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沙場鬥獸-隆美爾 | 上頁 下頁
六一


  第十五章 離別之戰

  1943年1月底,隆美爾遁入突尼斯。突尼斯這塊富庶豐饒、景色秀麗的土地,在古代稱「迦太基」,是當時地中海的一大商業樞紐。不列顛的錫、西班牙的金、銀、鉛,非洲的奴隸、象牙、金砂等都集散於此。迦太基因此繁榮富強,成為與古羅馬隔地中海並立的強國。公元前264年羅馬和迦太基圍繞地中海和北非的爭奪爆發了戰爭,前後共進行了三次。公元前149年,羅馬軍隊在非洲登陸,以優勢兵力圍攻迦太基城。公元前146年城陷,羅馬人將城中居民5萬余人拍賣為奴,縱火焚毀全城,並把迦太基的主要領地併入羅馬的阿非利加省。迦太基城從此永遠消失了。迦太基在和羅馬的長期爭霸中,也曾打過不少勝仗。在第二次布匿戰爭中,迦太基名將漢尼拔曾翻越人跡罕至的阿爾卑斯山,深入羅馬帝國腹地,大敗過羅馬人。隆美爾念念不忘的坎尼之戰便是漢尼拔的得意之作。現在隆美爾立身在這位古代名將誕生的土地上,不免感慨萬端,思緒難平:當年漢尼拔孤懸異域,兵源、糧彈不濟,被迫引軍退回,後拔劍自殺;現今我隆美爾的處境又何曾相似乃爾?

  突尼斯的德意軍正受到英軍和美軍的兩線夾擊。不過,希特勒決心盡可能長地守住軸心國在北非的這個橋頭堡。1942年11月8日英美盟軍在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登陸成功後,希特勒便迅速做出反應,11月10日,德意部隊便開始搶佔突尼斯。11月16日,隆美爾的原部下、在阿拉姆哈勒法一戰中受重傷、剛治癒的前非洲軍司令官尼林將軍,只帶一個參謀來指揮這個稱為第90軍的約3000人的部隊。至11月底,該軍已增至約相當於一個師的兵力。德意一邊加緊增兵,一邊猛打猛衝。1942年12月9日,希特勒派於爾根·阿尼姆大將擔任已改稱第5裝甲集團軍的軸心國部隊司令官,著手把突尼斯和比塞大包括在內的兩個環形陣地擴大為一個總橋頭堡,用近200公里長的一連串防衛哨所聯接起來。第5裝甲集團軍逐漸擴大到轄德軍2個裝甲師、1個摩托化步兵師和2個步兵師及意大利3個步兵師的規模,挫敗了艾森豪威爾的部隊東進突尼斯的企圖。

  隆美爾遁入突尼斯後,戰爭雙方的形勢是:隆美爾的部隊靠近了阿尼姆的部隊,這兩支軸心國部隊已處於中心地位,在戰略上佔有優勢,從而可以或左或右地合力反擊來犯的英美部隊。英第8集團軍和英第1集團軍分別在軸心國部隊的東面和西面。隆美爾的裝甲集團軍已進入馬雷特防線。該防線是由在突尼斯的法國軍隊為了抵禦意大利軍隊從的黎波裡塔尼亞入侵而在戰前修建的。它位於突尼斯南部邊界,全長35公里,東北緊靠大海,西南與高約800米、輪胎車輛難以通行的克勞爾山脈毗連,從該山脈的山峰之一馬特馬塔山循西北方向至哈馬有一條鐵路支線。防線的前面是乾枯的齊格紮烏河河床,兩岸被削成了峭壁,是個擁有混凝土發射點掩護的良好的防坦克障礙物。要迂回這一陣地,必須經沙漠深處出擊。馬雷特防線地形險要,經法、德軍隊先後改進,已得到加固。

