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風雲人物 > 身殘志堅-羅斯福 | 上頁 下頁
四四


  為了戰勝這股來勢兇猛的反動逆流,羅斯福鼓勵威廉·艾倫·懷特組織一個全國性的「通過修正中立法、爭取和平的無黨派委員會」,同孤立主義的論點作鬥爭,並削弱庫格林的吸引力。他還親自敦促天主教會和勞工的領導人支持廢除禁運。六個星期的辯論以總統的顯著勝利而宣告結束。投票結果,參議院在10月27日以63票比30票、眾議院在11月2日以243票比181票通過了廢除武器禁運條款。中立法的修正,給了希特勒一個警告。德國駐華盛頓代辦漢斯·托姆森電告柏林:「目前,羅斯福認為,他能使美國置身於戰爭之外,通過無限制地輸出武器、軍事裝備和基本物資,加強同盟國以贏得戰爭。但是同盟國如有失敗的危險,即使面對他本國的抗拒,羅斯福也決心要與德國一戰。」

  中立法問題解決後,羅斯福致力於謀求擴大國防撥款,使陸海軍在法律以及處於特殊狀態的民族意識所許可的範圍內,有了最雄厚的基礎。其中一項最重大的建設是在毫不引人注目的情況下開始的。1939年10月11日,總統任命了一批專家,其中包括經濟學家亞歷山大·薩克斯,他是一位愛好物理學的非軍事人員,又是著名科學家艾伯特·愛因斯坦的朋友。

  一天,薩克斯來訪總統,帶來了愛因斯坦的一封信和另一位難民科學家利奧·西拉德的一份備忘錄。這封信和備忘錄警告說,德國在核裂變方面取得了進展。開始,總統對這個神秘的領域一無所知,而且有別的心思,所以對此漠不關心。薩克斯擔心,羅斯福可能把這些信件扔在一邊,不加以仔細研究,因此堅持大聲朗讀一遍。愛因斯坦在信中說:「這種新的現象還可能導致製造炸彈,可以想像,一種威力極大的新型炸彈可能會製造出來。」這引起了羅斯福的好奇心。他說:「薩克斯,那麼你們追求的就是保證納粹不把我們炸毀呀!」

  「正是這樣。」亞歷山大·薩克斯隨即向總統介紹了如下的情況:今年1月,哈恩和邁特納在柏林德曼威廉學院實現了鈾235的核裂變。此後,在哥本哈根、在哥倫比亞大學以及美國的其他許多大學也進行了這種試驗。釋放出來的能量大得驚人,達到1億至2億電子伏特。科學家的研究工作現在已進展到不久可望實現連鎖反應的地步。這意味著他們將能搞出一種釋的能量,其威力幾百萬倍於當前所知道的一切東西。

  「你說有多大?」總統問道。

  「1公斤純鈾235的威力相當於2萬噸梯恩梯。」

  羅斯福在腦海裡急速探索這幾句話的無窮含義。他按了一下電鈴,總統軍事助理沃森將軍急忙進來。羅斯福說:「老爹,這兒有一項任務需立即採取行動。」於是薩克斯同國家標準局局長布裡格斯博士之間建立了聯繫,一個協調核研究的委員會很快成立起來,由著名的軍事和科學家組成。羅斯福聘請他的老友、哈佛大學校長詹姆斯·b·科南特擔任主席。在總統的直接關懷過問下,美國終於最早地生產了世界第一顆原子彈。

  1939年冬天,在西線經過一個短暫的「沉寂」之後,希特勒就著手進攻北歐了。從而使羅斯福更加關心保衛美國的問題了。他在1940年1月4日的國情咨文中表達了他的焦慮心情。他說:「不介入戰爭,與佯稱戰爭與己無關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我們必須看到,如果世界上所有小國部喪失獨立,這會給我們自己的前途帶來什麼影響。」「我希望,在我們當中,美國鴕鳥會少些;鴕鳥把頭理在沙裡是危險的!」

