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身殘志堅-羅斯福 | 上頁 下頁
四九


  三樓是最高一層,客房較多,主要是供總統兒孫們來度聖誕節,或其他家人來團聚時住的。白宮充滿友好的氣氛,那是住在那裡的人共同創造的。總統顧問舍伍德說;「富蘭克林·羅斯福在白宮的幾年,由於他的感召,那裡普遍存在著一種無限忠誠和團結友愛的精神。你可以親身體會到這些感情的深厚,因為你也被當作自己人一樣,受到親如一家的接待。」

  羅斯福每天的生活是從在床上用早餐開始的。這時他通常在睡衣外加一件藍披風,上面有用他的姓名的第一個字母f·D·r組成的紅色交織字母。他穿披風,是因為穿浴衣太困難;出於同樣的原因,他冬天出門也不穿外套,只穿斗篷。這時值班傳事官把早晨的公文、報紙和社交活動時間表送來。總統一邊用早餐,一邊批閱公文和看報,速度很快,但相當仔細,凡是他認為重要的東西,很少有漏掉的。

  等總統用完早餐,他的私人工作人員便來了,它通常包括埃德溫·沃森將軍、斯蒂芬·厄爾利、馬文·麥金太爾、威廉·哈西特、羅森曼和霍普金斯,大家一起討論當天的工作安排——約會和記者招待會等等。羅斯福的醫師羅斯·h·麥金太爾海軍將軍,也在這時前來,仔細診察他的身體有沒有出現什麼症狀。早晨這段時間要做的事範圍很廣,但占的時間很短,因為所有辦事的人對羅斯福了如指掌,羅斯福也充分信任他們,一切不必轉彎抹角。他們可以揣摩到他的心情,以及這一天裡可能產生的後果。在這群參謀離開臥室的時候,往往會聽到他們在嘀咕:「願上帝保佑今天來找他幫忙的人吧!」

  沃森將軍是參謀班子中受人尊敬的人物,人們通常稱他為「老爹」。沃森是個高個子、紅臉皮、性情開朗的弗吉尼亞人。在他那種軍人的粗礦作風與溫和的個性後面,隱藏著一種洞察一切的目力,足以識破別人的各種偽裝。從羅斯福開始執政的時候起,他就擔任總統的軍事助理。在通常情況下,他應該早被調往軍隊擔任其他職務,但羅斯福少不了他,從任何意義上說,他都是總統的左右手。

  斯蒂芬·厄爾利,早在1912年就是羅斯福的親密朋友。當他最後在1945年6月退休的時候,杜魯門總統授予他榮譽功勳勳章。厄爾利與沃森一樣,是弗吉尼亞人,也無限忠於他的首腦,但除此而外,他們是完全不同的。厄爾利性子急躁,不耐煩外交手腕,他經常對總統提出一些中肯的建議。厄爾利原是一個優秀的報人,因此能作常得體地調整總統與報界不時發生的齟齬。在這方面,他那無可置疑的坦率,是他最大的可貴之處。他嚴格約束自己,不打聽白宮的機密;他不指望知道軍事計劃,也避免事先看到演說稿,唯恐其中涉及要宣佈某項重大政策。因此,他可以開誠佈公地對那些經常恭候在他門口的記者說:「這件事,你們知道的與我一樣多。」他完全理解,任何為羅斯福工作的人,都應避免參與新聞記者編造新聞或製作標語口號的活動。不過,當他有消息發表的時候,他懂得怎樣「對待」它,使它作為頭版消息的價值減少到最低限度。

  馬文·麥金太爾是另一個華盛頓記者。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曾擔任海軍部新聞處長,開始同羅斯福有了接觸。1932年,他作為新聞發佈官隨羅斯福周遊全國,後來成為白宮負責接見工作的秘書。在羅斯福連任總統期間,麥金太爾因病未能繼續這項繁忙的任務,才由沃森「老爹」接替,但麥金太爾依舊為總統辦事,直至1943年去世為止。他的特殊功績在於為白宮和國會作了橋樑,這兩個機構雖然同在一個城市的同一條大街上,然而有時卻似乎是處在不同的星球上。

