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麥克阿瑟 | 上頁 下頁 |
二三 |
|
◎第七章 困守巴丹 饑腸轆轆守巴丹,望眼欲穿盼軍援; 麥克氣憤無人管,鬱鬱南下心不甘。 1941年的聖誕節,白宮失去了它往年的歡樂氣氛,令人沮喪的消息紛至遝來:美、英軍隊在馬來亞、新加坡、菲律賓和荷屬東印度①節節失利,威克島失守,香港淪陷……然而,在遙遠的克里姆林宮,蘇軍最高統帥約瑟夫·斯大林卻出人意料地發出了節日的歡呼。在那裡,德軍78個師180萬人對莫斯科的大規模進攻,終於在距冰雪覆蓋的克里姆林宮不到20英里的地方被擋住了,並且很快遭到蘇軍的大反攻。和當年的拿破崙一樣,希特勒征服俄國的美夢在莫斯科城下徹底破產了。 ①即今印度尼西亞;當時為荷蘭殖民地。——作者 在菲律賓的馬尼拉飯店,剛剛被提升為陸軍上將的麥克阿瑟在聖誕之夜把他的副官錫德尼·赫夫中校叫來說:"錫德,帶上瓊和阿瑟,我們準備去科雷希多。"科雷希多是一個面積只有1700英畝的蝌蚪形島嶼,像一個瓶塞一樣坐落在馬尼拉灣入口處,北距巴丹半島只有2英里,駐有4000人的作戰部隊和4000名非作戰人員,外加2000名平民。島上山巒起伏,隧道縱橫,部署有42門大炮和迫擊炮。只要守住這個島嶼,日軍就無法通過和利用馬尼拉灣。赫夫接令後很快找來一輛卡車。 他們裝上一些生活必需品,然後匆匆趕往碼頭,登上"唐埃斯塔班"號客輪,前往科雷希多島。同行的還有奎松總統一家及其他菲律賓政府官員,美國高級專員弗朗西斯·塞爾一家,以及麥克阿瑟司令部的參謀們。船上乘客們的沮喪心情與馬尼拉的月下美景形成了鮮明對照。一個美國軍官獨自唱起《平安夜》。在科雷希多,麥克阿瑟為能直接觀察戰場情況,把司令部設在島上最高山丘的頂上。然而沒幾天,日軍的轟炸機就把山頂上的營房夷為平地,迫使麥克阿瑟不得不把司令部移到山腳下靠近岸邊的馬林塔隧道中。 與此同時,退守巴丹的計劃正在加緊進行。按照計劃,在南線部隊和馬尼拉的戰略預備隊向巴丹撤退時,溫賴特將軍將從林加延灣到巴丹半島的各條戰線上,對南下的敵人進行阻擊;同時,勤務部隊要緊急動員,向巴丹運送盡可能多的給養和彈藥。 在馬林塔隧道的總司令部裡,麥克阿瑟像一頭關在籠子裡的獅子,來回地踱著步子。他不時地向戰地指揮官們下達命令;力圖把他的部隊從日軍的鉗形攻勢下解救出來,並於26日宣佈馬尼拉為不設防城市。溫賴特將軍在整個撤退過程中起了關鍵作用,他把被打散的北呂宋部隊集合起來,建立五道臨時防線,且戰且退,同時命令工兵部隊炸毀橋樑、設置路障、破壞道路,有效地遲滯了日軍的推進速度。與此同時,南線部隊利用車輛快速通過馬尼拉城進入巴丹,並迅速構築防線,從而成功地實現了"遠東敦刻爾克撤退"計劃。在整個行動中,美菲軍損失很小,共有9個師8萬人,外加2.6萬難民撤到巴丹半島。 實際上,這個連日本人也大加稱讚的"偉大的戰略行動"之所以能順利完成,是由於他們犯了其德國盟友在敦刻爾克所犯的類似錯誤。日軍一直以奪取馬尼拉為首要目標,而忽視了運用空中優勢摧毀美菲軍隊撤退必經之路——卡隆比特河上的兩座橋樑。當時,正在潰退的美菲軍隊與成群的老百姓奪路而逃,接連幾天,各種車輛在這兩座橋上擁擠不堪,軍隊被堵在遠遠的後面。等到日本人發現這一失誤,拼命想切斷這兩座橋樑時,為時已晚。