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身殘志堅-羅斯福 | 上頁 下頁
六三


  1937年7月,日本發動對中國的全面進攻,目的在於獨佔中國。這是對美國「門戶開放」政策的再次挑戰。羅斯福想給這匹「野馬」套上緩繩。他曾考慮對日本實行禁運。禁運幾乎是羅斯福手中唯一可玩的牌,但是這張牌還打不出去。芝加哥「防疫」演說引起的反應,顯示公眾輿論對羅斯福的建議暫時還不能接受。國務卿赫爾和海軍的許多高級將領,也反對對日本實行禁運。在這種氣氛下,羅斯福只得採取見機行事、靈活反應的辦法。

  1938年是日本對中國的侵略行動十分猖撅的一年。5月陷徐州,6月占開封,10月攫漢口,11月宣佈建立所謂「東亞新秩序」。根據日本外相有田的說明,建立「新秩序」就是不承認「門戶開放、機會均等」的舊秩序;陸軍大臣板垣宣稱,日本為了建立「新秩序」,不辭與第三國一戰。面對這種形勢。羅斯福作出了有針對性的反應。5月17日,國會根據他的要求通過了10年建造軍艦115萬噸的龐大的海軍擴建法;6月30日,英、美、法三國海軍訂立相互使用港口協調行動的協定。使日本更加惱火的是,美國在1939年7月26日宣佈,1911年訂立的美日通商航海條約在1940年1月26日到期後不再續約。儘管如此,這一行動仍不過是羅斯福根據日本的行動作出的有限反應。1940年7月的一次以企業界為對象的調查表明,美國企業界人士絕大部分主張同日本繼續做生意。這一傾向,日本人自然會注意到。

  1939年9月歐戰爆發,希特勒初期閃擊戰的勝利,更加刺激了日本法西斯南進的欲望。1940年6月29日,日本外相有田發表所謂「大東亞共榮圈」的聲明,乾脆把英、荷、法在太平洋的屬領,甚至菲律賓和澳大利亞、新西蘭都納入日本的「共榮圈」,從而進一步加劇了日本同美國及其盟國的矛盾。羅斯福經與赫爾多次商量,決定採取避免在太平洋上與日本發生公開鬥爭的方針,以便集中全力援助英國和加強美國自己;同時,不讓日本得到這樣的印象,即在必要時美國不會使用武裝力量,但又要克制與它爭吵,讓討論和協議之門敞開。而日本也決定以和談為掩護加快南進的步調和戰爭準備。1941年的美日秘密談判就是在這種背景下進行的。

  日本軍國主義一面進行談判,一面竭力煽動戰爭。鈴木將軍反復說明日本資源的危急情況。「簡而言之,我們仍在和中國交戰的同時,還將同英國、美國和荷蘭打一場長期戰爭,任務是不輕的。然而,在最初幾個月取勝的希望還是光明的。」因此,他認為戰爭是解決問題的答案。這總比「等待敵人向我們施加壓力要好嘛!」

  永野將軍要求大家對作戰計劃保密。他說,「日本的命運如何,全靠開戰頭幾個月能否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杉山要大家考慮選擇好時機的重要性。「就作戰而論,如果把開始敵對行動的時間推遲,」他說,「那麼隨著時間的推移,日、美之間的軍備對比將對我們越來越不利。」他對戰爭初期能取勝這點是滿懷信心的。他認為日本能「建立自己堅不可摧的戰略地區,並能把敵人挫敗」。

  東條則從另一方面闡述南進的必要性和絕對性,他在回答樞密院原議長提出的有關談判的問題時說,美國在答覆時用的是「華麗的辭藻」,「美國沒作一點兒讓步,只是向日本提出強硬要求。」他說,最嚴重的爭論是在中國的駐軍問題。當他談到這場令人沮喪的侵略戰爭時,還動了感情。「我們派出了百萬大軍,付出的代價是數十萬人的傷亡,家庭失去親人的悲傷,歷時四年的苦難,還花了幾百億日元。」他認為,如果把軍隊撤出,中國將奮起反對日本,「中國還將試圖接管滿洲、朝鮮和臺灣!」東條決心破釜沉舟,寧願冒民族剖腹自殺的危險,也要把侵略戰爭進行下去。

