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身殘志堅-羅斯福 | 上頁 下頁
八六


  1942年7月下旬,美、英兩國聯合參謀長委員會開始在倫敦擬制「火炬」的具體作戰方案,經過反復磋商,9月z0日經羅斯福和丘吉爾最後批准。確定在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卡(達爾口達)和阿爾及利亞的奧蘭(瓦赫蘭)、阿爾及爾三處同時登陸。參加「火炬」作戰的美英遠征軍共有13個師,650艘軍艦和運輸船。首批登陸的部隊為7個師,共約11萬人。此外還有幾個空降營將參加這次行動,其任務是佔領敵防禦縱深內的機場和要地。這次登陸的空中保障,將使用1700架飛機,其中絕大部分都駐守在直布羅陀要塞。

  根據作戰計劃,前往奧蘭和阿爾及爾登陸的部隊從英國出發,前往卡薩布蘭卡的登陸部隊直接從美國出發。參加「火炬」作戰的英國運輸隊應於i0月26日前全部駛離英國的港口。美國的部隊則於10月24日從美國的港口乘軍艦出航。參加這一戰役的英美遠征軍,必須在同一時間到達各自的登陸地點。11月5日,艾森豪威爾冒險飛抵直布羅陀,作為美英聯合作戰部隊的總司令,來指揮這次即將開始的登陸戰役。

  艾森豪威爾是羅斯福總統的一員愛將,也是總統親手提拔起來的一位叱吒風雲的人物。二次大戰前,艾森豪威爾只是麥克阿瑟手下的一名中校軍官,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調到總參謀部任作戰計劃處處長。他的主要任務是研究與太平洋戰爭有關的戰役。從美國參加戰爭時起,艾森豪威爾宮運亨通,飛黃騰達。他沉著、穩健、勤奮、果斷,每天工作14至18小時。他所領導的作戰處被稱為全軍的「主要神經中樞」,成了羅斯福總統指揮戰爭的有力助手。總統為了表彰他,授予艾森豪威爾少將軍銜,這立即獲得參議院的批准。

  為了準備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1942年6月,馬歇爾建議艾森豪威爾去倫敦指揮歐洲盟軍作戰部隊,總統立即批准了這一建議。艾森豪威爾回憶說,「從此使他真正地接近了戰爭」。但他當初最大的希望是指揮一個師,而不是統帥幾十萬大軍。艾森豪威爾抵達倫敦的首要任務,是把美國人、英國人、加拿大人組成一支能完成重大戰鬥任務的武裝力量。當他來到倫敦時,由他管轄的有366名將軍,許多人的軍階都比他高。

  為了加強盟軍的團結,艾森豪威爾很注意搞好與各方面的關係,但他到倫敦不久,就與英國名將蒙哥馬利發生了不愉快的事情。艾森豪威爾應邀去聽他講演,在這位將軍開始講話不久,嗜煙的艾森豪威爾抽了幾口。報告人立即用憤怒的語調大聲喊道:「誰在抽煙?」「我,」艾森豪威爾回答說。「不准在我的會議室裡吸煙。」他立即默不作聲地把煙掐滅了。事後艾森豪威爾並未因此對這位英國將軍產生不好的印象。他說,這是「性格堅毅、精力充沛、具有良好職業修養的人」。艾森豪威爾在「刻苦奉公、遵守紀律方面」為部下作出了榜樣。

  在北非登陸是西方盟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第一次進攻性的戰役。它既有戰略意義,又有道義上的意義。盟國最初計劃於1942年10月在北非登陸,由於艾森豪威爾堅持要作好準備工作而推遲了一個月。「火炬」行動不只是對美英軍事政治同盟效率的第一次考驗,對艾森豪威爾來說也是嚴峻的考驗。這是他有生以來第一次面臨著指揮一個戰役,而且是如此大規模的戰役。這位總司令焦急萬分。「火炬」行動能使他軍事上成名,前程遠大,而想到可能遭到失敗的後果,難免不寒而慄。

  10月底,差不多擁有800艘艦艇的巨大艦隊駛離英國海岸,這支艦隊要航行1900海裡。10萬名士兵連同坦克、大炮、彈藥、裝備走上了新的戰鬥航程。

  10月5日,載著艾森豪威爾的「飛行堡壘」終於把他送到了直布羅陀。盟軍指揮部設在這裡。丘吉爾打電報給他說:「直布羅陀的岩壁掌握在你手裡,是不會發生危急的。」次日,他們就向「法屬北非」發動進攻了。

