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沙場鬥獸-隆美爾 | 上頁 下頁 |
四七 |
|
6月30日這天有許多跡象表明,隆美爾的部隊差不多已瀕臨絕境了。不少士兵在光天化日之下入睡,醒來時卻成了英軍的俘虜。意第20裝甲軍報稱,它僅剩下15輛坦克。彈藥接濟不上。空軍無法迅速跟上進行空中掩護。然而,隆美爾對這些幾乎是視而不見,就在6月30日早晨擬訂了突破阿拉曼防線的計劃,並歡欣鼓舞地寫信給露西說:「離亞歷山大只有180多公里了。」的確,阿拉曼防線是英軍在尼羅河的最後一個防禦陣地,隆美爾似乎已掌握了打開開羅城門的鑰匙。現在英國人面臨的形勢已十分嚴峻。在奧金萊克看來,隆美爾越過埃及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他曾開列了一張這種可能性發生時將要毀壞的目標,諸如電臺、電報和電話系統、石油和汽油裝置、交通系統及動力供給系統。埃及首都開羅都已宣佈進入緊急狀態。 據後來接任第8集團軍司令的蒙哥馬利回憶,奧金萊克曾向他透露:為保存第8集團軍,使之免遭在戰場被殲的厄運,他已擬訂了萬一阿拉曼失守,將第8集團軍撤往尼羅河三角洲;若開羅和三角洲不保,便繼續向南退至尼羅河。英軍在北非的失敗在倫敦引起了一場對政府的信任危機。溫斯頓·丘吉爾遭到議員和國人的嚴厲詰難。甚至連保守黨議員約翰·瓦德洛—米爾恩也抨擊說:「對任何一個公民來說,現在已經十分清楚,過去幾個月的一連串災難——確切地說是過去兩年來的一連串災難——都是由於軍事總部的根本錯誤造成的。」溫特溫頓勳爵也尖銳地諷刺說:「類似目前這樣一連串的災難,我們在上一次戰爭中從未有過。現在來看一看這個政府用以推卸責任的藉口吧:因為『元首總是正確的』。」丘吉爾後來再次依仗他才華橫溢的辯才,把失敗的責任推卸到將軍們和隆美爾的突出才幹上,才擺脫了一場政治危機。 英軍的所謂阿拉曼防線不過是卡塔臘盆地與海岸之間一連串的支撐點。這些支撐點是近幾個星期內由英軍工兵和意大利戰俘構築的。隆美爾和他的參謀人員對此一無所知。丘吉爾命令,「要不惜一切代價阻止隆美爾」。英國空軍頻繁出動,對隆美爾的部隊狂轟濫炸。英軍不斷從後方調來新的部隊以增強阿拉曼防線。儘管部隊損失慘重、疲憊不堪,但隆美爾仍決心繼續進攻,絕不給英軍喘息之機。在他看來,如果他打下阿拉曼,攻入開羅,英國在北非的統治便會像紙房子一樣塌下來。敘利亞、伊拉克和波斯(今伊朗)將歸德國所有;土耳其因受到翼側包圍會被迫站到德國一邊;蘇聯的東部將受到威脅。德國裝甲部隊能否到達尼羅河,大英帝國作為一個世界強國能否被摧毀,關鍵在於眼前的阿拉曼之戰,在於他隆美爾率領下的部隊最後的努力。 6月30日晨,隆美爾擬訂的計劃規定:非洲軍應裝出向卡塔臘盆地進軍的架勢,而實際上於6月30日夜佔領阿拉曼車站西南近20公里處的陣地。隆美爾判斷,當時英軍在阿拉曼的兵力配置是:英第10軍防守阿拉曼據點及其西南的一個陣地,轄英第50師和印度第10旅;英第13軍據守在卡雷特阿蔔德與卡塔臘盆地之間防線的南段。隆美爾想再次採用在馬特魯取勝的戰術,讓非洲軍趁夜色的掩護在阿拉曼與迪爾阿比德兩據點之間通過,插入英第13軍的後方;第90輕裝師則由南面迂回阿拉曼據點,切斷阿拉曼以東的濱海公路。隆美爾確信,如果能插到英軍的後方,其防禦就會全線崩潰了。 當時他已沒有力量對英軍陣地實施強攻,也打不起消耗仗,只能依靠機動靈活的戰術,破壞對方防禦的穩定性,從而迫使英軍倉皇撤退。可是,他的計劃沒能實現。