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麥克阿瑟 | 上頁 下頁 |
二四 |
|
不幸的是,華盛頓的決策者們的確已經做出了這個決定,雖然他們開了那麼多的支票,但可惜都是空頭的。馬歇爾甚至告訴麥克阿瑟說:"我們滿懷希望,在馬來屏障迅速部署佔優勢的空中力量,將會切斷婆羅洲以南的日本交通線,並使盟軍能夠在菲律賓南部發動進攻……你所贏得的每一天時間,對於為達到我們的目的而集中必要的勢不可當的力量,都是至關重要的。"但這不過是一種安撫軍心的大話而已。無論美國還是它的盟國,都沒有意向來實施這個計劃。決策者們早已制定了"先歐後亞"的全球戰略,大批軍事力量都將集中到遠離巴丹半島的另一個半球上去。就在馬歇爾做出上述保證不久,負責遠東戰場的艾森豪威爾將軍終於打消了向遠東派遣救援運輸艦隊的各種設想,他在報告中說,那樣做是"完全不合理的"。陸軍部長史汀生沮喪地寫道:"人總有死的時候。"這實際上等於宣判了麥克阿瑟及其部下的死刑。 1月9日,日軍第65旅開始向阿布凱防線發動進攻,但被巴丹守軍的猛烈炮火擊退。奉命越過納蒂布山從翼側迂回美菲軍防線的日軍一個團陷入熱帶叢林中不能自拔,損失慘重,被迫停止進攻。第二天,麥克阿瑟收到日軍總司令部的一封信,聲稱:"你清楚地意識到你的命運已定,末日將臨。問題是你還能抵抗多長時間。你已經只有一半給養了。我欽佩你本人和你的軍隊的鬥志,你的軍隊一直英勇地進行戰鬥。你的聲望和榮譽已經保住了。可是,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流血和挽救你的部隊,我們奉勸你投降。同時,我們將繼續我們的攻勢,因為我們不願意給你抵禦的時間。" 對這封勸降信,麥克阿瑟輕蔑地一笑了之,不予理睬。但他同時也不得不面對日益嚴重的形勢。給養在一天天減少,最後甚至把每天的配給量減少到正常量的l/3-1/4。軍馬沒有飼料可喂了,溫賴特將軍含著眼淚下令把所有的馬都殺了。麥克阿瑟再次打電報給華盛頓求援,並希望海空軍能來一次突擊,在日軍尚未完全佔領的棉蘭老島登陸,然後空軍從那裡攻擊呂宋島上本間的部隊,海軍則護送增援部隊登上巴丹半島,以解救那裡的守軍。這項進攻建議顯然與當時美國政府的既定戰略,即在太平洋戰場取守勢的決策不合拍,當然得不到響應了。美國政府當時只能顧一面,但困在巴丹和科雷希多島上的人們卻不能理解這一點:美國的直接敵人不是日本鬼子嗎?當"東京玫瑰"電臺日復一日地廣播說,美國的援助正在大量運往英國和蘇聯時,巴丹人大惑不解,甚至連奎松總統聽到後也目瞪口呆,麥克阿瑟則更是氣憤無比。 1月12日,日軍恢復對巴丹的進攻,集中力量攻擊帕克的右翼防線,並一度突入守軍陣地。帕克很快組織了一次反攻,才基本穩住了防線。1月15日,麥克阿瑟為了鼓舞部隊士氣,發佈了一道命令:"美國的援助正在途中。數以幹計的兵員和數以百計的飛機正在調運……我們在巴丹的部隊比進攻我們的日軍要多得多……我們戰鬥,就會勝利;我們撤退,就會毀滅。"他明知道援助是不見影的事,但他不得不用謊言來安定軍心,像華盛頓以此來安慰他那樣。那"數以幹計的兵員和數以百計的飛機"在哪裡?連他自己也不知道。他為這種明顯的謊言而感到不安,甚至不敢再去見他手下的官兵,以免處於一種尷尬的境地。而饑腸轆轆的士兵們對這種謊言似乎也看破了,越來越感覺到他們已經被拋棄了。