  羅斯·麥金太爾,大家只知道他是白宮的醫生,而對他在二次大戰期間擔任海軍軍醫局長所取得的成就,卻沒有足夠的認識。由於戰時這項工作十分繁重,因此他不得不把白宮的大部分日常醫療事務,委託給他的助手·才能卓越的海軍少校喬治·福克斯,這個人在海軍是行伍出身,靠自己的努力升上去的。

  除了這些秘書,總統還有許多行政助理。這些人都是無名英雄,他們的職責主要是「搜集材料,加以壓縮,寫成摘要,供總統參考。他們無權支配任何部、局的任何人」,而且明確規定不得在總統與政府任何其他官員之間進行干預。這些助理人員以「甘當無名英雄」著稱,他們中的一個人,丹尼爾斯,在他的《波托馬克河上的邊境線》中,對他們的活動描寫得最出色。白宮最重要的常任官員是執行書記魯道夫·福斯特,他與他的助手們負責處理日常公文函件。福斯特早在麥金利當總統時就已進入白宮。對於他們來說,儘管一個總統來了又去,他們的工作卻永遠不會中斷,每一個工作日,總有數十件以至數百件公文——法案、命令、委任狀等——得按規定手續簽署、記錄和分發。有一件事被羅斯福認為是他一生中的光榮。這就是在1944年10月,當他出發去作競選旅行的時候,福斯特破例到門口來送他並與總統熱烈握手,祝他一切順利。對此,羅斯福飽含感情地說:「所有這些年來,魯道夫像這樣違反他的性格,把我當作一個人,而不僅僅是對待一個總統那樣與我講話,這確實還是第一次。」

  白宮工作班子的所有助理人員,實際只是總統的「私人」辦事人員,不是政府系統中任何一個環節上的官員。可以說,在1939年以前,總統並沒有自己真正的行政機構。在他與內閣官員之間,他不能通過任何人來行使權力。因此,政府的無數條線彙集到白宮時,不是通向總統的工作班子,而是通向總統本人。憲法沒有在他與10位內閣閣員,以及數十名代理機構和使團首腦之間,提供任何「中間人」。這些人都是直接向他報告工作,而且往往沒有他的書面指示,便不願採取任何重大行動。當一個部與另一個部發生衝突並由總統來著手解決的時候,他所依據的只能是爭執當事人向他正式提出的彙報,然後經過調查弄清是非曲直,作出公正判斷。

  1939年9月8日,即歐洲戰爭爆發後,羅斯福頒佈他的「全國有限緊急狀態」宣言的那一天,他還頒佈了一個行政命令,要對總統所屬的行政機構進行改組,把原屬財政部的預算局改為總統直屬機構。預算局長直接受命于總統,他領導著一個龐大而有力的機構,在全面執行總統的各項方針政策時,只向總統一人負責。局長哈羅德·史密斯的職責,遠遠超出了財務工作的範圍,他的任務中有一項是:「向總統彙報政府各機構活動的進展,包括擬辦的工作、實際開始的工作和工作的完成情況」。預算可以而且必須派遣代表,前往政府各部、美國各駐外使團和各個戰場,為總統本人搜集準確的材料,使他知道,那些經費是怎樣使用的,誰用的,使用後的結果如何。因此,該局確實是總統的私人情報機關,或者如某些心懷不滿的官員所說,是「他自己的私人蓋世太保」。

  哈羅德·史密斯曾經說過:「預算局劃歸總統府之前,在我的思想中,往往認為總統府只是一幢莊嚴堂皇的美國初期的官邪,全世界最強大國家的最有力的人物,便在那裡生活和工作。在這個莊嚴堂皇的官哪旁邊,有一所搖搖欲墜的『老房子』,這就是行政辦事機構,是那位最有力的人物唯一可資運用的工作間。在預算局劃歸總統府之後,我們至少使它有了一個新翅膀,這翅膀有現代化的裝備,也有勝任一部分工作的班子。」在史密斯的比喻中,莊嚴堂皇的官邸是表示憲法賦予總統的權力,而那所「老房子」則是表示,這權力的行使總是受到國會的限制,因為國會一直唯恐失去自己的特權。羅斯福改組政府的提議遭到反對,被指責為意在實行「獨裁制」。這與當年反對批准憲法的人所發出的叫囂,幾乎如出一轍。舍伍德說,唯一不同的只是那時使用的恐嚇話是「君主專制」而已。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