  同時,總統在給他的共和黨支持者威廉·懷特的信中說:「這些日子,事情以可怕的速度在發展,我們必須從更廣泛的範圍來考慮問題。我們要警告美國人民,應該想到歐洲和遠東可能出現的最後結局,……而又不要嚇壞他們,以為他們正在被拖入戰爭。」在當時孤立主義和各種類型的和平主義十份猖狂的情況下,羅斯福要做到這一點是很不容易的。

  1940年是美國總統選舉年。羅斯福的第二屆任期將在這一年終了後不久期滿。他是否要打破傳統,爭取第三次連任,這不但成了美國各階層人民熱烈討論的大事,也是世界各方矚目的重大事件。由於7月15日即將在芝加哥召開的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日益臨近,設法瞭解羅斯福的計劃已成為全國最關心的事情。內閣成員們和白宮助手們同一般公眾一樣迷惑不解。甚至連總統夫人直到1940年春天還認為他不會再參加競選。

  1940年1月30日,在羅斯福生日的慶祝晚會上,在總統身邊工作的格雷斯·塔利宣讀了這樣一段念珠祈禱:

  我的念珠祈禱,
  我同你度過的時間,親愛的上司,
  對我猶如一串珍珠。
  我把每個小時都看作收穫,而無損失,
  一個忠實的姑娘,那就是我!
  我每工作一個小時,就做一次祈禱,
  我祈求你會認為我的工作幹得好,
  哦,請告訴我,是到此為止呢?
  還是到1941年再說?
  我不知道投奔何方。
  我再不能忍受這種苦惱,
  我將擺脫苦惱,如果我不能知道
  明年誰是我的領導,
  誰是我的領導!

  有一次總統秘書利漢德小姐問他,誰將被提名為總統候選人。總統回答說,上帝會指定的。她回答道,上帝最好馬上就決定。羅斯福所以不肯正式表態是有種種原因的。如果他宣佈他將不謀求連任,他馬上就會成為「破鴨」,失去在國會和本黨政界人土當中的大部分影響。然而,如果他宣佈爭取連任,那就會引起強烈反對連任三屆的情緒,從而在他執行對外政策方面束縛他的手腳。如果他想援助盟國同希特勒作戰,他就必須得到輿論的支持。他不想給批評他的人提供新的彈藥。

  當時的輿情對羅斯福來說確實是不輕鬆的。美國輿論專家哈德利·坎特裡爾在1940年9月作的輿情分析中指出:「整個人口的1/4認為,美國置身戰爭之外比幫助英國重要,同時認為,對英國的幫助應該比現在給予的要少,或至少不比現在給予的還多。儘管他們大多數人認為德國將獲得勝利,可是他們認為德國的勝利不會打亂他們的生活,也不會危及美國的安全。」這種情緒被孤立派政治組織「美國第一委員會」利用來作為反對羅斯福的一個有力武器。羅斯福的敵人總是從最壞處去看他,確信他一心想連任三屆,但又用沉默來掩蓋自己的獨裁野心。

  對羅斯福來說,是否繼續競選,內心的確矛盾重重。一方面八年的總統重荷確實使他疲倦了,他盼望著退隱到海德公園繼續過鄉紳的安逸生活,撰寫自己的回憶錄。事實上他已在1940年1月簽訂了一項合同,擔任《科裡爾》雜誌的特約撰稿人,每年酬金75萬美元,相當於總統的薪金;另一方面,羅斯福想鞏固新政的成就,把民主黨改造成為一個自由主義的黨。他對保守派感到失望,因此不想把領導職位拱手讓給哈裡·伯德或者沃爾特·喬治,他們不關心占全國1/3的那些「住得差、穿得差、吃得差的人」。羅斯福設想,民主黨將成為自由派的安息所,不管他們以前忠於哪一方。1940年1月和2月的蓋洛普民意測驗表明,78%的民主黨人贊成重新提名總統為候選人,而他的主要對手加納的支持者只占10%。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