麥克阿瑟投入了他最後一支坦克預備隊,以高昂的代價成功地阻止了日軍的企圖。1月1日淩晨,當最後一批部隊連滾帶爬地撤到河對岸時,溫賴特將軍看著從後面追上來的日本兵,下令道:"炸掉它!"6點15分,隨著兩聲巨響,卡隆比特河上的兩座大橋墜入河中。 1月2日,日軍進佔馬尼拉,在原美國高級專員官邸升起太陽旗。本間將軍錯誤地認為拿下馬尼拉就意味著菲律賓的投降,但由於他未能實現包圍分割、最後殲滅麥克阿瑟部隊的企圖,使他用了比原來計劃多4倍的時間才制服了那些"頑固的巴丹雜種",從而打亂了日軍進攻的時間表,使美軍得以有時間在澳大利亞組織防禦,並使美國國內人心鼓舞、士氣大振。麥克阿瑟在談到這一點時十分得意,認為向巴丹撤退的決定是他在菲律賓防禦戰役中所做的最重要的決策之一,而且是整個戰爭中最關鍵的決策之一。豈不知,他當初是如何不情願地做出這一決定的。 然而,這個所謂"偉大的戰略行動",並未挽救美菲軍隊最終覆滅的厄運,而只是將這一厄運向後推遲了幾個月而已。由於麥克阿瑟的撤退命令下得太晚,致使向巴丹運送糧秣的行動進行得十分倉促。在只有一個星期的撤退時間裡,麥克阿瑟的司令部忽視了糧食及其他軍需品的運輸。結果,在撤退行動完成時,麥克阿瑟的軍需官馬歇爾發現,運進巴丹的食品若足量供應8萬守軍和2.6萬難民的話,還不夠吃一個月的時間。1月5日,麥克阿瑟不得不下令每人口糧減半。另外,醫療用品也很短缺,瘧疾和許多熱帶病造成的非戰鬥減員,比戰鬥減員還要多。從這個意義上說,正是由於缺乏糧食和藥品而不是日軍的進攻,才使"頑固的巴丹雜種"完蛋 的。日軍只要施行長期封鎖,巴丹也必將不攻自破。 在日軍內部,也的確有人提出過封鎖巴丹的方案,但未被採納。大本營和南方軍認為,馬尼拉的佔領標誌著對菲作戰進入了掃蕩殘敵的階段,因而將海軍主力和第48師等精銳部隊調往荷屬東印度,將第5飛行集團主力調到緬甸作戰,而僅以第14集團軍的剩餘兵力共2.5萬人進攻巴丹半島上數量佔優勢的美菲軍隊。 巴丹守軍在多山的半島上構築了兩道防線。第一道是跨越沼澤地和納蒂布山的阿布凱防線;第二道是橫貫半島最高部分的馬裡韋萊斯山防線。麥克阿瑟把他的巴丹守軍改編為兩個軍,溫賴特指揮的北呂宋部隊為第一軍(2.3萬人),防守左翼環形防線;帕克指揮的第二軍(2、5萬人)防守右翼。麥克阿瑟相信,他在巴丹至少能堅持6個月時間,但要做到這一點,首要的問題是爭取外援。為此,他多次向華盛頓求援,希望得到武器、軍隊和食物,而華盛頓也多次表示要盡一切努力保證送來軍援。1月5日,馬歇爾將軍發來電報說,運抵布裡斯班的一批轟炸機正在開箱組裝,另外55架戰鬥機正在運送途中,並說總統"看了您的全部來電,正指示海軍盡可能向您提供各種支援"。得了這個許諾,麥克阿瑟為安定軍心,急不可待地於第二天去巡視阿布凱防線上的部隊,滿懷信心地告訴他們說:"援助正在途中,我們必須堅持到援軍的到來。" 然而,時間一天天地過去了,巴丹守軍什麼援助也沒有等到,等到的只是日軍飛機的狂轟濫炸和投下的讓他們趕快投降的英文傳單。麥克阿瑟苦苦哀求華盛頓派遣一批飛機飛越菲律賓上空,以便壓一壓"敵人宣傳的氣焰",並消除巴丹散兵坑裡饑腸轆轆的官兵們普遍存在的一種擔心:華盛頓已經拋棄了他們,他們只有聽天由命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