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蒙哥馬利 | 上頁 下頁


  1876年,在沃恩博士的推薦下,亨利來到威斯敏斯特聖瑪格麗特修道院,擔任新任院長弗雷德裡克·威廉·法勒的副牧師。

  法勒1831年出生於孟買教會的一個副牧師家庭。他天資過人,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在神學上反正統,在教育上是十足的理想主義者。由於天資聰穎,法勒早年就鋒芒畢露,在學業和運動中嶄露頭角。在倫敦大學入學考試中,他名列榜首,榮獲學院古典文學獎學金、神學獎學金和倫敦大學獎學金,成為靠獎學金和獎金維持學業的完全自給的學生。他在倫敦大學、三一學院和劍橋大學所得的獎不計其數,並在1856年被選為三一學院的研究生,但他已於1854年離開學院去從事教學工作。他興趣廣泛,學識淵博,尤其喜歡文學。1858年,他出版的長篇小說《埃裡克》成為風靡一時的暢銷小說,在他生前就再版36次,並被譯成各種文字。後來,他又於1859年出版了《朱利安霍姆》,於1862年出版了《聖威尼弗雷德》。1860年他發表論文《論語言的起源》,奠定了他作為語言學專家的地位,使他成為皇家學會會員。他在1874年出版的《基督傳)}成為讀者喜愛的暢銷書,在他生前就再版了29次。法勒一生出版的著述多達75種,包括古典文學、教育、哲學、神學、地形學、詩集、社會問題和傳記等。

  雖然法勒集作家、詩人、學者和教育家于一身,成為英國家喻戶曉的名人,但他的仕途卻坎坷不平,極為不順。他渴望改革,以滿腔的熱情對英國學校教育和教會進行整頓,結果遭到英國社會和教育機構的紛紛抨擊和反對。儘管法勒持有當時英國教師可能應有的最佳文件和推薦函,但到他當上校長,已是任教16年後的事情了。1871年,莫爾伯勒學校突然流行猩紅熱,一時人心慌慌,學生紛紛退學。法勒以大無畏的精神,勇敢地接任校長職務。5年後,他使這所學校成為英國首屈一指的學府。法勒於1863年領受聖職,但到1876年才被調往威斯敏斯特聖瑪格麗特修道院任院長兼牧師會全員,並一直在那裡任職達20年之久。當首相錫伯利爵士于1895年最終提名法勒為坎特伯雷主教時,他已年近65歲。那時,許多遠不如他的人都已高居主教之職,許多仰慕他的人都覺得他早就該升到主教位置了。

  儘管法勒牧師在佈道和著述方面名聲卓著,但對一般的牧師工作並不熟悉,尤其是在教區帳目管理方面,更是一塌糊塗,只好求助於妻子和副牧師們。亨利是個實幹家,對教區的事務了如指掌,幹起事來又總是一板一眼,實實在在,於是成為法勒院長的得力助手,深受法勒夫婦的青睞,並在後來以愛女相許。

  法勒院長的寓所是勃朗甯、霍爾曼·亨特、湯姆·休斯、路易斯·卡羅爾等文學界、藝術界、宗教界和科學界的名人雅士經常光顧的地方,也是亨利這樣的年輕副牧師渴望的去處。法勒太太羞怯、溫柔、善體人意。法勒的5個女兒天真無邪,活潑可愛。法勒本人熱情好客。這使得法勒家中總是充滿親切友好的和諧氣氛。亨利每天佈道、演講、寫作,勞累一天之後,自然渴望在輕鬆的環境中消除疲勞。因此,亨利也就成了法勒家的常客。

  隨著交往的增多,亨利·蒙哥馬利漸漸對法勒的三女兒莫德心生愛慕之情。亨利成為聖瑪格麗特修道院的副牧師時,莫德只有12歲。他們開始戀愛時,莫德才14歲,而亨利已31歲。亨利個子高挑,頭髮捲曲,眼睛深藍,富有幽默感,其父羅伯特·蒙哥馬利又是曾駐印度的高級官員。在情竇初開的莫德看來,這正是她要尋覓的白馬王子。

