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蒙巴頓 | 上頁 下頁 |
二八 |
|
做為丘吉爾參加這次會談的主要助手之一,蒙巴頓在鼓吹「巴爾幹戰略」方面頗為賣力。他對美國人說:「俄國人不是一直要我們儘快開闢第二戰場嗎?英國認為第二戰場的地點不僅僅是俄國人限定的法國,誰能否認我們在地中海和巴爾幹採取進攻行動就不是開闢第二戰場呢?」 英國要人們以變更內涵的手法,堅持主張開闢第二戰場的「巴爾幹方案」,並不僅出於維護自己的勢力範圍和軍事上的考慮,也是從政治上著眼。隨著斯大林格勒會戰即將結束,蘇軍的反攻已是勢所必然。英國要先行一步,擋住蘇軍通向巴爾幹之路,制止當地共產黨力量的增強,鞏固英國在地中海及其沿岸的陣地,保持它對近東的控制。為了把「巴爾幹戰略」付諸具體實施,丘吉爾此前提出過建立巴爾幹—多瑙河聯邦的設想,即巴爾幹和多瑙河沿岸諸國聯合的計劃。該聯邦應以保加利亞科堡王朝為首。其成員有:保加利亞、南斯拉夫、土耳其、希臘、阿爾巴尼亞。聯邦對外應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實體,而實際上則受英國領導。 1942年1月,希臘和南斯拉夫流亡政府簽訂的政治聯盟條約便是建立該聯邦的一個步驟。當時在倫敦還簽署了關於建立中歐聯盟的波一捷協議,一步步地實現著丘吉爾的設想。羅斯福對自己的兒子埃利奧特說過:「首相一有機會就提出經過巴爾幹實施進攻的主張,這使所有與會者都十分清楚他的意圖何在,他是想在中歐打進一個楔子,以便阻止蘇聯軍隊進入奧地利、羅馬尼亞,如有可能,還阻止他們進入匈牙利。」 其實,丘吉爾本人也並不掩飾,他打算在巴爾幹,打進一個「把歐洲和蘇俄隔開的盟軍楔子」,在蘇聯周圍建立一個新的「防疫線」。美國記者拉爾夫·英格索爾曾形象地說:「巴爾幹就像一塊磁鐵,無論羅盤怎樣抖動,英國戰略的指針始終指向它。」因此,英國代表團在這次「非洲白宮」會議上的一項目標是,協調同美國的立場,再次推遲在西歐開闢第二戰場,雖然按照俄國人的說法,英美兩國政府因未履行1942年開闢第二戰場的義務,而向蘇聯明確許諾過在1943年開闢第二戰場。 在卡薩布蘭卡會議上,英美雙方最終決定:北非戰役結束後,英、美軍隊在西西裡島登陸,實施「哈斯基」戰役,迫使意大利退出戰爭,爾後實施地中海戰役。這樣一來,英美軍隊在法國北部的登陸也就是按俄國人所指「開闢真正第二戰場」的事也就再次推遲了。 這次會議的結果是英國人的一次外交勝利。除了丘吉爾本人的雄辯才能外,蒙巴頓也發揮了自己的特殊作用。他以兩栖作戰專家的身份,在會談中旁徵博引,大談近期內在法國海岸登陸的困難,使與會的幾位美國將軍不得不接受了他的觀點。蘇聯政府認為,卡薩布蘭卡會議對解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聯盟戰略的主要問題是毫無建樹的,進攻西西裡島是一個很不起眼的作戰行動。《真理報》援引那位美國記者拉爾夫·英格索爾的話說,「卡薩布蘭卡會議是一次折磨人的難產的會議,……最後只生下了一個西西裡島小老鼠。」 1943年5月,蒙巴頓做為英國代表團成員,隨丘吉爾赴華盛頓與羅斯福再次會晤。首相之所以總是帶著他去跟美國人打交道,是覺得蒙巴頓的貴族風度和與羅斯福私人感情融洽,會使美國人喜歡。同時,首相也有意讓蒙巴頓在重大場合表現一下,儘量讓更多地盟國軍政上層人物知道和瞭解這位資歷尚淺的英國將軍,因為丘吉爾對蒙巴頓下一個職務的安排已有所打算了,儘管還沒有拿定主意。