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二戰將帥系列 > 沙場鬥獸-隆美爾 | 上頁 下頁 |
八 |
|
8月22日,隆美爾被傳到柏林,在進攻波蘭期間,他被安排去保衛元首大本營。就在隆美爾到達柏林的同一天,希特勒向陸、海、空三軍高級將領宣佈:「波蘭現在已處在我要它處的地位了,」要通過在波蘭的真槍真刀的戰鬥「考驗軍事機器」。8月25日下午3點45分,隆美爾作為「元首大本營」的指揮官正式向希特勒報到,這時他已被提升為少將,在給露西的信中他自豪地寫道:「我穿著一身新的將軍制服,作為一名新的將軍離開了帝國總理府。」下午4點45分,遵照希特勒的命令,隆美爾出動警衛營向巴德波爾辛推進,那是波美拉尼亞的一個小火車站,納粹部隊正在那裡集結。按照預定計劃,將在8月26日的拂曉進攻波蘭。警衛營共有16名軍官、93名軍士、274名士兵,裝備有4門37毫米反坦克炮、20門20毫米的高射炮及其它武器。 傍晚,隆美爾率警衛營抵達巴德波爾辛時獲悉,兩小時前帝國總理府打來電話,入侵波蘭的計劃突然推遲了。原來英國堅定地站在波蘭一邊並批准了與波蘭簽定的條約,意大利拒絕站在德國一邊進行宣戰。鑒於這種情況,德國外交部長裡賓特洛甫建議希特勒收回翌晨進攻的命令,以便爭取時間,對局勢重新考慮。希特勒召見凱特爾,問他停止進攻的命令能否在進攻前到達先頭部隊。凱特爾派人詢問陸軍部得到了肯定的回答。箭在弦上,希特勒猶豫起來,避免立刻做出決定。隆美爾感到焦躁不安。 27日飛往柏林探問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然而他除了獲得與希特勒同桌進餐的特權外,沒有得到任何消息。8月31日,隆美爾寫信給露西說:「等待令人心煩,但又不能不這樣。元首知道怎樣做對我們更有利。」實際上就在這天中午12點半,阿道夫·希特勒已決心破釜沉舟,不惜冒與英國和法國發生大戰的風險,做出9月1日淩晨進攻波蘭的決定。這是一個把這個星球投入空前血腥屠殺中的決定。很快隆美爾接到了要他準備行動的命令。 9月1日破曉,德國軍隊大舉越過波蘭邊境,分北、南、西三路進逼華沙。天空中,德軍機群吼叫著飛向波蘭的部隊、軍火庫、橋樑、鐵路以及不設防的城市;地面上,裝甲集群隆隆向前推進。繼1937年7月中國遭日本法西斯全面進攻之後,波蘭遭到德國法西斯的蹂躪。戰爭隨之衝破洲際界限,演變成一場全球性戰爭。此後6年間歐亞兩洲千百萬男女老幼飽受戰禍之苦,4000萬人死於非命。 9月3日,希特勒率領他的工作班子——「元首大本營」前往戰區。在以後的戰爭中,「元首大本營」的人員組成、分工和機構幾乎沒有發生過什麼變化。希特勒身邊總是有兩個私人副官、兩個女秘書、保健醫生勃蘭特教授。此外還有施蒙特、普特卡默爾等四名軍事副官。國防軍統帥部只是軍事工作指揮部,凱特爾有一個副官。其下是國防軍指揮參謀部,參謀長約德爾起初只有一個副官。元首大本營的人乘坐三個專列,即所謂「元首專列」、「陸軍總司令專列」和為大本營文官乘坐的「海恩裡希專列」。希特勒、凱特爾、約德爾及他們的副官都乘坐的是「元首專列」。 9月4日淩晨1點56分,「元首專列」抵達巴德波爾辛時,隆美爾的部下戴上了「元首大本營」的臂章,整個車站佈置了安全警戒線,高射炮士兵也已各就各位。隆美爾原以為希特勒只是對前線作一次正式的禮節性訪問,不料這位獨裁者卻在那裡滯留了三個星期。