  11月16日,來棲三郎特使經過長途跋涉,風塵僕僕地抵達華盛頓。兩天后,野村大使把他帶到國務卿赫爾的辦公室。對這位個子矮小,戴著眼鏡,鬍子修得整整齊齊、曾代表日本簽訂三國同盟條約的使者,看上一眼就足以使赫爾得出此人不可靠的結論。「無論是他的外表還是他的態度,都不能得到我們的信任和尊敬。」赫爾在回憶錄中寫道,「我一開始就覺得,他是個詭詐的人……在我眼中他唯一可取之處是,他的英語講得很好,因為他娶了美籍秘書為妻。」

  赫爾認為來棲很可能企圖利用談判來麻痹他們,時機一到便會向他們發動攻擊。他陪野村和日本這位特使來到白宮。羅斯福總統裝出和藹可親的樣子說:「伯利安說過,朋友之間不是沒有商談餘地的。」來棲回答說,「必須找到一種避免戰爭的方法,太平洋像個火藥桶。」羅斯福表示同意應取得廣泛的諒解。他警告這位日本特使說:「追隨希特勒主義和侵略道路,將不符合日本本身的最大利益,日本本身的最大利益所在,是沿著我們在當前會談中所已勾劃出輪廓的道路走去。倘若日本竟然不幸決定追隨希特勒主義和侵略道路,我們毫無疑問他相信,日本到頭來肯定是失敗者。」

  就在羅斯福接見日本大使的同一天,東條英機在國會發表演說,並在電臺向全國作了廣播。他主要講華盛頓談判問題,指出成功與否,有賴於下述三點:「美國不得干涉日本對中國事件的解決」;不應「對日本帝國實行直接武力威脅」,應該取消經濟封鎖;應盡力使「歐戰不蔓延至東亞」。東條的演說,在東京獲得軍國主義分子狂熱的歡呼和暴風雨般的掌聲。

  11月26日下午,野村和來棲被召到國務院。5時,赫爾把《備忘錄》交給他們。東京的尚武心靈能有所悔悟,那將是「微乎其微的希望」。美國政府為了爭取同盟國,籠絡人心,故意把《備忘錄》寫得冠冕堂皇。文件要求日本從中國和印度支那撤出全部陸、海、空軍和警察部隊;在中國除支持蔣介石外,不得支待任何其它政府或政權;以及在實際上廢除三國同盟條約。在過去幾天中,赫爾一再強調,除非日本政府格守這一條約,所謂和平解決就不能叫人相信。

  美國政府的答覆,首次傳到東京是在11月27日上午。電報被立即送進皇宮,那裡正召開軍政要員聯絡會議。電報送到時,剛好會議休會,大家在進午餐。東條宣讀了電報內容,一切死寂。不知誰說了一聲:「這是最後通牒!」最使東條之流惱火的是,赫爾竟然要求從中國全境撤兵。東條差不多為此暴跳如雷,他咆哮道:「滿洲是用巨大的血汗代價得來的,失掉滿洲就意味著經濟上大難臨頭!」隨後他就責令山本五十六海軍大將盡速實施以「Z」命名的對美作戰計劃。

  山本原任海軍次官,是一個身高只有5英尺3英寸的傳奇式人物。他的雙肩寬闊,胸部又大得像個圓桶,所以給人的印象還是身材魁梧。山本雖說當初曾警告一些狂妄之徒,要當心美國的工業潛力,但從思想深處還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法西斯分子。他和東條考慮問題的角度雖有所不同,但實質都是一丘之貉。他一任聯合艦隊司令,就把理論上的戰線延至馬紹爾群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馬紹爾群島連同加羅林群島一起,成了日本的託管地,是日本在太平洋最東端的屬地。

  1940年,在第一次春季演習中,山本和他的參謀長福留繁少將信步在旗艦「長門」的甲板上。他看到以肮空母艦為基地的飛機在飛行訓練中取得了出色的成就,轉身對參謀長說:「空軍訓練很成功,我想進攻夏威夷是可能的。突然的致命一擊就能把停泊在珍珠港內的美國艦隊打得不能動彈。在美國重建其艦隊之前,日本早已佔領了東南亞,並把它的所有資源拿到手了。」偷襲珍珠港的計劃,主要是以山本心目中的英雄東鄉海軍大將的戰術為基礎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