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沙場鬥獸-隆美爾 | 上頁 下頁 |
二〇 |
|
考察隆美爾在北非初期的作戰行動時不難發現,他的戰術裡隱含著失敗的因素。他仍像一個騎兵指揮官似地去指揮裝甲部隊,尚未認識到裝甲部隊對後勤補給的依賴遠遠超過隨時隨地可弄到幾包糧草的騎兵。他對裝甲兵出身的施特萊徹為保證得到充足的燃料和彈藥補充而耽誤進軍速度極為不滿,在自己的戰史稿中不客氣地批評道:「某些指揮官為了補充燃料和彈藥,耽誤了不少時間,或者在保養車輛方面花了過多的工夫。明明迅速進攻勝利在望時,他們仍是不慌不忙。」這些批評顯然是沒有道理的。因為在平坦的沙漠地作戰,數百乃至上千公里的進退算不了什麼。如果沒有可靠的後勤保障,就難以長期保住所佔領的地域。此點隆美爾到後來才逐漸看清楚了。 此外,進入北非以後,隆美爾已不是那個在侵入法國時的裝甲師指揮官了。那時他只是一個純粹的戰術指揮官,用不著他為關乎全域的戰略問題操心。現在雖然指揮的部隊僅僅相當於一個軍,卻是位於一個獨立的戰略區,無論願不願意都得考慮戰略問題。隆美爾的行動違反了德軍最高統帥部的戰略,招來了批評。對此他反駁說:「第一我根本就不知道最高統帥部關於希臘的作戰計劃1940年10月意大利入侵希臘,同年11月被希臘軍逐出國境。 1941年2月英國應希臘之邀從利比亞前線和駐埃及後備軍中抽調8.6萬人組成援希遠征軍。1941年4月6日德軍攻入南斯拉夫和希臘,南斯拉夫和希臘分別於4月17日和23日投降。英遠征軍被迫從希臘和伯羅奔尼撒半島撤退,同時也懷疑德軍能否把希臘作為英軍的墳墓」;「第二,在我看來,我們最好還是不管希臘,而把兵力集中在北非,以便直接把英國人逐出地中海地區。」在第三帝國裡,當時就存在著先大陸的「大陸戰略」和先海洋的「海洋戰略」之爭。海軍總司令雷德爾就是極力主張「海洋戰略」的。德國基本上是一個大陸國家,又處於中歐,始終面臨東西兩線作戰的危險。希特勒在進行侵略擴張時,確立了先大陸後海洋的擴張步驟是有他的打算的。德法是世仇,蘇聯又被視為最危險的敵人。 希特勒必須首先建立強大的陸空軍對付他在大陸上的強敵。至於英國,希特勒自知自己不可能在短期內建立一支與英國海軍艦隊相匹敵的遠洋艦隊,所以在戰前德國國防軍建設上,海軍排在了末位。希特勒這位戰爭惡魔在戰略上倒是一貫的,在步驟上是各個擊破。隆美爾沒有那樣的戰略遠見,他更重視的是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的戰機。他在北非的作戰行動與希特勒的全盤戰略是不那麼協調的,但居然為希特勒所容忍,此點似乎是難以理解的。其實不然。在希特勒看來,給隆美爾些部隊,幫助並穩住意大利人,也牽制住英軍,北非戰區就能對第三帝國的戰略起到一個較好的配合作用。這樣,隆美爾就放開了手腳,不過卻始終是在有限的空間、有限的兵力和後勤保障搭起的舞臺上「跳舞」。 隆美爾到北非後的第一次進攻還在繼續,他已盯住並決心迅速攻佔托卜魯克。隆美爾擔心:英軍會像在法國時一樣再來一次「敦刻爾克」式的海上撤退。不!絕不能讓英軍從海上或陸上撤走。一攻佔邁基利,他就命令各部隊:不許休息,不得打掃戰場,全速向托卜魯克挺進,不得延誤!