿瑟負責。這樣,布萊梅就失去了對美軍部隊的直接指揮權,同時也給布納戰役的功臣艾克爾伯格增加了一個新的上司,這不能不說是對這兩個人的又一次排擠。現在第6集團軍除了下轄由32師和41師組成的第1軍外,還指揮曾在瓜島戰役中威名遠揚的第1陸戰師。 克魯格出生在德國,1889年8歲時遷居美國,參加過美西戰爭和第一次世界大戰。在麥克阿瑟擔任陸軍參謀長期間,他曾是作戰計劃處處長,兩個人可算是老交情了。克魯格被認為是美軍中第一流的戰略家和戰術家,他沒進過什麼學校,是靠自我奮鬥成材的。麥克阿瑟喜歡克魯格堅韌不拔的精神,在回憶錄中,他稱克魯格是一位卓越的陸軍指揮官,但"歷史並沒有對他的偉大性給予應有的榮譽"。他對克魯格的評價是:"攻擊時迅速準確,防禦時堅韌果敢,勝利時謙遜克制,我不知道他失敗時會是什麼樣,因為他不曾打過敗仗。" 在海軍中,麥克阿瑟也有了新的依靠。還在巴布亞戰役進行時,他的海軍司令部就發生了一系列人事變動,阿瑟·卡彭德中將接替利裡擔任西南太平洋戰區海軍司令。卡彭德雖然能力差些,但起碼不像利裡那樣經常與麥克阿瑟鬧彆扭。麥克阿瑟在海軍中的另兩個新夥伴是潛艇部隊的指揮官,一個是小查爾斯·洛克伍德少將,一個是拉爾夫·克裡斯蒂上校。洛克伍德負責指揮澳大利亞西海岸弗裡曼特爾基地的20艘艦隊潛艇,他一上任即著手清除那些曾讓麥克阿瑟大為失望的膽小如鼠的艇長,對那些擊不中目標的魚雷進行試驗,但成效甚微。膽小怕事的艇長還是不少,魚雷的毛病也未最終解決。洛克伍德看不起卡彭德,與他合作不來。好在1月底,尼米茲的潛艇部隊司令死于空難,他便被調去珍珠港接管那裡的潛艇部隊。 克裡斯蒂起初掌管布裡斯班基地的11艘舊式潛艇,主要承擔戰術任務。這些近程潛艇使用的是不同類型的魚雷,效果要比艦隊潛艇使用的好一些,因此也取得一定的戰果,有效地支援了瓜島和巴布亞戰役。麥克阿瑟為克裡斯蒂所取得的戰績欣喜若狂,對潛艇的興趣越來越濃,甚至經常同克裡斯蒂一起研究部署潛艇戰術,同他建立了職業上的親密關係。在洛克伍德調走後,克裡斯蒂便前往弗裡曼特爾接任潛艇部隊司令職務,並晉升為少將,而曾在林加延灣無所作為的詹姆斯·法伊夫則被派去指揮布裡斯班基地的潛艇。法伊夫看來比以前有所長進,他在新幾內亞北海岸部署的幾艘潛艇根據密碼破譯人員提供的情報,成功地襲擊了日軍的一支小型護航隊,擊沉3艘軍艦;此外,他還以新得到的25艘作戰巡邏艇擊沉了18艘敵艦。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