  再者,隆美爾自己的力量也正在恢復。他在向西撤退時已接近各個補給港口,他的所得已超過這次長途撤退中的所失。現在他的部隊人數同秋天阿拉曼之戰時差不多一樣了。他的部隊總計有德軍3萬名(按編制約占全部兵員的半數,同阿拉曼之戰開始時一樣)、意軍約4.8萬名。這個數字中包括已調往加貝斯—斯法克斯地區的第21裝甲師。在武器裝備方面情況稍差一些。德軍中約1/3部隊配備有坦克,1/4部隊有反坦克炮,1/6部隊擁有其他火炮。在130多輛坦克中,有半數能夠作戰。這樣就比撤退途中的情況好多了。隆美爾部隊正面的英第8集團軍自攻佔的黎波裡後便停下來準備下一次進攻。蒙哥馬利致力於使的黎波裡港口暢通,以便船隻進港,每天能卸下大批物資。第一艘船於2月3日進港,第一個護航隊於2月9日進港。蒙哥馬利要發動一次新的大規模攻勢還需要準備一段時間。相反德意部隊的交通線在美軍陣地以東經防禦薄弱的地區延伸到距馬雷特防線400公里的突尼斯港,只要英第1集團軍南翼感到自己強大到足以轉入進攻,這條交通線就可能被輕易切斷。不過阿尼姆的第5裝甲集團軍在突尼斯的北部山地已建立了一道防線,並逐漸向南推進,以對抗位於英第1集團軍右翼的美軍可能向斯法克斯推進。

  糟糕的是當隆美爾決定行動時,他卻處於一種十分尷尬的境地。雖然至1943年2月中旬,在突尼斯的軸心國兵力就已增至10多萬之眾,但其指揮體制卻是紊亂不堪的。希特勒早在1942年底就謀求將在北非的軸心國兩個裝甲集團軍組成一個非洲裝甲集群,並打算讓德國南線總司令凱塞林擔任裝甲集群司令官。可是意大利人不同意。後來又內定由阿尼姆大將臨時負責。但身份同樣沒有明確宣佈。

  隆美爾退入突尼斯後,其裝甲集團軍改稱意大利第1集團軍,宣佈由意大利的梅塞將軍任該集團軍司令,隆美爾的部下拜爾萊因任參謀長。兩個集團軍原則上由意大利最高統帥部指揮。可是由於德軍是主要的突擊力量,所以德國的影響居主導地位。這種影響的根源,在羅馬是駐紮在這裡的凱塞林,在東普魯士是希特勒和德軍最高統帥部。人人都在等待著隆美爾按計劃告病離開戰場,可他拒絕動身,還在等待著德軍最高統帥部的命令,而上面又聽憑隆美爾自己作出決定。這使阿尼姆和前來接替隆美爾的梅塞將軍都左右為難。

  隆美爾為什麼賴著不走?有一種說法,他特別討厭阿尼姆其人。阿尼姆與隆美爾在各個方面都相去甚遠。他是西里西亞貴族,將門之子,蓄著一口毛絨絨的小鬍子,說話四平八穩,深孚眾望。他雖比隆美爾年長3歲,可軍階卻比隆美爾低。阿尼姆自1942年12月到非洲後,雙方的作戰參謀老死不相往來,直到1943年1月31日,阿尼姆的代表才前來與隆美爾商議作戰計劃。但說隆美爾就因為討厭阿尼姆而不肯離開似乎太缺乏說服力,更真實的原因可能是他對自己的副官伯爾恩德上尉所說的「要是我早早確定離職的日子,過後幾天要是事情出了差錯,人們會譴責我事前沒有準備,罵我乘平安無事的時候溜走。」更深層的原因則是在他滯留突尼斯期間,已敏銳地覺察到出現新的戰鬥機會,他是不肯放棄這爭取最後光榮的良機的。不過,現在隆美爾既要受意大利最高統帥部的指揮,又要聽命于凱塞林,其實際地位是大大下降了。凱塞林現在指揮著德空軍第2航空隊和兩個裝甲集團軍,其權力擴大了。盟軍的指揮體制要簡單明瞭得多。

  根據1943年1月的卡薩布蘭卡會議決定,艾森豪威爾任北非盟軍司令,此前擔任中東英軍總司令的亞歷山大任盟軍副總司令,承擔了對盟軍駐北非全部地面部隊的指揮,特德任地中海戰區空軍總司令。蒙哥馬利可能並非出自內心地誇讚說:「這個班子是好的,如果我們這副牌能夠打得很得當的話,我們在突尼斯的軍事行動將確勝無疑。」盟軍的兩個集團軍已開始協同作戰。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