  由於對亨利頗有好感,法勒夫婦不僅不反對亨利的追求,反而立刻允許他們訂婚。但是,他們不許莫德戴訂婚戒指,要求她保守秘密,即使對自己的姐妹也不例外。威斯敏斯特的院長斯坦利(亨利曾作他的秘書)也同意亨利與莫德的婚事,而且堅持兩年後要在威斯敏斯特教堂親自為他們主持婚禮。

  1879年,也就是亨利訂婚的當年,他被派往倫敦郊區甘寧屯聖馬克教堂任教區牧師,這是倫敦南面最重要的職位之一。當斯坦利聽到這個消息時,他黯然淚下,肯求亨利不要離去,並許諾以後在宮廷替亨利安排一個光明的前途。但是,亨利還是去了聖馬克教堂。一到任,亨利便按自己的「科學」方法開展工作。他把整個教區劃分為3個分區,由3個副牧師分別負責。每週舉行一次早餐協調會議,討論全周的訪問、禮拜、授課等各項工作。此外,他還同居民和學生直接通信,以溝通思想,交流看法。周日禮拜後,他舉行「禮拜後的聚會」,對那些猶豫不決持觀望態度的人們做細緻的工作,使他們決心歸主。在他的努力下,教區會眾大增,周日禮拜通常超過1000人。

  1881年7月28日,莫德滿16歲,她和亨利的婚禮終於在威斯敏斯特第七教堂舉行。結婚儀式由德高望重的大主教泰德主持,因為斯坦利院長在他們舉行婚禮前一周不幸去世。

  莫德天真活潑,長著一頭瀑布般的黑髮,高高的額頭,挺秀的下頷,一雙脈脈含情的大眼睛,是個迷人的美人兒。在訂婚期間,她每週只能與亨利見兩次面。她一從學校畢業,就迫不及待地同亨利結成伉儷。在蜜月期間,他們周遊劍橋、約克郡、愛登堡、格拉斯哥和愛爾蘭等地,盡情地享受新婚的幸福與歡樂。

  在肯寧頓,亨利成天忙於教務,他16歲的妻子也與他一樣,孜孜不倦、全心全意參與教區的事務。儘管很忙,但他們還是不讓工作妨礙他們的天倫之樂。孩子們一日三餐都和父母同吃,亨利在書房工作時允許孩子們繞膝戲耍。每週六晚上,亨利夫婦都帶孩子到康沃爾花園第七號,與羅伯特爵士夫婦共進晚餐。每週日晚上則在院長府邸與法勒共進晚餐。夏天,亨利夫婦帶著孩子到愛爾蘭「新公園」去度假,亨利在令人陶醉的群山間放鬆神經,恢復體力,孩子們卻在那裡學會喜愛愛爾蘭老家。

  從表面上看,亨利與莫德的婚姻是一帆風順、美滿幸福的。實際上,對莫德來說,他們的婚姻是沒有多少歡樂可言的。當莫德結婚時,她正處在孩童嬉戲和在花園裡捉迷藏的年齡,而婚後她則不得不過早地告別歡樂的青春,接受種種為人之妻的限制。剛到愛爾蘭「新公園」時,她便覺得公婆家的生活刻板拘謹,索然無味。每天全家兩次團聚禱告,每晚婆婆莊重嚴肅地送新娘上床,然後丈夫才能跟著進去。一舉一動,都有清規戒律,弄得她無所適從。在肯寧頓時,亨利每天早出晚歸,她一人在家無所事事、冷冷清清、孤單寂寞,常常坐在客廳獨自垂淚。

  1882年莫德生下了第一個孩子西比爾後,便不再感到清閒和寂寞。隨後,她於1883年生下了哈羅德,1886年生下了唐納德,1887年生下了伯納德,1889年生下了尤娜,到24歲時,她已成為5個孩子的母親。此外,她還要照顧遠房表親的3個孩子,因為他們的父母都在印度。莫德一面參與教區的工作,一面照顧8個孩子,確實使她忙得不可開交。為了使自己有時間去負起教區或教會的職責,她只好在家訂下明確的家規,要求孩子們嚴格遵守,一有違反,立即懲罰。結果使孩子們對母親畏之如虎。亨利對年輕妻子的日益專橫,似乎也抱著基督的寬恕精神,逆來順受,聽之任之。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