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沙場鬥獸-隆美爾 | 上頁 下頁 |
七四 |
|
1944年初盟軍最高司令部指揮機構已臻於完備。盟軍在選擇登陸地點時進行了反復磋商和比較。當時可供選擇的登陸地點有4個:1塞納河口東北面的加萊海峽沿岸;2諾曼底;3布列塔尼;4比斯開灣沿岸。後兩個地點由於離英美盟軍的進攻基地較遠,進攻時要冒更多的風險,而被盟軍最高司令部放棄。前兩個地點雖然地理條件大致一樣,但從戰略上看卻有不同。在加萊海峽沿岸登陸固然可以迅速佔領法國東北部、比利時南部和德國西部等重要經濟中心,直接摧毀德國的軍事經濟力量,且距離較近,又有優良的港口,但德軍已在那裡部署了重兵,如果在這一地區登陸,將失去戰略上的突然性。最後,盟軍把登陸地點選擇在法國西北部塞納灣的諾曼底地區。在諾曼底登陸後向巴黎方向進攻,同從加萊地區登陸直接攻入西歐相比,對德國的威脅自然要小些。 再說英吉利海峽比加萊海峽寬闊,海面常狂風大作,沿岸遍佈暗礁,又缺乏巨大的登陸港口,可能影響盟軍增援兵力和供應工作的速度。但是這裡離英國海、空軍基地不遠,使盟軍可以迅速周轉運輸船只,在最短的時間內,運輸最大數量的兵力和武器。更重要的是德軍不容易估計到這裡會成為主攻方向,易於達成戰略突然性。最後盟軍便選定諾曼底為登陸點。 與此同時,盟軍最高司令部採取了一系列迷惑德軍的措施。其矇騙計劃的代號為「堅毅」。如在緊靠法國北部的多佛爾地區進行軍事演習和假集結,發出大量電訊,故意讓美軍名將巴頓在英國肯特郡惹人注目的地方抛頭露面,以使德軍統帥部誤以為盟軍渡海作戰的司令部和軍隊集結在多佛爾地區。此外,盟軍還利用兩面間諜和中立國家的報刊電臺提供和散佈大量假情報等等。這些措施使隆美爾對盟軍將在加萊海峽沿岸登陸信以為真。 此外,隨著德國的江河日下,一個由陸軍軍官和文職官員組成的反希特勒密謀集團的活動空前活躍起來。參加這一活動的是德國前總參謀長貝克、前萊比錫市市長卡萊·戈台勒、德軍元帥埃·維茨勒本等。他們在西線德軍中安插了不少自己人。B集團軍群新任參謀長漢斯·馮·斯派達爾中將就是一個重要的反希特勒分子。他是1944年4月15日來到隆美爾身邊的。一個月以前,隆美爾忍痛割愛,把自1941年7月起就和他生死與共的參謀長阿爾弗雷德·高斯將軍弄走了。因為在赫林根休假時,高斯的妻子和隆美爾的妻子露西鬧翻了。 露西要求隆美爾撤銷高斯參謀長職務,隆美爾竟然順從地照辦了。斯派達爾是斯瓦比亞人,時年46歲,曾獲得過圖林根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一副學究派頭,老謀深算,喜歡美學和音樂。斯派達爾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後便參與了反希特勒的密謀。總參謀部的反希特勒分子正是緣于此種理由把他派給了隆美爾。自斯派達爾到來後,隆美爾日記的調子就改變了:「將來歷史學家會怎樣評論這些撤退?對於我,歷史將做出怎樣的裁決?假如我在這裡取得勝利,誰都會說,一切全是光榮——正像他們大肆讚賞我構築的防禦工事和設置的灘頭障礙物那樣。倘若我在這裡失敗了,那麼所有的人都會因此而責備我。」 6月1日,德軍西線監聽人員監聽到盟軍即將發起進攻的暗語。最高統帥部將這一消息傳達給陸軍總參謀部駐西線「外國部隊指駐西線德軍中專門裝扮外國軍隊的部隊。