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蒙巴頓 | 上頁 下頁
五六


  倫敦出現了好兆頭。布魯克不大情願地同意,應該在緬甸採取某些行動,並且認為在各種不同的可能性當中,「德拉卡拉」計劃似乎是最可取的。坎甯安是唯一不同意的人,他認為預定進攻仰光的兩栖部隊「太單薄」,「沿海發動進攻的建議是「如意算盤」。蒙巴頓不無道理地反駁說,他以前任何一次要求都被指責為過分鋪張,這一次他決心依靠自己的力量。問題在於,他雖然有地面部隊和飛機,但缺少登陸艇和其他裝備以用於擴大戰果。

  8月8日,軍方在倫敦舉行了一次關鍵性的辯論。蒙巴頓需要來自兩方面的支持,一方面是希望進攻蘇門答臘的丘吉爾,一方面是希望太平洋地區戰略能夠得到重視的參謀長委員會。然而兩者都是不那麼可靠的,對「德拉卡拉」計劃態度猶豫、暖昧。堅定支持蒙巴頓的是艾登,文登認為直接發動對仰光的兩栖進攻,是迅速結束緬甸作戰、把英國軍隊從那裡解脫出來的唯一途徑。他指出,澳大利亞軍隊將會給英軍的登陸提供幫助。其實,蒙巴頓也有同樣的想法。但他們這種一廂情願的希望後來沒有實現,堪培拉沒有同意去給英軍打頭陣。

  據文登回憶,蒙巴頓在辯論時憂心忡忡「非常不高興」,到結束時卻變得「非常滿意」。辯論會後,布魯克跟蒙巴頓進行了私下會晤,「討論奪取仰光的問題。這一行動是基於以下這一前提的,即我們可以從10月1日起把第6師從歐洲戰場上撤下來」。沒有這個前提,顯然就不能實施「德拉卡拉」計劃。不過,布魯克能有這樣的表態,蒙巴頓就很感到滿足了。

  能夠阻撓這個計劃的還有美國人。魏德邁6月在華盛頓警告說,他將反對所有的在南緬海岸作戰的計劃,除非它們能夠為打開通往中國的緬北通路作出「及時的貢獻」。後來蒙巴頓確實感到了在如何採取下一步進攻計劃的問題,總部的英籍和美籍參謀人員中出現了分裂跡象。在同年9月英美領導人的會談中,美國人對「德拉卡拉」計劃充其量是不冷不熱。但同時他們又表示,如果在緬甸北部和中部的進攻不會使人力物力消耗殆盡,他們可以接受它。還認為蒙巴頓如果實施該計劃,尚需要再增加6個師的兵力,其中部分將從印度調遣,部分來自從意大利戰場撤下的部隊。這又是一個前提,而且比布魯克提出的更大。蒙巴頓聞知了美國人的表態後,自以為他們同意了「德拉卡拉」計劃。波納爾在日記中寫道,蒙巴頓對此「感到極為高興。他真是頭腦簡單。如果我在他的位置上,在沒有確實得到人力物力之前我是不會過分激動和興奮的。」

  蒙巴頓在某些方面的確有點兒稚嫩。由於歐洲盟軍發生了阿納姆失利和德軍發動阿登攻勢這兩件事,緊接著,日軍在中國大陸發起打通交通線的「1號作戰」頻頻取得進展,使蒙巴頓不僅未得到原先允諾的部隊,反而被調走了一二個師和三個美國運輸機中隊。10月中旬,蒙巴頓抱著使「德拉卡拉」計劃復活的一絲希望再次飛往開羅參加幾天會議。到達開羅以後,他發現丘吉爾還沒有來,正逗留在莫斯科。蒙巴頓也想去見一見斯大林,因此要求允許他立即飛往莫斯科。但是,來自莫斯科的「特急」電報卻反對他這樣做,說由於蘇聯尚未和日本宣戰,蒙巴頓的前往將會引起許多政治反響。丘吉爾來到開羅以後,蒙巴頓的境遇仍然沒有什麼好轉。他不無苦澀地回憶說:「真有意思,在去年11月開會的相同地點再次會晤,用和去年相同的話要求對我們的戰場提供幫助和援助。」然而,丘吉爾告訴他,目前情況下不要指望從其他地方調部隊去參加大規模的仰光登陸計劃,他應當繼續從陸路向前推進。在目前的人力物力條件下,如果他能夠實施一些小型的類似的「德拉卡拉」計劃,或者從印度發動一些襲擊,那當然更好了。

