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蒙巴頓 | 上頁 下頁
三六


  儘管蔣介石同意史迪威留任的因素很多,但在蒙巴頓與蔣的這次會見中,蒙巴頓巧妙地把握住時機替史迪威說項,無疑也起了重要作用。蔣介石第一次見到和結識蒙巴頓,總要給這個融洽的客人點兒面子。就這件事,蒙巴頓後來向丘吉爾報告說:「雖然我也感覺到史迪威將軍是一位難於共事的人,但我卻很高興地看到他沒有在我抵達這裡時被解職。如果那樣的話,我可以肯定,這裡的美國部隊將會認為我是罪魁禍首。」

  毫無疑問,蒙巴頓給蔣介石夫婦留下了良好的印象。蔣介石在不久以後給英王喬治八世的復函中,稱蒙巴頓是「我的親密而偉大的朋友」,並說,他們之間已就在抗擊日本人的戰爭中進行合作的必要性問題達成了一致意見。羅斯福也從白宮熱情地寫信給蒙巴頓,說他已經詳細地得知了會見的情況,「兩年以來,我第一次對中國和緬甸方面的人事問題懷有信心,這使我激動不已——這主要地應歸功於你本人。」因為羅斯福總統不得不承認,做為他手下的典型美軍將領之一的史迪威,或許是個出色的軍人,但在處理涉外事務方面,跟蒙巴頓相比簡直望塵莫及。那個經常給他惹麻煩的史迪威,這次多虧了蒙巴頓替他暫時緩解了與蔣的矛盾,做為美國武裝部隊的最高統帥,羅斯福自然要對蒙巴頓表示感謝。

  當然,通過接觸蒙巴頓對蔣介石的氣質也很欽佩:「他非常吸引人——在我見到過的中國人中,他是令人印象最深的一個。」對於宋美齡女士,蒙巴頓更是倍加讚賞,「她體態窈窕,腿部和雙腳美得令人難以想像」。當蒙巴頓說到今後將大大地仰仗她的幫助時,宋女士答道:「如果她有什麼值得誇耀之處的話,那就是她對人們的特點判斷準確。她已經決定做我的堅定朋友。」在蒙巴頓於3天后離開重慶時,「應該說,我對蔣介石夫婦懷有一種真正的感情和敬意。我相信這是一種報答。我在返回之後被告之,蔣介石曾不斷給有關方面打電話要求保證我安全返回。」這令他十分感動。

  其實,除了籠統地表示友好之外——這也正是蒙巴頓此行的主要目的——這次訪問沒有什麼具體的成果。蔣介石要求蒙巴頓監管好在印度的美國援華物資,並保證每月通過喜馬拉雅山「駝峰線」運抵中國的物資不少於一萬噸。蒙巴頓未置可否地回答說,由於緬甸的戰事,供應不足有時將不可避免,但是從長遠來看,重新開放陸上通道將使中國獲益。言外之意,為了集中精力扭轉緬甸的戰局,他不能保證絕對有把握地實現中國方面的要求,只不過話說的婉轉些罷了。

  「我相信你。在這個重要問題上,蔣介石被對方的乖巧言辭所迷惑,表示了對蒙巴頓的信賴。實際上,從蒙巴頓後來的行動證明,他並不是這樣做的。蔣介石還同意由蒙巴頓指揮暹羅灣和印度支那的秘密作戰,還答應駐在緬北的中國軍隊可以由蒙巴頓統一指揮。不過,印度支那並不屬￿東南亞盟軍司令部的管轄之內,蔣介石也從來未肯放棄過任何一支部隊的指揮權,史迪威的去留』風波就是明顯的一例。所以,他對蒙巴頓的許諾也是根本不可能兌現的。受各自不同利益所決定,他們的相互融洽和好感不可能持續很長時間,正像一貫謹慎的波納爾見到蒙巴頓出訪歸來後喜形於色的樣子所評價的那樣:「我希望他這種樂觀態度是有道理的,但我不指望他對東方人的判斷力能比我強。中國人有他們自己的利益。毫無疑問,蒙巴頓比韋維爾兩年前在相同情況下幹得要好,但是我擔心他的熱情使他有些忘乎所以。」