他們用粉筆在鋼盔上劃上V字,不是代表"勝利"(victory),而是代表"炮灰"(victim)。晝夜不停的戰鬥,快把他們的銳氣消磨光了,因食品和藥品缺乏而造成的非戰鬥減員在直線上升。絕望的情緒在滋長蔓延。他們忿忿地唱道: 我們是巴丹的棄兒郎, 沒有爹沒有娘, 山姆大叔也不知去向。 無親朋,無依靠, 沒有槍來沒有炮, 無人過問無人要! 1月17日,日軍對溫賴特的左翼防線發起猛烈攻擊,雙方展開艱苦的拉鋸戰。到1月20日,日軍突破帕克部隊的右翼防線。第二天,阿布凱防線開始崩潰。薩瑟蘭參謀長在視察前線後,向麥克阿瑟建議將部隊撤到半島中部馬裡韋萊斯山腳下的第二道防線。麥克阿瑟接受了這項建議,於1月26日完成撤退行動。之後,他打電報給馬歇爾,表示要"血戰到底,與陣地共存亡"。 日軍在拿下阿布凱防線後,推進速度也侵了下來。本間的部隊經過一個多月的作戰也已筋疲力盡,漸漸失去攻擊力而於28日被迫停止進攻。本間甚至考慮不再進攻,而改取繞過巴丹的方案,但大本營決定在第14集團軍得到增援後,繼續發動大規模攻勢。 在日軍發動新的攻勢前,巴丹前線出現了兩個月的休戰狀態。雙方的行動只限於巡邏和警戒,偶爾有小規模的衝突和炮擊。可以設想,若美菲軍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反守為攻,那麼局勢很有可能發生轉變。麥克阿瑟後來寫道:"只要援助能夠到達菲律賓,哪伯是小規模的,只要能夠提供有限的增援,結果就一定是一次成功。"然而,華盛頓許諾的援助在哪裡?可憐的巴丹大兵們此時蹲在散兵坑裡忍饑挨餓,疾病纏身,哪裡還有反攻的力氣?他們的食物配給量如今只夠延緩死亡的份。不少人得了夜盲症,還有些人得了瘧疾、痢疾、腳氣和革熱病。到2月中旬,因各種疾病而喪失戰鬥力的人員在急劇增加,只有55%的人被認為尚有戰鬥力! 相比之下,科雷希多島上的人日子要好過多了。實際上,說華盛頓一點也未做援助的努力也委實有點冤枉。儘管決策者們在戰略指導上已經放棄了菲律賓,但陸軍部的官員們卻從來也未放棄援助菲律賓的嘗試。前陸軍部長帕特裡克·赫爾利在澳大利亞曾組織艦隻突破日軍封鎖,但大都未成功,只有幾艘小船把幾千噸救援物資偷運到科雷希多島。此外,麥克阿瑟為最後固守科雷希多曾下令把巴丹半島上貯備的部分食物運往該島。這樣,在巴丹士兵的食物配給量已經減少到1/4時,科雷希多島上的人卻仍能得到全額定量!而且,自從麥克阿瑟1月6日視察巴丹後,再未在前線露過面,這更加激起士兵們的不滿。當時巴丹前線謠傳麥克阿瑟在科雷希多過著王公般的生活,並流傳著一首發洩其忿恨的歌謠: 麥克阿瑟狗,躲在地下面; 不怕遭空襲,不怕挨炸彈。 麥克阿瑟狗,吃喝在巴丹; 且看他部下,餓死無人管。 其實,這與實情並不相符,不免冤枉了麥克阿瑟。他的司令部雖然在隧道裡,但他卻把家仍安在地面上,經常冒著遭空襲的危險。每次空襲警報一響,瓊便帶著阿瑟奔向一英里遠的隧道,而麥克阿瑟不是穩坐在家中,就是跑到外面去看個究竟。有一次,他正在家中辦公,日軍飛機又來空襲,子彈穿過窗戶打在麥克阿瑟身邊的牆上。他的副官驚慌地沖了進來,發現他仍鎮定自若地在工作,好像什麼事也沒發生一樣。看到副官進來,他從辦公桌上抬起頭來問:"什麼事?"副官驚魂未定地說:"謝天謝地,將軍,我以為你已被打死了。"他回答道:"還沒有,謝謝你進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