  自己最有興趣的計劃又一次被拋棄了,蒙巴頓悶悶不樂地回到了康提。但是,他的煩惱不僅沒有減輕,反而加劇了:有人利用取消兩栖作戰計劃這一時機提出應削減蒙巴頓的總部人員。布魯克對韋維爾說,迪基的那個機關「過分膨脹得令人絕望」,還有人提出蒙巴頓應當接受陸地戰略的現實,把總部遷回次大陸。同時,由於種種原因,蒙巴頓在幾個月之內和他的副司令、參謀長、副參謀長和軍種司令們統統鬧翻了。

  蒙巴頓與戰區副司令史迪威剛結識時,關係尚好,蒙巴頓甚至還為他在蔣介石面前說過話,使史迪威沒有被蔣介石趕走。然而,倆人友誼的時間並不長。還在1944年1月份時,蒙巴頓為整頓地面部隊,召集吉法德、斯利姆和史迪威等人在德裡開了一個會,會上,蒙巴頓彬彬有禮地對史迪威說,他決定將史迪威率領的中國在北緬的軍隊,劃歸東南亞戰區陸軍部隊司令吉法德上將統一指揮。

  史迪威聽罷暴跳如雷,「在接下來的爭論中,史迪威像摩術師一樣不停地變換著自己的身分:作為中國戰區的參謀長,他要直接服從蔣委員長的指揮;作為一個美國將軍,未經馬歇爾的批准,他不能接受英國人的指揮;作為蒙巴頓的戰區副司令,他是吉法德的上級,他不能聽從自己下級的指揮。」蒙巴頓啞口無言,因為史迪威言之有理。儘管事實上他作為蔣介石的參謀長和蒙巴頓的副手職務,都是名義上的,但給了他這些名份,就不能不承認史迪威的說法至少在字面上是符合邏輯的。

  事情已經陷入僵局。吉法德不露聲色,可是心裡很惱怒;在場的其他低級軍官們見到上級的爭吵,則感到非常尷尬。蒙巴頓雖仍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但已開始覺得自己剛上任時應幫著蔣介石把史迪威趕走。突然,像在陰霾沉悶的天空中露出一縷陽光一樣,史迪威自己提出了解決問題的辦法:他不接受吉法德的指揮,但可以接受斯利姆的命令。

  史迪威方才振振有詞的邏輯,變得有些混亂了。斯利姆僅是第14集團軍的軍長,本為地面部隊司令官吉法德的下級。與會者不禁啞然失笑,而蒙巴頓卻深深地松了一口氣,因為史迪威這樣的表態,實際上還等於要受青法德的領導。斯利姆是個和善、幽默和有自知之明的人,此後他在與史迪威的交往中,從未以上級的姿態出現,甚至不曾下達過一次書面命令,有什麼任務他總是親自跑到史迪威的駐地,然後像聊天似地把任務敲定。當然,就是蒙巴頓本人也未嘗不是這樣,他的左眼不就是在去史迪威駐地的路上被竹枝紮傷的麼?

  性格不很穩定的史迪威對別人的看法常常是很矛盾的,譬如對蒙巴頓,有時稱讚他是個「有魅力的年輕人」,有時又罵他是個「花花公子」。蒙巴頓對史迪威的稱讚和侮辱只是一笑了之。1944年10月,蔣介石再次要求解除史迪威的職務,這一次,蒙巴頓沒有再為史迪威說話。史迪威對此似乎滿不在乎,實際內心對蒙巴頓強烈不滿,他認為蒙巴頓應對他所受的侮辱負責。這是不公正的。蒙巴頓對他說:「正如你所知道的那樣,大多數英國人都認為難於與你共事,但是,在所有你我個人之間的問題,我發現你是易於相處和樂於助人的。」蒙巴頓還曾對羅斯福這樣說過:「對於史迪威的離去,我感到很遺憾。」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