  就是那個他為之說項過的史迪威,他們之間的友誼也沒有維持幾個月。史迪威在1944年1月時這樣寫道:「(蒙巴頓)這個所謂有魅力的傢伙不過如此。我開始懷疑他是否瞭解自己的部屬。機構臃腫,不停地說教,就是不願意作戰。」隨著時間的推移,史迪威在日記中的用詞也越來越尖刻了。在他的筆下,蒙巴頓「是一個愚昧的混蛋」,「稚嫩,喜歡出風頭」,「尿壺」。他像其他美國人一樣,懷疑並擔憂英國將以美國為代價去尋求自己在東方的殖民利益,說自己「每當看見這個英國佬時,我就更仇視他們」,「這些混帳偽君子幹方百計要切斷我們的喉嚨。一群豬玀。」但是,在和蒙巴頓面對面在一起的時候,史迪威卻總是若無其事,甚至態度友善。雖然蒙巴頓發覺跟他越來越難於共事,但卻不瞭解在他脾氣乖戾的外表下明顯增長的仇恨。只是當蒙巴頓後來感覺到了這一點之後,才反唇相譏,聲稱史迪威心胸狹窄,尖酸刻薄,帶有貧民出身的軍人那種自以為是和玩弄權術的壞毛病。

  從重慶訪問歸來後,蒙巴頓繼續考慮他行使職權的方式問題。這個在韋維爾原指揮機構基礎上組建的東南亞盟軍最高司令部本身,以及不同人員之間權力和責任分配方面的爭執,給他帶來了許多煩惱。有時竟使外人懷疑他們的主要對手不是日本軍隊,而是內部的分歧和爭吵。用一句話來說,「問題在於沒有任何人準確地——有時甚至是沒有人接近準確地——知道它的最高司令官的職權,或應如何行使職權。」儘管對蒙巴頓本人,人們能夠知曉他的工作作風和好惡什麼。

  戰區最高司令官一般認為可以有兩種模式,即歐洲戰區的艾森豪威爾式和太平洋戰區的麥克阿瑟式。艾森豪威爾的作法是,他行事時應對英美兩國的聯合參謀長聯席會議負責,而不是像麥克阿瑟那樣,除了重大的戰略問題以外,只對一國(美國)的參謀長聯席會議負責。另一方面,艾森豪威爾認為,最高司令官應有3名半獨立的下屬司令官,每一位司令官都應有自己的參謀班子。他們可以作為某個委員會的主席,也可以實際擔任部隊指揮官的職務。而麥克阿瑟則認為,部隊指揮官應由統一的聯合參謀部門領導。

  艾森豪威爾那樣做有他的道理,因為在歐洲戰區範圍內,除了美軍外,英國也有旗鼓相當的實力,甚至在數量上還比該戰區美國部隊要多。而在麥克阿瑟的太平洋戰區,除澳大利亞、新西蘭的些許部隊外,幾乎完全是由美軍支撐局面的,所以他的作法和方式也有其理由。東南亞戰區很特殊,這裡有英國、美國和中國的部隊,還有當地原來各個殖民地和附屬國的部隊,況且英軍在數量上並不佔優勢地位。尤其與歐洲和太平洋戰區不同的是,在這塊戰前殖民地或半獨立地區作戰,幾個盟友之間各自挾帶的爭奪勢力範圍的矛盾和特點,勿庸諱言是比較突出的。其中,重慶國民政府和倫敦之間尤為互相猜疑。

  蒙巴頓本來想按照艾森豪威爾方式工作,但是倫敦總部堅持要他採用麥克阿瑟方式,並得到了丘吉爾的支持。「我不可能逃避這一責任而必須執行倫敦的指令。」蒙巴頓告訴他的海軍指揮官薩默維爾,「另一方面,我看到了將成為獨裁者的危險」。不過,按照他個人的主見,至少還是要在表面上建立一個國防性的、把最高司令部的利益放在高於本國和本兵種利益之上的工作班子。完全成功是不可能的,但是,他比大多數人想像的要成功得多,也比其他指揮官所能做到的要成功得多。為了使自己成為各路盟軍合作的象徵,蒙巴頓在座車的兩側,漆印上他名下指揮的各國軍隊的旗幟;司令部中的各個機構分別由富有經驗的英國人和美國人負責,儘管中國軍官被排除在高級職位以外,但也有一些中下級軍官被蒙巴頓邀請進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