5月12日,英美首腦舉行會談,丘吉爾和他的顧問們提出的主要任務是徹底放棄英美軍隊於1943年在西歐登陸的計劃。英國人輕而易舉地說服了美方,因為在前次卡薩布蘭卡會議上,他們雙方已經就此達成了協議。會談後,雙方通過了一項決議,把「英、美攻入西歐的時間推遲到1944年春天」,決定於1944年5月以後大規模在法國登陸,開闢俄國人所說的「第二戰場」。 這個決定自然要秘密通知蘇聯政府。斯大林隨即致函羅斯福指出:「你們的這個決議給竭盡全力同德國及其附庸國主力進行了兩年戰爭的蘇聯造成了極大的困難。法西斯德國能夠同過去一樣把自己的主力保持在東線,並不斷地補充該線的兵力。」斯大林在致丘吉爾的信中抗議他又一次破壞盟國義務的行為,指出:「不應忘記,它涉及到保護西俄和俄國被佔領區內千百萬人的生命和減少蘇軍的巨大犧牲的問題,同蘇軍相比,英、美軍隊的犧牲只是區區小數。」斯大林不能容忍在反對共同敵人的戰爭中無視蘇聯的切身利益,他臨時召回了當時駐倫敦和華盛頓的大使,這一舉動被英美兩國看作是對兩國領導人所奉行政策的抗議。 丘吉爾不聽那一套,他不顧斯大林的抗議,仍堅持進攻西西裡島的計劃。由於進攻行動預定于當年7月份開始,所以準備工作就顯得非常緊迫。做為作戰計劃具體制訂者之一的蒙巴頓,從華盛頓返回英國之後,便整日通宵達旦地投入工作。不過,他很高興地發現在參謀長委員會配給他的主要助手中,有一位是他以前玩馬球時的球友——現海軍部計劃處處長萊姆比上校。閒暇時,他倆還可以在一起打會兒馬球,或去看一場馬球比賽,以調劑日常緊張的生活。為了協調作戰計劃,他還出差去了幾趟非洲,與當時正在那裡的艾森豪威爾、亞歷山大、蒙哥馬利和巴頓將軍,進行了多次磋商。 在北非的德意軍隊於5月13日全部投降後,地中海的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佔領北非前,英、美只控制直布羅陀、馬耳他、蘇伊士等幾個據點。德、意兩國掌握著北岸的撒了島到多德喀尼斯群島,在南岸佔有的黎波裡至埃爾,法屬北非實際上也是德意的重要據點。地中海兩岸的德意據點對英美在地中海的戰略據點呈現包圍的態勢。佔領北非後,整個地中海的戰略形勢改變了:英美重新奪得地中海的制海權;北非可為進攻南歐提供空軍基地和陸軍集結點及出發點;意大利完全暴露在盟軍的襲擊之下,德意8個師在突尼斯投降,大大削弱了意大利的防守能力。丘吉爾和蒙巴頓等英國將軍們抓住這個有利形勢,堅持實施西西裡島登陸戰役,從軍事角度看應當說是正確的。 在這次進攻發起前,希特勒認為盟軍很可能在撒了島登陸。撒丁島在第勒尼安海以西,北隔博尼法喬海峽與科西嘉島相望,東距亞平寧半島200公里,是地中海中僅次於西西裡島的第二大島。希特勒覺得盟軍如果佔領該島,既可進攻意大利,也可進攻法蘭西,加上上了英國情報部門的當,更認為盟軍的進攻目標是撒丁島。 事情是這樣的:蒙巴頓他們在制訂西西裡島作戰方案時,認為首先要利用人們的一般軍事觀點,使德軍的注意力集中在撒丁島而不是西西裡島方面。為此,他們精心設計了一個騙局。6月份的某天夜晚,情報人員在西班牙海岸附近丟下一具英國軍官屍體,死者身上的公文包裡裝有很多文件副本,其中還有一封英國參謀部副參謀長給盟軍副司令亞歷山大將軍的一封信。信上提到英軍將在撒了島和希臘登陸,但在「佯裝計劃」中,要使德國人相信盟軍的進攻是西西里。這一騙局使希特勒加深了盟軍進攻目標是撤丁島。據此,希特勒把德軍第1裝甲師從法國南部調到希臘;把新成立的第90裝甲榴彈炮師調到撒了島。而在西西裡島仍只駐有2個德國師和4個意大利師。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