其一,因為非洲軍到遲了,它在6月30日夜間由庫塞爾向預定集結地轉移時因地形不熟耽誤了時間,沒能截住撤退的英軍,致使其撤回阿拉曼防線,並加強了防禦。其二,隆美爾對英軍的防禦部署判斷失誤。當時英軍在阿拉曼防線上共有4個支撐點,分佈在55公里長的一段地方,即自沿海起,直通到大片卡塔臘盆地上面的陡坡,那裡的鹽鹼沼澤和軟沙不利於攻方進行翼側包抄行動。最大和最牢固的支撐點在阿拉曼沿海,由南非第1師駐守;第二個支撐點在南面的迪爾西因,是剛建成的,由印度第18旅防守;第三個位於第二個支撐點以南13公里處的巴蔔卡塔臘,即德國人所說的卡雷特阿蔔德,由新西蘭第6旅駐守;再往南26公里是由印度第5師第9旅守備的納吉布德維奇。掩護各支撐點之間空隙的是由南非第1師、新西蘭第2師、印度第5師及原駐守馬特魯港的兩個師殘部所組成的一批小型機動部隊。 7月1日,德意部隊向阿拉曼防線的攻擊開始了。「德國人進攻了!」這消息像野火一樣很快在整個亞歷山大港燃燒起來,引起陣陣騷動和不安。英國海軍奉命撤出亞歷山大港前往塞得港和海發港。此時正在開羅的英國戰地記者阿蘭·莫爾埃德記下了這令人恐怖的場面:「開羅的街道擠滿了從亞歷山大和鄉村撤退來的汽車和從前線回來的軍用運輸車。英國領事館被申請去巴勒斯坦簽證的人圍得水泄不通。開往巴勒斯坦的列車擁擠不堪。」「長長的船隊正駛往巴勒斯坦。沒有戰鬥任務的部隊奉命立刻撤退。美軍司令部的部分人員夜間撤往喀土穆和阿斯馬拉。 南非志願為戰爭服務的婦女匆匆登上南去的列車,一些南非軍隊的士兵緊隨其後。英軍的妻子和家庭被告知做好立刻撤退的準備——一些人將被送到巴勒斯坦,其餘的上了蘇伊士運河上的船隻。」然而,這不過是一場虛驚。由於判斷失誤,德軍發起進攻後才發現迪爾阿卜德沒有英軍支撐點,而在5公里以東的迪爾西因卻有一個新設的支撐點。非洲軍被該支撐點的守軍死死牽制住了,直到傍晚才攻克該陣地並殲滅了印度第18旅。在這次戰鬥中,非洲軍僅剩的50多輛坦克又被打壞18輛,實力受到進一步削弱。 由於此戰拖得時間太長了,隆美爾迅速突破的希望化成了泡影。姍姍來遲的英軍裝甲部隊固然未能挽救印度第18旅被殲的命運,卻有效地阻止了非洲軍的繼續前進。隆美爾仍然信心十足,下令部隊趁著月色繼續進攻。只有正常兵力1/6的第90輕裝師的步兵和機槍手們匆忙爬進卡車和裝甲車,編成寬闊的隊形向阿拉曼進發,試圖迂回阿拉曼防線,闖入英軍防禦陣地,遭到英步兵、炮兵火力的猛烈射擊,狼狽逃回。「驚慌」這個字眼第一次出現在這個德國師的戰時日記裡。 後來隆美爾親自驅車上陣,重新組織進攻也無濟於事。一顆炮彈在離隆美爾的小汽車僅6米的地方爆炸。他手下的人不得不發瘋似地挖坑,以便把腦袋藏起來。英國空軍借助月光不僅轟炸了隆美爾的補給分隊,而且對第90輕裝師進行了6次以上的空襲。天亮前一小時,第90輕裝師的步兵在沒有任何炮火掩護的情況下又開始了一次新的進攻。可推進了不到2000米,就被英軍炮兵和機槍火力打得抬不起頭來。梅林津寫道:「到了7月1日,我們的勝利前景已化為泡影。我們只有以巧妙的機動來戰勝敵人,但實際上我們已經陷在一場消耗戰裡。」 7月2日,隆美爾決定繼續進攻。此時非洲軍只剩下不到40輛坦克,士兵們已疲勞到極點,直到下午,才重新發起進攻。但不久進攻便被英軍的兩大批坦克遏止住了。這兩批坦克,一批正攔著德軍的去路,另一批則從翼側包抄上來。奧金萊克已冷靜地估計了形勢,看出隆美爾進攻部隊的弱點,向德軍進攻部隊缺少屏護的南翼實施猛烈的反擊,隆美爾被迫抽出第15裝甲師加以反擊。奧金萊克的反擊固然未能如願以償,但卻使隆美爾的目的再次落空。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