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蒙巴頓 | 上頁 下頁
三四


  在這個最高軍事機關內,還充滿了懶散的氣氛。在蒙巴頓開始工作的第一天,一位參謀人員竟然滿不在乎地走進他的辦公室,說自己的一本偵探小說似乎前些天忘在這個房間裡了,詢問蒙巴頓注意到了沒有。同時,老手和新人之間的矛盾從一開始就暴露了出來。研究東南亞問題的老手們認為最高統帥從倫敦帶來的參謀們魯莽、傲慢和不穩重,而後者也在尋找對方懶惰和低效率的現象作為回敬。蒙巴頓按照此前在聯合作戰總部的作法,把來自陸海空三個軍種的參謀人員合在一起,組建了聯合參謀班子。這引起了當地各軍種負責人的不快,並感到彆扭,因為他們已習慣於掌握和使用自己的一套參謀班子。摩擦肯定會出現的。「但是,蒙巴頓和我合作得很好,」駐印英軍司令奧金萊克這樣說,「我認為我們制止了摩擦。」其實,他們兩人之間的第一次接觸是很冷淡的。在他們的第一次會見中,蒙巴頓感到對方「似乎已經在我們之間築起了一堵冰障」。

  那位韋維爾上將這時也仍在印度,倫敦給他的職位是出任印度總督。他和蒙巴頓的氣質、作風都不相同,簡直可以說是兩種不同類型的人,他雖不反對蒙巴頓來此赴任,但仍疑惑地觀察著這位年輕的海軍上將。英國內閣中主管印度事務的國務大臣利奧·艾默裡,似乎預見到他們之間會產生一些隔閡,曾寫信給奧金萊克,告誡他倫敦希望「總督、蒙巴頓和你將成為不可分離的三駕馬車」。「蒙巴頓和他的參謀人員們正在安頓下來,」奧金萊克回答道,「當然,他們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我們獲得情報和幫助。只要我在這件事上仍然有發言權,我想我們會盡力而為的,今後也將繼續這樣做。」

  如果說初來乍到的蒙巴頓,在德裡的上層人物之間的關係上還有些棘手和不愉快的話,那麼,那些戰地指揮官則對蒙巴頓的到來表示出了真誠的歡迎。時任新編第14集團軍軍長的斯利姆中將後來回憶說:「當我見到蒙巴頓勳爵時,心裡非常高興,因為我知道他的形象和舉止會極大地鼓舞官兵們的士氣。他出身于海軍這一點並不讓我感到失望,相反我感到很滿意,因為我希望進行兩栖作戰行動。當然,我發覺他有些過於樂觀了,不過這不是他的過錯。他正確地提出應該從我們戰線的南部進行兩栖攻擊,而不是從北面慢慢地推進。」他們支持和信賴蒙巴頓來領導自己的部隊。

  蒙巴頓上任10天后,決定動身前往中國訪問。中國戰區不在他的指揮範圍之內,但它的存在和需要將對他的行動產生重大影響。

  他知道,重慶方面對英國人怒氣衝衝。國民政府遷都重慶以後,主要依靠滇緬公路保持著同海外的聯繫。英國丟棄緬甸,使中國喪失了「國內戰場的唯一的國際供應線,給中國造成了巨大的影響;駐緬英軍不通知中國就放棄了仰光,致使中國停留在那裡的10萬噸軍用物資來不及運走,對此蔣介石異常震怒;隨後,當中國遠征軍將英印軍掩護至曼德勒地區以後,英國又不徵求中國方面的意見而單方面向印度西撤,蔣介石又指責英方背信棄義,要求英國應對由此產生的一切後果負責。滇緬公路被切斷以後,重慶方面便立即喪失了90%的軍需品和工業必需品,從1942年4月起,國統區要獲得援外物資只有通過印度空運,穿越危險的「駝峰地帶」(即喜馬拉雅山)運至重慶,但維持這條航線的運輸機很少,運量也十分有限,遠遠不能解決國統區的軍需民用。因此,蒙巴頓覺得此次重慶之行,即使達不成多少具體協議,也有必要拜訪和安撫一下蔣介石。

  10月16日,蒙巴頓飛赴重慶。情報部門在最後一刻得知,日本戰鬥機正在注視著最高統帥的行蹤。因此,穿越喜馬拉雅山的飛行不得不推遲到天黑以後,晚了5個小時。抵達的時間也相應地晚了,但幾位中國將軍依然在機場迎候。蒙巴頓在日記中寫道:「我對這次不無理由的失禮深感內疚。」在機場上,他還見到了前幾天剛剛返回重慶的史迪威將軍。此時,史迪威與蔣介石已鬧得不可開交,蔣介石正在爭取得到白宮的同意,打算馬上解除史迪威在中國的職務。