他揚起的沙漠旋風能吞沒這座要塞嗎? 第六章 「小小凡爾登」 隆美爾率領德意部隊向托卜魯克急速挺進。托卜魯克要塞的英軍司令莫斯埃德對部屬們大聲宣佈:「這裡不是敦刻爾克。……這裡不得放棄,也不許撤退!」兩股鋼鐵巨流、兩顆鐵石心腸就要在這裡碰撞、較量。隨後展開的爭奪戰,正如隆美爾的部下格哈德·馮·施維林所說的演變成了一場「小小的凡爾登」會戰。 凡爾登是「絞肉機」的代名詞,提起凡爾登德國軍人便覺得陰森恐怖、兩腿顫抖。位於法國北部的凡爾登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是法國綿亙防線的鎖鑰。當時的凡爾登要塞外圍直徑45公里,整個築壘地域防禦正面達112公里,主要陣地建立在滿是深溝與高地的崎嶇不平的森林地上,永備築城工事與野戰工事結合在一起,並由法軍精銳部隊防守。1916年2月德軍為打破西線陣地戰僵局,對凡爾登發動了大規模進攻,歷時10個月毫無所獲。雙方共損失100萬人,其中德軍損失50個師。凡爾登成了法國人綿亙防線防禦理論勝利的標誌和法國人堅強勇敢的象徵,卻是德軍機動作戰理論的一次大挫敗。 托卜魯克的要塞防禦工事是意軍構築的。其防禦外廓是55公里長的「環形要塞」,分內外兩道防線。第一道防線由地下堡壘加反坦克壕構成,壕深8英尺,蓋有一層薄板,上加沙土;每個地堡的直徑約百米,由幾個地下混凝土工事組成,可容納30至40人。堡壘的四角挖有機槍射孔,安有反坦克炮和迫擊炮炮位,堡壘上面也蓋有沙土,外設兩道鐵絲網,各堡壘之間有交通暗壕相連。攻方在很近的距離內都難以發現這些堡壘,而守方則可以隨時隨地鑽出來給敵以突然猛烈的射擊。 第二道防線距第一道防線約2500米左右,結構大體相同,只是沒有反坦克壕。英軍總司令韋維爾將軍決定堅守托卜魯克,保留這一陣地作為「敵人的肉中刺」。丘吉爾也給他撐腰打氣,4月7日他致電韋維爾:「你定能守住建有意軍永久性防禦工事的托卜魯克,至少能守到敵人開來強大的炮兵部隊為止。看來很難設想敵人能在數周內開來炮兵部隊。敵人既要圍困托卜魯克,又要進攻埃及,勢必要冒很大的風險,因為敵人注意到我們能從海上增援並威脅其交通線。所以看來托卜魯克是我們應當死守而絕不能考慮撤退的地方。」當時,英軍已在兩個星期內後撤了1000公里左右,除駐埃及的第7裝甲師和倉促集結於利埃邊境的少數兵力外,只剩下退守托卜魯克的守軍。若丟掉托卜魯克,就很難擋住隆美爾乘勝攻入埃及了。那樣的話,後果將是極其嚴重的。 托卜魯克的守軍是從前線倉促退回來的澳大利亞第9步兵師,此外還有4月18日從海上運抵的澳大利亞第7步兵師第18步兵旅,及隨後到達的英軍第1和第7坦克團先遣隊。總計有6個步兵旅、4個炮兵團、2個反坦克團,45輛坦克、75門高射炮,共36000人。守軍以13個步兵營堅守第一線陣地,另每營有一個連的預備隊。每連防禦正面約15公里。由於缺少反坦克武器,守軍決定將敵軍坦克放過去,集中火力殲滅伴隨坦克的敵步兵。炮兵則集中打擊敵坦克。這種戰鬥將十分殘酷,要求守軍步兵在敵進攻面前勇敢無畏,並保持冷靜頭腦。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