隆美爾隨伴身旁,這使他有機會觀察學習自己過去所不曾瞭解的那些武器裝備和技術,諸如如何組織坦克部隊對敵進行快速突擊,以及對敵後方目標進行俯衝轟炸等。9月19日,希特勒耀武揚威地進入但澤,並在14世紀時由德國工匠修建的阿杜索夫·格爾德霍爾港大樓向德國和全世界發表了廣播演說。隆美爾對德軍進展之速喜出望外。他在19日這天寫道:「我相信在冬季來臨之前就可以回家,戰爭正按照我們的計劃進行。事實上它超出了我們最大膽的設想。」 在希特勒的大本營於東線逗留期間,發生了一件小事。它在隆美爾的棺蓋上釘上了一顆釘子。德軍攻克了波蘭的要塞後,希特勒決定到格丁尼亞港北部的戰場去視察。隆美爾安排23輛車成兩路縱隊。約德爾的副手瓦利蒙特不解地問:為什麼要成兩路縱隊行進?隆美爾說,這是他從以往的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中吸取教訓後採取的措施。因為在大本營中,有許多非軍人,要顯示他們的級別、身份的差別,只有採取這種隊形才是一種最適宜的辦法。起初倒也秩序良好。可是當車隊行進到一條田間小道時,因道路狹窄、坡度傾斜,隊形再也無法保持了。隆美爾又像從前那樣再次親自充當交通指揮。 他唐突地命令只有元首的車和另一輛警衛車可以開過去,其餘車輛原地等待。排在第三位的是納粹党黨務辦公廳主任馬丁·鮑曼的車,它已經啟動了,又被迫停下來。鮑曼氣得大聲嚷嚷,一邊做著手勢。可站在路中間的隆美爾紋絲不動。「我是大本營的司令官,」他聲言道,「這不是幼兒園的孩子外出野游,你得照我說的辦!」鮑曼臉都氣歪了。儘管隆美爾組織這些滯留的要員們參觀了附近一座醫院,以打發這段時間,但鮑曼仍對隆美爾未將道路加以清理大發雷霆,並對把他們的車子排在後面甚為不滿。後來瓦利蒙特出來解圍,此事才算平息下來。鮑曼為了報復隆美爾,足足等了5年。 在9月中旬,德軍對波蘭的入侵已接近尾聲,儘管華沙在德國空軍的狂轟濫炸和大炮的猛烈轟擊下一直抵抗到9月28日、小軍港海爾的波軍直到10月2日才投降,但波軍的主力已經被殲滅。波蘭陸軍共有30個現役師和10個後備師,12個騎兵旅,但只有一個騎兵旅是摩托化的。波軍的軍事思想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陣地戰那一套,部隊的編制體制也很陳舊,既沒有裝甲師也沒有摩托化師,部隊普遍缺少反坦克炮和高射炮。波軍騎兵還騎著馬去砍坦克呢!他們面對的德軍有40多個常規步兵師、6個裝甲師、4個輕裝甲師和4個摩托化師。尤其德軍14個機械化師的快速縱深挺進和納粹空軍狂轟濫炸決定了波軍的迅速滅亡。英法雖然已向德國宣戰,可在西線無所作為。正如利德爾·哈特所評論的那樣:「在東方,一支陳舊得無可救藥的軍隊,為一支應用新技術的小坦克部隊加上佔優勢的空軍所瓦解。而在西方,一支動作遲緩的軍隊,不能及早施展任何有效的壓力。」 關於德軍「閃擊戰」所顯露出來的作戰樣式的變革,連一向主張發展裝甲部隊的丘吉爾都坦率地承認:「我並不理解從上次大戰以來動用大批快速重型裝甲部隊進行突擊所引起的劇烈變革。這一點我雖然知道,但竟然沒有改變內心深處的觀念。」伴隨希特勒左右的隆美爾也對德軍「閃擊戰」所帶來的變化感到驚訝。儘管他擅長戰術研究,但那只是傳統的步兵戰術。眼見那些隆隆駛進的坦克,他是多麼想成為他們的一名指揮官呀。就在波蘭戰爭期間,隆美爾向希特勒提出,自己想去指揮一個裝甲師。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