  走下飛機後,蒙巴頓樂呵呵地要拉史迪威合個影,一臉陰鬱的史迪威卻搖著頭表示拒絕,蒙巴頓驚訝地間:「為什麼?」

  「因為如果我們合了影,那個『花生米』也會不喜歡你的,他要解雇我。」史迪威生氣地說。「花生米」是史迪威給蔣介石起的綽號,除了在中國將軍們面前他不敢隨便地叫外,跟西方同行們聊天時,他總是這樣放肆地稱呼中國軍隊的最高統帥。

  「那樣的話,我們就更要合個影了。」蒙巴頓輕快地說完,還是拉住史迪威讓人給他倆拍了張合影照。

  中國和日本交戰已有6年之久。國內西南的大部地區雖並沒有淪陷,但國民經濟和管理狀況卻一片混亂。在乘車去市內下榻賓館的路上,蒙巴頓想起了美國《時代週刊》記者埃裡克·塞弗賴德對中國戰時首都的描繪:「一座死城……一座醜陋得難以名狀的廢墟……只剩下一個彈痕累累的門廊。陪都應有的繁華與熱鬧景象煙消雲散,到處都是難民、乞丐和傷兵。醫院人滿為患,饑餓籠罩城市。為了躲避日本人轟炸,幾年來人們乾脆把每一幢建築物都抹上泥灰,把玻璃塗黑。……入夜,全城幾乎見不到燈火,連揚子江也死氣沉沉,凝固在無底的黑暗中。」

  現實也的確證實了這一描繪。在車上,史迪威還以中國通自居,向第一次來重慶的蒙巴頓滔滔不絕地介紹他在這裡的見聞和感受,儘管他對其他人也講過多少遍了。「迪基,你知道嗎?這是一個多麼龐大而頑強的民族。每逢陰雨天氣或者沒有空襲警報的日子裡,重慶的街道上就擠滿了各種各樣黃皮膚的人群。他們好像洪水塞滿河道一樣浩浩蕩蕩在城市和鄉村流動,永無盡頭。他們中大多是衣衫襤褸的苦力和被戰爭奪去土地的農民,還有許多失業者和流落街頭的學生,這些人的住處都是東倒西歪的小棚子,用一兩根木頭支撐著,屋外淌著令人作嘔的污水和垃圾。我見過幾處這樣的房子,房子裡沒有床,主人和孩子在地上吃飯睡覺,但是他們照樣活著!上帝,中國人的生命力是多麼頑強啊!他們似乎只需一片菜葉或者一口水就能活下去並且成群地繁衍後代。你想想,這樣的人民,你如果把他們武裝起來加以訓練,發給他們最好的武器,吃罐頭食口,他們難道不會成為世界上最優秀的軍隊嗎?」

  做為皇族子胄的蒙巴頓,從小生活優裕,自然無法去想像和體驗史迪威所說的一切。對於美國方面一直主張應積極援華,無論是丘吉爾還是他本人,也向持不同的看法,至少要等一等再說。他岔開了話題,跟冷峻、木訥的史迪威講起了笑話,不知不覺間,汽車駛進了國民政府專為接待外國貴賓而修建的一幢花園別墅內。

  何應欽上將代表蔣介石和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早已等候在那裡,為蒙巴頓接風洗塵。同重慶老百姓奄奄一息的悲慘生活相反,歡迎宴會豐盛得近乎奢侈。平民和大兵出身的史迪威歷來看不慣中國官場上的這一套,從他的表情上能夠覺察得出來。不過,蒙巴頓卻得心應手,令陪同他參加宴會的其他英國人讚賞不已,認為他的舉止十分得體,只有曾多年在華工作過的羅布森中校不太滿意。羅布森深諸中國式的客套,他認為在經過一番謙讓之後,蒙巴頓不應在何應欽之前在宴會桌前就座。他抱怨說,勳爵應當繼續推讓。並且,他在宴會結束後,立即把這一建議告訴了蒙巴頓。蒙巴頓後來這樣寫道:

  在此後的訪問中,我們一直為主人是否應先於我入座而
  互相爭讓著。直到快要吵起來的情況下,我才不再堅持了。這
  顯然堪稱禮儀之最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