——作者」的專家們,該機構負有把情報轉達給下屬各部隊的責任。該機構的頭子羅恩納上校是反希特勒分子,他什麼事都沒做。羅恩納不斷向B集團軍群提供有關敵軍力量和意圖的假材料。毫無疑問,這些假情報也是使隆美爾判斷失誤的因素之一。 隆美爾與老將倫斯德之間戰術上的分歧至盟軍登陸時都沒有解決。倫斯德堅持把裝甲師配置在後方地域,隆美爾則認為在盟軍握有絕對制空權的情況下,倫斯德的辦法要麼失之太晚,要麼是根本行不通。有一次隆美爾對拜爾萊因說:「你不知道說服這些人是何等的困難!他們就知道迷戀機動作戰,並不惜一切代價地去追求它。可是事到如今我們在西歐已完全喪失了機動自由。事實上,只要敵人一上岸,便會儘快把他們所有的反坦克炮和坦克運進橋頭堡,而讓我們去碰個頭破血流。」 在3月21日的巴黎會議上,希特勒對兩種爭執不下的意見莫衷一是,只好採取折衷的辦法:大多數步兵師和全部炮兵集中於預計敵人可能登陸的地區,以擊退和消滅登陸的敵人;裝甲師和摩托化師作為預備隊集結在距可能登陸區不遠的地方,準備加強步兵師,對登陸部隊實施反擊。隆美爾對這種解決辦法依然不甘心,當他從空降軍司令處得知,盟軍在10分鐘內投下3個師的空降部隊時更為焦急。整個4月份,隆美爾四處活動,要將西線裝甲集群的裝甲師調往海岸地段。裝甲集群司令官吉爾將軍與倫斯德觀點一致。吉爾斷言盟軍可能在法國內地實施空降,以便在那裡阻止德軍裝甲部隊。 4月10日在巴黎的一場辯論中,隆美爾狠狠地嘲弄了吉爾一番。4月23日,他寫信給約德爾:「只要在最初幾小時內我們能成功地把裝甲師投入戰鬥,那麼我相信敵人對海岸的進攻在第一天就會一敗塗地……我唯一焦慮的還是裝甲部隊問題。和3月21日巴黎會議上達成的協議相反,裝甲部隊仍然沒有置於我的控制之下,這些部隊遠離海岸,四處分散。一旦海岸上發生激戰,他們是來不及趕來增援的……若沒有裝甲師的迅速增援,那麼配置在海岸線上的各部隊,便無力發起反擊,以同時擊敗敵人海上和空降部隊對我們的夾攻。」他直言相告:「我和吉爾為此發生過爭吵,如果不及時地把他置於我的管轄之下,我的辦法就行不通。」 隆美爾結束時預言:「在允許我通過正常的渠道提出要求把裝甲部隊歸我指揮並調往前線之前,如果我還等待,勢必造成當敵人進攻真正開始時部隊才能遲遲到達的局面,那恐怕就成了馬後炮了。」倫斯德在隆美爾和吉爾的激烈爭執中扮演了調停者的角色。例如,隆美爾要第2裝甲師駐守亞眠北部的索姆地區,以便它的主要戰鬥群能真正地部署在阿布維爾的海岸線上。而吉爾卻要它遠在內地。處於仲裁地位的倫斯德則說,還是部署在居於這兩地的某地區最好。 4月25日,隆美爾命令該師推進到接近阿布維爾的地區。第二天他看完電影回來,發現該師還未行動。他狠狠地抨擊那些「搗亂分子」,盧格引用他直截了當的話說:「管他們願意不願意,這個師就是得朝前開!」對裝甲部隊的白熱化的爭執牽動了時任裝甲兵總監的古德裡安。古德裡安曾於年初到西線巡視,回來後向希特勒指出西線擔任預備隊的裝甲集群,距離海岸線很近。這樣配備,不利於迅速調動,以應付敵軍在其他地區可能進行的登陸。他向希特勒指出這樣不行,並提議把這些機動部隊重新加以配置。希特勒回答說:「目前這種安排是隆美爾元帥所建議的。在沒有徵求前線指揮官同意之前我不想發出一個與前矛盾的命令。」希特勒派古德裡安前往法國與隆美爾具體商談。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