  「法屬北非」,包括法屬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和突尼斯。摩洛哥位於非洲西北端,東與阿爾及利亞為鄰,南與西屬撒哈拉接壤,西臨大西洋,北隔直布羅陀海峽與西班牙相望,是扼地中海入大西洋的門戶,面積約45萬平方公里。1912年摩洛哥淪為法國的「保護國」,其北部狹長地區和南部的一個地區劃為西班牙的「保護地」。阿爾及利亞位於非洲西北部,北臨地中海,隔海與西班牙、法國相望,東部與突尼斯、利比亞接壤,南部與尼日爾、馬裡、毛裡塔尼亞交界,西部與西屬撒哈拉、摩洛哥相鄰,面積約238萬平方公里,1830年起淪為法國屬地。突尼斯位於非洲北端,北、東臨地中海,隔突尼斯海峽與意大利相望,東南與利比亞接壤,西與阿爾及利亞相鄰,面積約16萬平方公里,1881年淪為法國的保護國。

  法國投降後,維希政府在「法屬北非」約有20萬軍隊,500架飛機。在法國土倫和法屬北非各港口,尚有4艘戰列艦,12艘巡洋艦,40艘驅逐艦,20餘艘潛艇和其他船隻。維希政府及其法屬北非的軍政首腦,與美國國務卿赫爾有聯繫。他們中有些人不願站在德國一邊打仗。魏剛、吉羅、朱安等法軍將領,與美國駐阿爾及爾的總領事墨非關係也很密切。魏剛曾向墨非表示:「假如你僅僅帶1個師來,我將向你開槍;假如你帶20個師來,我就要擁抱你了!」其態度由此可見。

  為了爭取這一戰役的順利進行,美、英兩國除在軍事上作好充分準備外,還積極開展政治攻勢,爭取法軍歸附,企圖兵不血刃地佔領法屬北非。為此,羅斯福總統曾費盡心機。為了從良心和理智兩方面向北非的法國人發出最有力的避免流血的呼籲,待組織「心理作戰隊」隨軍前進,以便通過各種現有工具——報刊、廣播電臺、電影院、宣傳畫等等,來進行反對德國和支持盟軍的宣傳。

  11月7日,艾森豪威爾將軍根據羅斯福總統的指示,把在法軍中「享有盛譽」的吉羅將軍接到直布羅陀,想利用他的影響使北非的法國倒向盟國。與此同時,墨非在阿爾及爾與法國軍事長官進行密談,並決定把盟軍即將登陸的消息告訴正在那裡探視兒子病情的維希政府的武裝力量總司令達爾朗,企圖取得他的支持。因為他們心裡很清楚,由於達爾朗在此,朱安的職權就不可能起作用。一貫忠於貝當的達爾朗認為,如果他支持盟國,希特勒必然要武裝佔領法國全境,維希政府也將因此而垮臺。所以,他只答應用電報請示日當後再定。

  為了爭取維希政府和法屬非洲各國領導人對「火炬」行動的支持或守中立,羅斯福總統曾分別給維希政府首腦貝當、西班牙頭目佛朗哥、葡萄牙總統卡蒙納將軍、阿爾及利亞總督夏泰爾以及摩洛哥的蘇丹和突尼斯的統治者發出了字斟句酌的電文,要求他們為盟軍提供合作。這些電文要在軍隊登上海灘的同時發出,美國和英國國內所有的國際無線電臺都要同時播出準備了幾個星期的相同的節目。艾森豪威爾將軍也發了文告,其中的每一個用詞,無不是經過華盛頓和倫敦之間反復推敲的,對許多字眼還作了修改,因為顯然政治上稍一疏忽都是會斷送許多生命的。

  最有意思的,就是草擬致貝當的信的過程。丘吉爾曾提醒羅斯福,貝當「利用自己的名望給我們事業所帶來的損害,是任何地位稍次的人物都做不到的。對他不能太仁慈了。」但是,羅斯福總統還是本著以反法西斯大局為重的精神給這位沒有骨氣的元帥發出了如下一封電報: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